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之心病辨证

心的生理病理:

主血脉:心痛,心悸,怔忡,脉结代

主神明: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狂躁昏谵

舌——口舌生疮

出现以上主症,应首先考虑心的病变。

一、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失于充养的证候。

1.素体久虚;2.久病失养,3.年高脏气衰弱。

心悸,胸闷+气虚证

(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剧,舌淡,脉虚)

本证以心悸胸闷及气虚证为审证要点。

治法:补益心气;处方:养心汤加减《证治准绳》

二、心阳虚证

心阳虚证是由于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1.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2.他脏波及心阳而成。

心悸,怔忡,胸闷或痛+阳虚

(畏冷肢凉,面唇青紫,自汗,气短,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结、代)

以心悸、胸闷或痛及阳虚证为审证要点。

治法:温通心阳;处方:保元汤加减《博爱心鉴》肉桂,人参,黄芪,生姜,甘草

三、心阳暴脱证

心阳暴脱证是指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1.常是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2.因寒邪暴伤心阳,3.痰瘀阻塞心窍所致者,4.失血伤津,气无所依。

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痛剧烈、口唇青紫、脉微欲绝、神志模糊、昏迷不醒。

本证以心阳虚和亡阳的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

治法:益气回阳,救逆固脱;处方:参附汤或独参汤加减

附: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鉴别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不同点

心气虚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

面色淡白或?白,舌淡苔白,脉虚

心阳虚

畏寒肢冷,心痛,面色晄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

心阳暴脱

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质淡紫青滑,脉微细欲绝)

四、心血虚证

心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

1.多因脾虚生血之源亏乏,2.失血过多,3.久病失养,4.劳心耗血所致。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血虚证(头晕,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本证以心悸、失眠及血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治法:养血安神;处方:圣愈汤加减《医宗金鉴》四物汤+人参,黄芪

五、心阴虚证

心阴虚证是指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1.因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2.因热病后期耗伤阴液,3.肝肾等脏阴亏累及于心所致。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阴虚证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证以心悸失眠及阴虚证为辨证要点

治法:滋阴安神;处方:天王补心丹加减

附:心血虚与心阴虚二证鉴别

相同点:二证均属心之阴血不足,故均以心悸失眠为主症。

不同点:

心血虚尚有血虚不荣而致的面唇、爪甲及舌质的淡白。

心阴虚常有阴虚而生内热的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数等症状。

六、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证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1.因七情郁结,气郁化火,2.火热之邪内侵,3.嗜肥腻厚味以及烟酒等物,久而化热生火所致。

心烦失眠,面赤口渴,便秘尿赤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

或口舌生疮,

或小便赤涩灼痛,尿血

或狂躁谵妄,神识不清

或见吐血、衄血。

本证以失眠、烦躁、狂谵及舌尖红绛、舌疮、实火内炽为审证要点。

治法:清心泻火

处方: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或三黄泻心汤《金匮要略》

七、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证是指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所反映的证候。

多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有形之邪阻滞心脉所致。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瘀血:见痛如针刺,舌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

痰浊:为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

阴寒:或遇寒痛剧,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气滞:胀痛,胁胀,常喜太息,舌淡红,脉弦。

本证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为审证依据

治法:化瘀散结,宣痹通阳;

处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八、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是指痰浊蒙蔽心神,表现以神志异常为主症的证候。

1.多由感受湿浊之邪,阻遏气机,2.因情志不遂,气郁,为痰,3.痰浊挟肝风内扰,致痰浊蒙蔽心神所致。

本证常见于癫、痫及痰厥等病证:

感受湿浊之邪:(痰厥)临床见面色晦滞、脘闷呕恶、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喉中痰鸣,甚则昏不知人,苔白腻脉滑。

癫证:临床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独语,举止失常,苔腻,脉滑。

痫证:临床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中如猪羊叫声,醒后如常人,苔腻脉滑。

本证以神志异常伴有痰鸣或吐痰涎、苔腻、脉滑等痰证症状为审证要点,

附:痰火扰神与痰迷心窍两证之鉴别

相同点:均有神志异常及痰浊内盛的症状。不同点:

痰迷心窍无火热之证候,以神志昏蒙、淡漠、抑郁、痴呆等相对静止的症状为特征,属阴证;

痰火扰神则火热证候明显,以躁狂谵妄、面赤、发热等燥热的症状为特征,属阳证。

九、痰火扰神证

痰火扰神证是指由于火热痰浊侵扰心神,表现以神志异常为主的证候。

1.因情志刺激,气机郁滞化火,煎熬津液为痰,2.外感湿热之邪,蕴成痰火,外感热邪,灼津为痰,致痰火内扰引起。

外感热病:可见发热烦躁,面赤口渴,气粗,便秘尿黄,吐痰色黄,或喉间痰鸣,胸闷,或见神昏谵语;

狂证:可见心烦不寐,甚则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以神志异常和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痰火内盛症状为审证要点,

十、瘀阻脑络证

瘀阻脑络证是指由瘀血犯头,阻滞脑络,表现为头痛、头晕为主症的证候。

1.多由头部外伤后,2.久病入络,瘀血内停,阻塞脑络所致。

头痛、头晕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

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或健忘、失眠、心悸,或见面晦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本证以头痛、头晕及瘀血证为审证要点

—END—

 学中医必修课文章汇总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后爱中医养生资源汇总

 养生知识文章汇总

倪海厦针灸学习视频展列

倪海厦金匮学习视频展列

倪海厦黄帝内经学习视频展列

倪海厦伤寒论学习视频展列

倪海厦本草学习视频和天纪学习视频展列

神医治疗:

徐大夫医案

徐大夫远程诊断

徐大夫简介

徐大夫推荐

专业手诊师诊断

加好友↓↓↓↓,诊断、治疗、学中医:

 

倪海厦视频在菜单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北京中科医院十二年致力公益事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dhzz/5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