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峨眉临济医学之大方脉朱雀丹

周潜川先生讲湿热病在治疗上有次第在焉。先要祛邪除湿清热,但清热要注意到病人年龄、性别的不同,热也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实热多些,老人虚热为主,年轻人以清热除湿为主,老人以滋阴除湿扶正为主。除湿的方子,有时要加熟地黄、人参,就是这个道理,年轻人清一清还经得起,老人清不好会送命的。这都是前人用人命才换来的经验。在沙窝门诊的时候,某大夫给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开药,本来是找我瞧,老先生觉得疗效慢些,内火总不好。那天我不在,某某给开了一个方子,老先生吃完药第二天早上就没起来,把命丢掉了。抓药的某大夫告诉我就是二母丸一类的药,主要是知母、贝母。知母,年轻人吃了没大关系,老年人君火、命门火本来就衰弱了,心力不足了,一吃就出事儿。其实老人的脉洪、大、长好像热重,实际是假象,再仔细候脉是芤的,那是因为骨髓空了(油欲尽灯欲枯、体内津液亏),手足三阴气脉不足,心肝肾的阴血不足了,才会洪大长,长是寿脉,可不是长寿的寿,是寿衣的寿,是要死人的。要记清楚。湿热病标脾胃,本在心肾。这些都是用人命换来的口诀,别人学徒三年,都没有你们这三个月学的多。老人得了湿热病要清热除湿,更要滋阴潜阳扶正,清虚热,滋真阴,真阴就是所谓的肾阴,还要潜阳,潜龙勿用,把阳气聚拢到下丹田。老人哪里有真火,大都是心肾力量不足,只是性量、限量、比量上有多有少。先清热除湿,再扶正潜阳才成。年轻人与老人相比,顶多是寒热比量上的不同,治法上大同小异。湿热为标,心肾火衰为本!所以周潜川先生,甲方用三仁汤清热除湿,乙方用朱雀丹补君火,强心肾。川连、肉桂又叫交泰丸,就是天地交泰的意思,天地交泰就人体上下通道顺畅。君火补足了,沉到丹田下面去,把命门的阳气、膀胱的阳气(即所谓肾阳)扶起来(肾者,胃之关门),湿热才能真正除去。朱雀丹里的金石之品,在过去是用火镰来打火用,它可以补火、强心,也可以重镇下元。金石之品才是真正的补,汗吐下和补通中的补就是以金石为主,也包括一些有流弊的法门。但对症就没关系。金石重镇,可以把火引到下元,配清热滋阴之品,就不会上火。上火,人就要出毛病(即水火异位否卦)。

------廖厚泽先生述曲伟刘艳辉赵宇宁编著

摘自《分经候脉法》第三章《辨脉法授业笔记》P69-70

知母去肾火为倒阳药,男科阳痿,女可避孕。老人禁用,用麦冬代之。黄柏清膀胱火兼肾火,无大弊。于血崩、慢性出血。

知母抑制肾上腺,节欲。

朱雀丸(紫石英[1]、黄连、肉桂[2]),加八珍治妇女病,带、崩、漏。

另:黄柏、知母、肉桂:坎离丹。

[1]紫石英:起命门火。

[2]黄连、肉桂:即交泰丸。

朱雀丸:肉桂1、川连5、紫石英10、生草10.紫石英为主药。使坎离相交,治心痛、痛病。起命门火,治十年绝孕,小腹寒,宫冷不孕。

一味用补药不能补,要用金石药,搞动全身经通才能有效。如肾炎用黄芪则无汗,补而无功,反而见坏。青城派把补之义研究透了,关键在通即是补。汗、吐、下、和、补、通,青城六法,寓诸法于其中。

