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中医和武术、导引一个道理,是门童子功。娃娃时期记下的事,是入心入肺的,影响一生的。
那些准妈妈和已妈妈们,打小培养孩子的中医情结,让他掌握一门健康技能,比学那些个奥数、奥英有用多了,而且一辈子受益。
也给出版社支个招,别老是瞄准那些高大上的中医方剂,出些有意思、接地气、深入浅出的书,真要是遇到甘草这样的笨娃,就得从中医小人书看起。
今天就讲两个医案故事,说说清末名医张锡纯是如何妙用薯蓣的,一边听故事,一边记方子。
薯蓣就是山药啦,药食同源中的老大。
《本草纲目》盛赞薯蓣: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止腰痛、除烦热、补心气不足、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
《日华子本草》夸薯蓣:助五脏、活筋骨、长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
总之,名医大咖们对薯蓣的网评好的不得了。
清末名医张锡纯特别擅长用山药治虚劳诸症,有时是一剂薯蓣单独使用,有时是薯蓣和两三剂小方合用,祛病效果却好的很。
张锡纯先生是的薯蓣,是生淮山药。药用时,是用生的淮山药煮汁,这个用法妙用无穷;不能用炒的,炒完后,药性焦枯,服之无效,只能当下酒菜了。
张先生在《张锡纯方药论著选》记载了这样的医案:一妇人,产后十多天后,出现大喘大汗,全身发热,咳嗽很厉害。本地医生给开了黄芪、熟地、白芍等敛汗补气、清热止咳等等方药,但汗越出越多,基本上没啥效果。
等把锡纯先生请来时,已经是“脉甚虚弱,数至七至,审证论脉,似在不治”,意思是从脉象上看,基本上救不活了。但是张先生想,产妇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产后爆虚,于是急用了一味药,淮山药。
“生淮山药六两,煮汁徐徐饮之,饮完添水重煮,一昼夜所饮之水,皆取于山药中”。第二天换六两新山药,接着煮水喝,到了第三天,诸病皆愈。
锡纯先生不仅知道病根,还对药性了如指掌。
山药这个东东,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润滑又能收敛,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所以锡纯先生称赞它: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药性甚和平,易多服常服。
张先生还介绍了另外两个医案。
张先生有个铁粉,超喜欢中医,买了张锡纯先生编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天天琢磨。
这个铁粉的母亲,患痰喘咳嗽30年了,百药不效,后来还伴有发热、咽干、出汗、食不下等症。请当地医生看了说,痰盛有火,于是给开了人参清肺汤加生地、丹皮等味。吃了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发热如火,还新添了腹泻,人折腾的都不像样子了。
无奈之下,铁粉自学中医。看了《衷中参西录》中的薯蓣饮方子,很受启发。一味薯蓣饮,治劳瘵(痨病)发热,或喘或咳,或自汗,或心中怔忡(忧虑不安),或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损之症。
于是铁粉仿照《衷中参西录》里的方子,用淮山药四两,加玄参三钱,煎汤一大碗,让母亲分数次徐徐温饮,吃了三剂后,发热腹泻就见好转。于是改用淮山药熬粥,每天吃两次,中间用点开胃的药,吃了十几天,发热腹泻好了,咳喘也大见好转。
这个铁粉不仅让母亲吃薯蓣饮,也让妻子吃。铁粉的老婆有大便泄泻的毛病,就是总拉稀,而且是多年不愈,吃啥药也没除根,结果喝薯蓣粥好了。
锡纯先生特意指出,如果用薯蓣治腹泻,一定要变饮为粥,就是把薯蓣饮变为薯蓣粥。
早年张先生曾赴津门考试,得了腹泻,于是自己用浓煎甘草汤、调赤石脂细末,都没有效果。于是用白米,慢火煮烂熬粥,尽量食之,吃完后觉得胃里很舒服,肚子也不咕咕叫了,腹泻也好了。
于是张先生总结出,无论什么米煮粥,都能留恋肠胃。山药收敛,再加上粥的作用,治腹泻的效果就更好。
好了,粉们,看完受启发吧,山药顶着个药食同源的老大,不是白来的,各自收了吧,家家都有用。
我自己的经验是,感觉疲了、累了、烦了,吃两天薯蓣白米粥,晚上一顿(加龙眼),早上一顿(我加白糖,你看血糖定)(没有给山药打广告的嫌疑哈,人家就是好)。
如果喜欢导引子的陪伴,就请给我点赞、留言,并分享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丁丽玲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