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丁书文我治疗房颤用了40年的方子

一、心房纤颤概述

心房纤颤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反复发生,病久不愈则可能发展为持续性房颤。

心房纤颤持续6个月以上者即可称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的持续时间短,一般数小时或一二天,大部分患者能自行恢复,或稍用药物即可恢复。

二、心房纤颤的中医病因病机

常见于阴阳失调,阴虚火旺,扰及心脉所致;

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濡养以及痰湿中阻,痰热上扰,气机失调,亦可致使心脉失于正常搏动。

总之,整体阴阳气血虚衰失调,特别是心脏自身阴阳气血虚衰失调,是造成心房纤颤的基础病因。

在阴阳气血亏虚基础上产生火旺、阳亢、痰湿痰热等是扰及心脉的重要病理因素。

心身劳累、夜间睡眠、体位改变、情绪激动、胃气上逆、便秘等都是房颤的诱发因素。

三、辨证施治

1.阴虚火旺证

主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阵发性房颤多在夜间发生,口干口苦,夜间或白天多汗阵发,汗出多发生在头颈项部身体上部,烦躁失眠,背胀灼热,便秘,舌红苔少,脉三五不调、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和酸枣仁汤加减。

生地黄15g,当归12g,黄连12g

黄芩12g,黄柏15g,黄芪15g

炒酸枣仁30g,知母12g

紫石英15g,生牡蛎15g,麦冬15g

五味子9g,丹参15g,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若合并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等阴虚阳亢者,加钩藤30g,白芍15g,白蒺藜15g,菊花15g。

2.气阴两虚证

主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口干、便秘或大便不爽、活动劳累时多汗,易感冒,舌淡苔白,脉三五不调、沉弱。

治则:益气养阴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和黄芪生脉散加减。

炙甘草15g,黄芪30g,生地黄15g

黄连9g,麦冬15g,五味子9g

玄参15g,浮小麦15g

生牡蛎15g,丹参15g,白术15g

防风12g,野葛根15g

水煎服,日1剂。

气虚较重者加大黄芪用量,严重者加西洋参或人参10~15g。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面白或萎黄、面色无华,化验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舌淡白,脉三五不调沉细无力者为气血两虚证,

多有饮食不佳、月经量多、慢性衰弱性疾病等病史,加阿胶11g,当归15g,白芍15g,气血双补。

3.痰热扰心证

主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肥胖腹大、口干苦、便秘或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三五不调弦滑数。或可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等。

治则: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半夏9g,茯苓15g,陈皮9g

枳实12g,槟榔15g,黄连9g

青蒿15g,苦参9g,大黄9g

丹参15g,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四、针对诱因调理

1.夜间睡眠时发生房颤

其原因有二:

其一是在入眠或睡醒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

其二是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加,左房压力增大,有的患者平卧后短时间感到憋气也是心脏功能差的表现。

夜间特别是后半夜阴气较重,血流缓慢血栓形成概率增高,是心脑血管病易发时间段,称魔鬼时段,这也是房颤因素之一。

针对上述病状,可用葶苈子15~30g强心利水,减轻左房压力;

睡前服用活血化瘀药物以及对抗血小板功能药物预防血栓发生;

对睡眠较差患者适当应用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五味子、紫石英等煎服以安神定悸。

2.胃胀胃气上逆发生房颤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造成中焦气机壅滞,胃气上逆,食管反流,刺激心脏发生房颤。

对此,首先要告之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量不宜过饱,避免过量饮酒及刺激食物。

对体胖腹大、胃脘胀闷不适、食管反流者给予木香、枳实、厚朴、莱菔子、槟榔、干姜、蒲公英、白芨等煎服以理气消导。

3.多汗者发生心房纤颤

多汗有些是先天的,而多数患者是由于平素生活饮食起居失于调理,过食膏粱厚味煎炸上火食物,造成阴虚火旺,自主神经紊乱。

中老年女性多汗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该类患者应少食辣椒、羊肉等辛辣易于上火之品,适当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钙剂等;

少用参茸、阿胶等滋补之品,中药调理可选用当归六黄汤、甘麦大枣汤等。

便秘者要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多运动,必要时配合服用润肠通便药物。

临床体会

通过以上调理治疗,非左房扩大严重、心肌状况很差者,

绝大多数阵发性房颤都可以逐渐减轻,以至稳定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甚者稳定数年不再发生。