摘自《廖厚泽经方传心录》之下篇《廖厚泽遗论及后学论文合编》之《丹医语录---先师廖公湖北宜昌行医记》廖厚泽先生讲述弟子邓一飞曲伟录赵宇宁整理P、、、、

黄柏、知母、肉桂,通关丸又名滋肾丸,首见于《兰室秘藏》之小便淋闭门,由黄柏、知母各一两,肉桂五分组成。

黄柏、知母、生地,坎离既济汤,泻命门火。主阳事易举,精浊不止。或壮年久旷而精溢出者。

摘自《医家四要》卷二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按:此条参上注。又,此即“涩”脉,主血少,气滞。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赵本注:“一作纵”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师云:太渊脉结,神门及青灵脉亦必失常,兼候之为准。脉结乃炙甘草汤证。但古时炙甘草非用蜜炙,而是用水鼎封盖,炒黑,取其苦味,入心、护心之用。又一法,将生甘草整支以湿黄泥包裹在文火上烤(一说直接置于阴凉炭上),以土枯干、甘草皮微焦出香气为准,效同。现在遇结代脉,用炙甘草汤恐无古时之效。阴盛则阳虚,然阳虚阴亦不足,当以心肾不交论治,用滋阴潜阳,强心肾并开关通窍(即冲动药如石菖蒲及引经药如细辛等)之法治之。

(附验方:蔡某,女,八十三岁,太渊脉弦芤结,失眠,心慌,西医诊断二型糖尿病、冠心病。

熟地30g,麦冬20g,沙参20g,炙甘草15g,茯苓15g,火麻仁15g,石菖蒲3g,远志3g,生龙骨6g,酒当归10g,炮附子3g,山萸肉6g,红人参3g。

上方一剂而效,再剂脉结不见。

晚秋、冬、初春用红人参,盛夏去人参。

因年事高,嘱定期服用,以期延年。

此方即补一还少丹加裁。又,太渊脉促而有力,当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廖师喜用四君子黄芩川黄连二陈菖蒲远志,胃气逆者加小承气以承接肺胃之气。“胃气不降,则肺气不均。肺气不均则血运不均”。阳盛而促,此乃实证,然实中亦暗藏虚象,芩连清心肺之热,二陈宽胃下气,菖蒲远志通心脉开心窍,小承气降胃气,胃气一降,肺气一均,心气自平。然脉促因重热邪,而热邪又伤心气,使心跳速而脉数,当参、术、苓、草四味,以健胃强心。又,太渊脉促无力者,乃心阳不足之兆,廖师用朱雀丹加味治之。方:川黄连、肉桂、紫石英等。

或用补一还少丹加味,方:

人参2~3g,党参15~20g,炮附子3~8g,生龙骨15~20g,生牡蛎15~2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20g,山萸肉6~10g,焦白术5g,炙甘草10g,茯苓10g,陈皮3g,黑芝麻10g等)

------廖厚泽先生述曲伟刘艳辉赵宇宁编著

摘自《分经候脉法》第三章《辨脉法授业笔记》P55-56

夏日“伏阴在内”,腹内为阴所至。怀孕2~3个月,脉有结脉,非为心脏之病。

摘自《廖厚泽经方传心录》之下篇《廖厚泽遗论及后学论文合编》之《丹医语录---先师廖公湖北宜昌行医记》廖厚泽先生讲述弟子邓一飞曲伟录赵宇宁整理P

恶性肿瘤晚期快死的时候,很多有这种情况。

“身汗如油”,俗云:心汗如油。尤以额汗为最。这种如油的汗表示心脏里津液与阳气(少阴为水火同宫)收拢不住(水火相抟则生)了,人快要死了。

“喘而不休”,俗称“吊气”,为命门火衰,下元的阳气没有了,阴不抱阳,人的元气要往上跑,向四周散,元气聚不到一处,五气不归元,先天之本也没了,人就要死了,所以叫命绝。

“水浆不下”,脾胃土败,后天之本也没了。

“形体不仁”,是因为气血两衰,气脉闭住了,元气难以输布周身,就是古印度哲学讲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快消失了,也就是现代讲的神经中枢完蛋了,就是中医讲的神与形要分开了。

