脾胃为后天之本。一个肺癌患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呼吸,吃饭两大进口问题,及大小便汗液的排泄问题,这些正常生理问题的解决,是活人之术的关键。
万某,67岁女性,肺癌,右侧胸痛、胸闷伴气短不适8月余。于年09月27日因出现右侧胸痛、胸闷,伴气短不适医院就诊,胸片提示:右下肺占位,建议CT检查:按肺结核给予治疗,规律服药1年余;后自行服用中药(具体不详)治疗3月余,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患者于年5月27日确诊肺癌。
现代医学检查:年5月25日CT检查见:右肺中叶及上叶近肺门旁占位性病变,考虑中心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及右肺中叶不张,上叶部分不张,双肺多发结节,转移瘤待除外。年5月27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胸水瘤细胞筛查,诊断为肺癌(右上腺癌T4NxM1Ⅳ期)4NxM1Ⅳ期。
患者肿瘤已侵及其他器官,淋巴结无法评估并有远端转移扩散,无法手术。经前期肺癌患者介绍前来吴玉泓教授门诊求治。
初诊年12月8日:右胸部胀痛,咳嗽多痰,咳吐大量红色痰块,气喘气短,不能平卧,声低,食后呕吐,不能食。腰腿疼痛,指压诊见下肢无明显浮肿。面部血丝,肌肤甲错,疲乏无力,舌绛紫,苔黄腻,脉滑。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黄连、瓜蒌、浙贝母、桑白皮、怀牛膝、炮山甲、三七。中药颗粒剂7剂,水冲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服法下同)。
二诊/12/15:见患者面色黧黑明显减轻,面部血丝减轻,呼吸顺畅,气短气喘症状明显减轻,痰量减少,痰中仍带血,舌淡紫,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处方:原方去山甲,黄连减为3g加阿胶、砂仁。中药颗粒剂14剂。
患者前后面容对比
三诊/12/29至八诊/4/6:影像学检查右侧胸腔积液减少、腹膜后钙化淋巴结,仍咳嗽,微喘、咯血,关节疼痛、咽喉干痛。(自述整个冬天使用电褥子取暖,最近天气转暖不再使用电褥后感冒)。本次银翘散3剂治疗外感。11剂原方。
九诊/4/20:喘愈,诸证好转。仍有胸部胀满疼痛不适,自觉有异物,手足不温。熟地当归柴胡川牛膝麸炒枳壳炙甘草陈皮茯苓黄连桑白皮三七大枣醋没药西洋参葶苈子蛤蚧乳香淡附片,14剂。
按:该患者接受纯中药治疗6个月,1周后喘息明显改善,不到一月大量咳血止,两月未再胸痛,后续咳嗽逐渐减轻,同时患者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转,体力食欲一天天的增强。治疗两月后,吴玉泓教医院复查,原主治医生看到她的情况很惊讶,告知患者:和她同期情况类似的患者,病情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相继去世,只有她还活着。
该患者为痰瘀互结证,又因有肝火灼肺咳血量大为第一危急,气短不得息为第二危急,胃不受纳为第三危急。
初诊患者面色黧黑,两颊有明显团状血丝,且间杂紫色瘀斑,肌肤甲错,可知体内瘀血较重,舌色紫暗,舌苔黄厚而腻有裂纹,可知其血瘀日久,体内瘀热互结而生热伤阴,且痰瘀较重,胸中循行肝经,故脉弦滑有力。患者久病正气耗伤,故气虚无力,胸中痰瘀热互结,肺气不利,故而咳喘,阴伤、血瘀,故而咳血,因血为离经之经咳而出故血色鲜红并伴有肺内败血腐肉凝块,痰瘀影响肺对水液的疏布失调,故而下肢水肿,因肺部气郁不通,故胃脘心胸痞闷,食欲不振,食少纳呆。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大肠不降,肺主一身之气,肺不利致使大肠传化无力,津液失布而肠中干燥不得便。综上而知,该患者应从活血化瘀、祛痰散结去其本,利水消肿、宽胸清肠去其标,遂处以血府逐瘀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肺癌是消耗性疾病,虚实夹杂贯穿始终。所以此患者的前期治疗以祛痰化瘀为主,而正气的维护全赖于后天之脾胃,因此吴玉泓教授对于各类疾病的大思路大原则就是给予患者以全身的通畅,首先要能吃进去饭,其次大便要通畅,做到能入能出,先把全身的气机升降打开。《伤寒论》中说道:“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夫痛则不通,‘通’字须究气血阴阳。”《古今医鉴》也说道:“不通则痛,气血壅滞也。通则不痛,气血调和也。”可见全身气机的通畅对于疾病的治疗是为最高的原则,到了疾病发展的后期,患者多呈现出邪去正虚的状态,当身体的气机畅达后,应适当补益身体,以防虚损,故九诊时去清利之药而加参附,以扶其正。6个月过去了,.6.6日患者复诊时和我们合影。
图为患者(右二),吴玉泓教授(中间)和当天跟诊的学生
吴玉泓: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硕导,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兰州市城关区名中医,疑难杂症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师承弟子,国家科学家仝小林教授师承弟子,甘肃省第三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省级指导老师。从事《伤寒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方向为: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工作。
诊治范围: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返流性胃食管炎、残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感冒及易感冒,肝炎,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高血压病人胃病,糖尿病病人胃病,肿瘤及术后,妇科月经相关胃病,小儿感冒脾胃调理等。患者遍布全国各地。
郝民琦:甘肃中医药大学级中医诊断学专业研究生。
附1:方剂解析