对于持续性房颤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山东中医杂志》。由大象医友会校编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80元

内容

图文并茂

正版铜印

拖动查看详情

邱雅昌: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副会长。医院副院长。台湾著名中医针灸专家。董氏奇穴疗法课题研究及授课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教授。早年师从董景昌先生嫡传弟子,拜台湾针灸泰斗杨维杰为师,后再拜师中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学习内科疑难重症。15年前医院开创董氏奇穴研究所,善用董氏奇穴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各种疑难杂症获得佳绩

目录

拖动查看详情

《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第6版)全部使用FrankH.Netter博士的手绘彩图,根据人体系统和结构部位(头颈、背部格脊柱、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上肢、下肢)编排,根据版面的大小和空间进行了改绘,并按照内容的逻辑进行了排序。虽然解剖学本身没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对解剖学的理解、解剖学的临床意义以及解剖学的名词和术语都在发生变化。因此,许多老图需要更新,部分插图需要重新修订,使之更加适合当今医学和临床外科学的发展。书中,还增加了一些正常放射影像照片图,书中每一部位的第一幅图国表面解剖图,强调了人体表面体征与其深部结构之间的重要关系。

29元

目录

柳百智,男,北京针刀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针刀医学网特别顾问、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及北京汉章针刀医学培训学校客座教授,中华中医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刀医学杂志》主编,《中华脊柱病杂志》副主编,北京京昌东方特色医药培训学校副校长。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年主要从事针灸、针刀临床工作。-年从事针刀临床(原中医院四病区主任)、教学(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培训中心客座教授)、科研(原中医院科研处研究室主任)工作。年至今,医院工作兼职培训。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讲或参与培训全国针刀医学培训初级班、高级班、研修班、手法班等百余期。讲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实用性强,深受学员们的欢迎。

本书包括:头部连续横断层,颈部连续横断层,胸部连续横断层,腹部连续横断层,男性盆部连续横断层,女性盆部连续横断层等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基础临床按摩疗法:解剖学与治疗学的结合》主要阐述了为解决疼痛和功能障碍而对软组织进行手法操作的西方现代临床按摩方法。其特色是将详细的解剖学知识与基础临床按摩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安嵌在活体模特照片内部的组织结构,可以确切地看到肌肉的位置并理解其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可作为临床工程师触诊和治疗的参考。书中提供了余幅精美的彩色图片,读者可清楚地看到相应部位有关的周围结构、体表标志和治疗师的手法。为了向读者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信息,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阐述采用了如下编排方式:名称、功能、读音、注意事项、词源学、疼痛的相关部位、概况、需要检查的其他肌肉、说明、治疗手法、肌连接。

目录

这的空气也已不再污浊

传统的解剖学研究强调单块肌肉的起止点和骨连接。解剖列车则从肌筋膜的功能和力学传递的角度拓展了我们的思路——或好或坏——远处的损伤或疼痛能够干扰张力的分配。

《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经线(第三版)》清晰地描述了人在功能上的整体性,是由连续的筋膜网络构成,形成了“有迹可循”的肌筋膜“经线”。身体的稳定、张力、拉力、固定、回弹及姿势代偿都是通过这些经线来分配的。通过该经线图,本书为徒手和运动治疗师提供了全新、整体的治疗策略以恢复和改善人体姿势与运动功能。

该理论为操作者提供了下列益处:

1.《解剖列车》对任何方法均有价值。一旦模式确立,这些经线就可以简便地用于评估和治疗,使运动治疗和教育更加简便。

2.该理论为骨骼肌的解剖提供了一个更强大的“3D”思维,对日常功能活动中和更优运动表现时,人体整体上的代偿分布模式有了更优化的认识。

3.临床上,该理论向我们展示了身体某一部分的疼痛可能与远处某个“沉默的部位”有关,从而产生新的治疗方案。

56元

目录

幻想远方的你就在身边

这的空气也已不再污浊

作者简介:

杨才德,中医针灸学副主任医师,兰州大学***医院东岗院区院长助理兼科主任。早年师从***针灸学家一一“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和何天有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针灸尤其是穴位埋线事业,牵头创建甘肃省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并当选为主任委员,连续多年举办全国穴位埋线新技术培训班和全国交流会,学员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港台地区及法国、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兼任中华传统医学会埋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亚健康分会、针刀分会委员,甘肃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针刀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完成埋线科研8项;发表埋线论文43篇;出版专著5部;创建、验收全国“穴位埋线临床示范基地”21家。对埋线行业的贡献:发明了“专用埋线针刀”;提出“杨氏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解决了PGLA线软的难题;*****推出“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蝶腭神经节埋线术”,**降低了特殊部位的操作风险。雒成林,副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皇甫谧针灸研究院副院长、针灸IJ缶床教研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医学气功与真气运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任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留校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与医疗工作。重读经典,勤于临证。主要研究方向:针灸古籍学术思想研究与运用、针灸技术与器械创新研制与开发。近年来,在《针灸甲乙经》及皇甫谧医学成就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0多部,主编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灸甲乙经选读》《皇甫谧医著集要》等著作。科研成果“皇甫谧针灸学术思想研究与运用”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被评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首届全国中医药康复保健***人才”。

这的空气也已不再污浊

我们编写这本典型的正常图谱,最初是为了引导医学生按照大体解剖结构分析影像,但是发现它对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所有医务人员有用。它是一本全面的参考书,覆盖了常规与数字化X线、CT、MRI、超声、核素闪烁扫描等主要影像技术。第一章开篇概括地介绍影像检查技术的原理与概念,它们是分析影像必备的知识。随后的章节涵盖了身体所有部位和器官系统。这本书还收集了子宫内胎儿、儿童骨发育和老年人骨骼的影像。所有图像均以原始图像与相同拷贝并排的形式出现,而拷贝的图像按照可见的大体解剖结构分析并标记,重点放在正确的解剖学术语。

目录

本书不仅涵盖FrankH.Netter博士所有原创的局部神经解剖学和系统神经解剖学丰富而精美的绘图,而且介绍了目前对人类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许多区域的日益深入的研究。本书还通过CT、MRI的方法对脊髓和脑干作了横切、矢状与冠状扫描,并对照插图进行重点学习。与这些区域相关的详细文字描述可参阅有关神经解剖学教科书。我们用简明清晰的图标和文字介绍每张插图的主要部分和要点,特别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在诊治神经科病人时所涉及的与临床相关的基础部分。通过这些精美插图并结合简洁的图标与文字描述,本书展示了局部和系统神经系统的基本成分、组成和功能。

为了便于学习神经科学的学生使用本图谱,将该书分成神经系统概述、局部神经解剖学、系统神经解剖学三章予以介绍。这样的编排使读者易于通过上、下文或不同的视角来观察神经系统的复杂结构:既可观察神经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也强调了局部关系,还可以通过观察穿行于脑脊髓的某条神经系来了解其功能。掌握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使其服务于临床,为临床医师诊治神经科病人时提供帮助是本书的目标。因此以全新的观点认真学习是实现该目标有用的方法。此外,本书为神经学科的研究者和教师提供了该领域更广阔和更全面的知识。

掌握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的构成和联系就迈向了理解I临床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第一步。进而准确定位。本书的核心内容以及将局部神经解剖和功能相互紧密联系使得学习更加容易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神经科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对神经系统主要区域和结构的真正理解对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描绘了人体神经系统基本结构,不包括,临床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早老性痴呆、卒中、脊髓与脑损伤、认知障碍、失用、失语等。

《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是深圳海天出版社-6-1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庞继光。该书是从外科、骨科医生的角度来演绎与诠释新型微型手术刀——针刀闭合型松解、减压术,将十余年针刀治疗百余种疾病的临床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汇成此书。

生于年3月1日,著名骨科专家。宣蛰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软组织外科学之父、创始人,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终身荣誉理事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骨科学会理事,中华疼痛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多种专业、行政职务。年被评为抗美援朝功臣。

拖动查看详情

王军教授简介:

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大学医学部副教授,深圳市人民政府高层次地方级领军人才。兼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肽中心理事长、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医学、临床解剖学、筋膜学。

王军教授从事外科临床及医学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先后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多项。已发表SCI和国家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2部。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医学、临床解剖学、筋膜学。年开始在深圳大学开设《中医与养生》全校公选课程深受大学生喜爱,被誉为深圳大学最具人气的课程。

长按识别下方







































专业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汇聚中西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dhzz/504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