“乍静乍乱”,也就是油尽灯枯、元气欲脱的征兆,有的人会有幻觉,看见神鬼什么的。

这些情况,如果金石之品与草木血肉之品结合用得对路,有的还可以延长一段时间的生命,最起码可以让病人死的没有痛苦。

蛤仙丹、云母可以敛汗、温肺,

用固魂丸、红珊瑚、磁铁、朱砂、珍珠、冰片救心,

用大药面加硫磺、信石、三角风救肝,用大发散老干姜为君,可以救脾,

用朱雀丹,紫石英、肉桂、川连救心肾。

细辛直达任督冲,可以为其他药引经归元。

其实,最简单的就是三种药铅、汞、硫,放进罐子用火多烧几遍。丹道医用它来续命。现代人讲科学,认为有剧毒,可我要问:命都要丢了,还怕什么毒?这种病人吃了这三种药不但不会死,而且还会延长一段时间的生命。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未知数!科学永远在发展。皇帝老子上当受骗没病也吃它们,不被毒死才怪!

------廖厚泽先生述曲伟刘艳辉赵宇宁编著

摘自《分经候脉法》第三章《辨脉法授业笔记》P75-76

心脏病

厥阴俞、心俞有大面积、中等硬度之包块,按之则痛。腹中,巨阙处有针刺样压痛。惊悸(房颤),心跳-次/分。

辩证:惊由外起易治,悸由内之气血衰而难疗。伤心之气血而心神不藏。

治法:安神扶气-气扶神自安。

处方:朱雀丹加味。

针刺:除选用反应强之背俞穴外,还应加小海、少海、神门、神堂、膻中、鸠尾、巨阙、玉柱。

摘自《分经候脉法》第六章《舍脉从症》廖厚泽先生弟子曲伟赴师叔王高银处授业笔记节选P-

颜黑:

阳明之颜黑与肾水枯竭之面黑如漆柴,或脾败之面黑如炲(tai2)碳不同,大都绕鼻口部黯而无光,特别是颜面阳明经所过部位出现面酐(gan1),经年不退,俗称蝴蝶斑之类。又颜与面不同,颜指正面,面指脸蛋,又称首王。

阳明之颜黑,以大黄蛰虫丸、桃红四物汤加减;

太阴之面黑,以理中汤、左土汤加减;

少阴之面黑,当以大散方、真武汤、朱雀丹加减;

几经并病,当各方加减用之,亦或设甲乙丙次第用之。或单以通法治之。盖病分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异,药方亦有三际之别。甲、乙等方之次第乃丹道医家之心传也。可参《备急千金要方》以见其一斑。

------廖厚泽先生述曲伟刘艳辉赵宇宁编著

摘自《分经候脉法》第七章《十二正经的循行及病理》P

朱雀丹治疗人工流产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76例体会王高银等著

先师尝言,在《伤寒论》中有青龙、白虎、玄武三方,独缺朱雀。盖此方更为重要,因而为先代道家所隐秘。后潜川先生据《道藏》补充此方,用之于临床,疗效卓著。先时尝辗转从师伯处获得有关此方之论文手稿一则,似未曾公开发表。然此方甚为重要,不敢独藏,故今示此以飨天下学者。朱雀丹来源于玄门丹医。此丹乃是峨眉系里八十一丹之一。本丹取名于《黄庭内景经》中所述心的生理功能,即心的脏神朱雀而名之。

此丹是先师周潜川传授。未曾公开过,所以在医笈里不易见到。20年来朱雀丹是我在门诊上常用秘方之一,治疗心脏病每用皆效。现就当地农村人工流产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较多见。我从年至年用“朱雀丹”加味治疗76例患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76例中27岁至30岁37例,31岁至44岁29例。实行2次人工流产者14例,实行3次人工流产者59例,实行4次人工流产者3例。农村妇女51例,职工、干部25例。病史最长者2年,最短者2个月。医院、山医确诊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二、治疗方法(一)“朱雀丹”处方:

黄连5g、肉桂1.5g、紫石英30g(先煎30分钟再入群药)、蜂蜜30g,前3味水煎,药汁兑蜂蜜服。

(二)随证加减:1.患者每遇拂郁之事,或听逆耳之言,便觉心气怦怦上冲有不能自主之势者加:酒白芍30g、麦冬15g、当归20g、生枣仁20g、五味子5g。

2.人有心气怦怦上冲,日间少轻、至夜则重,欲思一睡熟而不可得者加:熟地黄30g、山萸肉20g、当归15g、白芥子10g、麦冬15g。

3.有人心常怦怦不安,常若有事未了,有惊恐之状者加:茯苓10g、酒白芍30g、生枣仁15g。

4.人有闻声心即怦怦不安,半日后少止者加:白术15g、酒白芍15g、当归15g、生枣仁15g、熟地15g、白芥子10g、柏子仁10g、麦冬10g。

5.人有心先惊而后悸,亦有心先悸而后惊者加:生枣仁30g、白芥子10g、巴戟天30g。

三、治疗结果1.疗效标准:76例患者药后自觉症状消失,能正常参加工农业劳动者72例,显效中断者4例,全部有效。

2.本组病例服药最短时间14天,最长时间70天,平均服药42天,治愈患者平均36天。随访两年,其中2例因闹家务复发,又服药痊愈,现都健康地劳动着。

四、病例彭某,女,已婚,32岁,汶西村社员。患者主诉:本人平素身体一向健康,已有三个孩子,为节制生育,曾三次实行人工流产,前2次人工流产无明显反应,年3月又行人工流产后,心开始怦怦不安,日复一日不见好转,且病情逐渐加重。住柚德山医检查:血压/74mmHg,心界不大、平时心率86次/分,心律齐,胸透心肺正常。未发作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发作时心率次/分,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服地西泮、普萘洛尔等多方治疗罔效,于年6月3日来求诊治。

初诊:患者一遇拂逆之事,便觉心气怦怦上冲,有不能自主之势,胸中满闷,似烦非烦,似晕非晕。舌质红,苔白微黄,脉大兼促,证属胞胎损伤,又伤及心肝肾气血所致。治则:补心之中必须补肝,补肝尤宜养肺。处方:“朱雀丹”加味治之。黄连5g、紫石英30g(先煎30分钟再入群药)、酒白芍30g、麦冬15g、当归20g、生枣仁20g、肉桂1.5g、蜂蜜30g(兑药汁服)。水煎服10剂。

二诊:年6月14日服药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精神转佳。上方减酒白芍为15g,减黄连为3g,再继上方服6剂。

三诊:年6月22日,药后诸症基本消失,能做家务活。脉象近于平脉,继上方再拿5剂烘干碾成粉子,每日服2次,每次服3汤匙,紫石英煎水,兑蜂蜜送服药粉为善后方。

四诊:年8月29日,药粉未服完,患者有意用力推水车亦不觉心气怦怦上冲。令其复查结果正常。能推车在集上卖菜。

按:患者实行三次人工流产,前2次反应不明显,后一次人工流产后,心气怦怦上冲。盖患者行刮宫术胞胎大受损伤,又因胞胎直系于心,故上损心气;胞胎又系于肾,故下伤于肾气;厥阴肝经循阴器,因而肝亦受损伤。因此,心肝肾气血均受损伤[1](见后注)。故遇拂逆之事,便觉心气怦怦上冲,有不能自主之势,似烦非烦,似晕非晕,此心之气血大虚也。然而心虚由于肝虚、肝虚则肺金必旺,此心弱不能制肺,肺无火制,则肺金必克肝木,肝不能生心,而心气愈困。故补心必须补肝,补肝之中佐以养肺。

此方定心安神,补肝以润木,肝润生心则火不劳动;补肺以养金,肺金得养,则肝木更能安静。肝木既静,则肝中生血自能润心液,而不助心之焰,况肺气又能降之肾宫以生精水,肾水生则能上交于心,心肾相交,则心定神安,怔忡心悸又何不愈哉!