血府逐瘀汤,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读音mào。解释(形声。从目,敄(wù)声。本义:眼睛昏花)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因患者咳血,故去之以防出血不止。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赤芍、川芎助红花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因患者虚损,故而换为熟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故用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桔梗并能载药上行,方中重点之药;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实乃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小陷胸汤是国医大师熊继柏的常用方,小陷胸汤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伤寒论》中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气郁不通,故胃脘或心胸痞闷,按之则痛。治宜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方中全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意在“以缓治上”;而通胸膈之痹。臣以黄连苦寒泄热除痞,半夏辛温化痰散结。两者合用,一苦一辛,体现辛开苦降之法;与瓜蒌相伍,润燥相得,是为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常用组合,此处又有泻心汤的奥义,更治其热痞之痞满纳呆,桑白皮归肺、脾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经验方》中提到:桑白皮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鲜,《圣济总录》中更提到桑白皮治水肿通身皆肿,但因念其病久,方中稍稍与之,以防其泻力过。方中浙贝味苦;性寒。归经:归肺;心经,可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本草正义》中提到:象贝母蓄寒泄降,而能散结。《本草正》中提到: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阴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啻,chì,过多也。不啻,指不只;不止;不仅仅;不亚于。)数倍。《纲目拾遗》中: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突风火有痰者宜此。《山东中草药手册》更提到: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无论从性味归经,还是从功能主治来看,浙贝均为必选之良药。全方最后和以三七,活血止血,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合与上,共启众方之妙!
附2:药味加减
二诊患者服药后诸症明显改善,面色黧黑明显减轻,面部血丝减轻,呼吸顺畅,气短气喘症状明显减轻,痰量减少,但痰中仍带血,食欲差,舌淡紫,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故原方黄连减为3g减方中苦寒,以防败胃。再加砂仁以化湿开胃,治其湿浊中阻,脘痞不饥。加阿胶配合三七补血、止血之力更强。
三诊患者症状较二诊时进一步缓解,精神状态饱满,可与大夫流利交流,自觉呼吸顺畅无阻,胸闷消失,稍气短,咳嗽减轻,咳血量减少,大便较诊前大为畅通,但仍稍干,食欲明显增强,并主动索食,面色明润有光,血丝减轻,面黑减轻,腿部消肿且较以前有力,舌淡紫,苔黄腻,脉弦而有力,微滑。遂处方:二诊方加制没药10g、青黛10g。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治各种瘀血阻滞之痛症,增强全方散瘀止痛之力。青黛清肝火以止血,防止木火刑金,从五行层面进一步加强止血功效!
四诊患者自述咯血减少,仍服药后腹胀,痰鸣,舌紫减轻,苔黄腻,遂处方:原方(怀牛膝换川牛膝)去青黛+海浮石15g。因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偏于活血祛瘀,且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故而趁正气尚足加大活血力度,更去其痰血瘀阻,海浮石味咸性寒,入肺、肾、大肠经,善清肺火、化痰,软坚,通淋。治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疬,淋病,疝气,疮肿,目翳。用于肺热咳嗽,痰稠色黄,咯血,支气管炎,淋巴结结核等,更取其入水中浮而不沉之性,借其升浮之力以助诸药。
五诊因过年期间,患者40多天未进行复诊,药物停用一个月,遂病情加重。刻下:患者偶有咳血,气短、咳嗽加重,胸部胀痛,可闻及呼吸音,痰鸣,大便正常,舌苔黄腻,纳差,浑身关节疼痛,脉滑数。处以原方去川芎、桔梗加西洋参10g、葶苈子30g、大枣30g、14剂。患者本正气不足,且痰瘀互结日久,不易治疗,病情尚未稳定,病因尚未除尽,中途停药,势必会让病情反复,并加重,此类癌肿为消耗类疾病,正气不足时不能一味攻携,需补兼施,故加西洋参以益气生津,西洋参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喉干。能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并加葶苈大枣泻肺汤以去其标急,《千金方衍义》:“肺痈已成,吐如米粥,浊垢壅遏清气之道,所以喘不得卧,鼻塞不闻香臭。故用葶苈破水泻肺,大枣护脾通津,乃泻肺而不伤脾之法,保全母气以为向后复长肺叶之根本。然肺胃素虚者,葶苈亦难轻试,不可不慎。《品汇精要》说道:川芎久服则走散真气。因患者现状气阴亏虚,故去川芎、桔梗。
六诊守方加蛤蚧6g,鱼腥草30g。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以补其气短。鱼腥草专入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七诊时状态安好,形如常人,无明显不适,轻微咳血,肺部无明显不适,二便正常,食欲强,故守方不变,14付。
八诊时带来CT检查,结果见右侧胸腔积液大幅度减少几乎消失,腹膜后钙化淋巴结。食欲强,咯血减少,仍关节疼。因去电褥有致使感冒而嗓子干疼,轻微咳嗽。感冒症状就诊时已基本消失,因症状基本平稳,故去寒药鱼腥草,以防久服败胃,损耗正气,开方20付,以巩固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