李某,女,34岁,已婚,大队社员。患者主诉:平素身体尚好,已是4个孩子的妈妈,为节育曾先后实行4次人工流产。年9月16日刮宫流产后,逐日心慌不安,曾服朱砂安神丸、补心丹、又服宁心化痰之剂,心还是怦怦不安,众医调治,效果不佳。住柚德山医检查:血压/72mmHg、心界不大,心悸未发作时心率88次/分,心律齐。胸透:心肺正常。发作时心律次/分,心电图诊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服地西泮、普萘心悸等镇静药罔效。于年12月14日来求诊治。

初诊:患者闻声而动惊,心既怦怦不宁,半日后而少止。目眩,头胀痛,胸闷心烦,内热时作。舌质红,苔微黄。脉小兼数。证属损伤胞胎又伤及心肝肾所致。治则:补心必须补肝益肾。处方:“朱雀丹”加味治之。酒白芍15g、当归15g、生枣仁15g、柏子仁10g、熟地黄15g、白芥子10g、远志10g、紫石英30g(先煎20分钟再入群药)、黄连5g、肉桂1.5g、蜂蜜30g(兑药汁服),水煎服10剂。

二诊:年12月22日,服药后,精神转佳,自觉症状明显减轻,闻声后心慌便很快安静下来,舌苔白薄,脉微数近平。上方减熟地黄、减黄连为3g,再继上方服6剂。

三诊:年1月10日,服药后诸症基本消失,做家务活不觉累,闻声心已平静。有时推碾子亦不觉心慌。脉近于平脉。上方再拿5剂烘干碾成散剂,每服3汤匙,紫石英煎水兑蜂蜜15g冲服,日服2次,为善后方。

四诊:年3月16日,药面已服完,彻底痊愈,能积极参加整修农田。

按:患者实行人工流产4次,因损而虚,复因损虚,心肝肾气血大伤。故闻声而动惊,心气怦怦不安,半日后而少止者。用消痰之药罔效,今不必闻声而亦惊且添悸病,心中常若有人来扑者,是惊悸相连而至也。虽俱是心肝肾大虚之症,而惊与悸实有不同。盖惊轻于悸,悸之病重于惊,惊从外来而动心,悸从内生而动心。神魂不定而惊生。神魂不安而悸起。皆为心肝肾之血虚所致。血虚则神无所归,魂无所主,今大用生血之剂,以大补其心肝肾,心肝肾有血以相养,则神魂何至有惊悸生矣。

五、讨论人工流产后引起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每与心肝肾气血损伤有关。盖胞胎上系于心,而心系又下通于子宫胞胎,心主血脉,故心气血供养胎儿发育成长。假令胞胎损伤,亦损伤于心,故今心因损而虚。肾主二阴,肾藏精,肾精泄于子宫而受孕成胎,胞胎又系于肾,故胞胎受损而肾亦受伤。又厥阴肝经循阴器,胞胎损,而厥阴肝亦受伤而虚,故肝虚则肺金必旺,欺心弱不能制肺;肺金无火制,则肺金必克肝木,肝木不能生心,而心愈困。又因心肝肾气血之虚,则神无所归魂无所主,故惊悸生也。

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病情,除给予思想开导和精神鼓励其战胜疾病外,即遵照《黄帝内经》上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等法则,以“朱雀丹”为主方,随证加减,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今用药大部分是生血之剂,以大补心肝肾,心肝肾有血以相养,故心定神亦安,神魂既安何至有惊悸生矣。“朱雀丹”方中紫石英为补心镇定安神之味;蜂蜜为百花之精,是定心安神,平肝木,益脏腑、经络之佳品;方中又在黄连、肉桂并投,以交通心肾,使其水火既济。(以下文字原缺)

注:[1]《石室秘录》:五脏之外,胞胎亦为脏。其脉上系于心,下连于肾,此脉乃通上通下,为心肾接续之关。人无此脉,则水火不能相济,下病玉门不关,上病则怔忡不宁矣……何以千古治病者不治胞胎,竟得无恙?……亦因其两岐,故病在上则治心,而心气自通于胞胎之上;病在下则治肾,而肾气自通于胞胎之下。

摘自《廖厚泽经方传心录》之下篇《廖厚泽遗论及后学论文合编》之《朱雀丹治疗人工流产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76例体会》周潜川先生弟子王高银等著廖厚泽先生弟子赵宇宁罗非主编P-

峨眉临济医学,号:emljyx,敬请扫码。

读者信箱:dandaomedicine

.







































皮肤病治疗医院
郑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z/421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