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药师赞
归命满月界,净妙琉璃尊,
法药救人天,因中十二愿,
慈悲弘誓广,愿度诸含生,
七佛药师王,志心头面礼!
南无光胜世界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妙宝世界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南无圆满香积世界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南无无忧世界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南无法幢世界法海雷音如来!
南无善住宝海世界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
南无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
各位菩萨、护法、各位师兄、善知识:首先让我们发起无上的殊胜菩提心!为了帮助一切如母有情众生都能够速速地从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解脱出来,并且当生获得身体健康无病苦、心灵健康无烦恼、灵性健康出轮回,这样的殊胜成就,今生今世消灾延寿,所求如意,临命终时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得到现世乐、后世乐和究竟解脱乐,所以我们继续共同来学习药师法门根本生活禅。
第五章学习体会从玄奘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看生活禅智慧
偈说:
身色修成琉璃光王样
心定药师金绳界道上
慈悲喜舍灭除众生病
善巧方便引领有情乐
十二大愿法药救人天
八大菩萨观照生活禅
东方三圣脉轮悟明性
十二秩序家圆健康相
六时拜忏增福事业成
顶礼赞叹皈命药师王
第三十三药师佛咒治病原理
现在我们要知道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说修持药师咒能够治病?
我们信佛学佛,不能迷信,不盲目地相信。需要了解修持药师咒治病原理:是无形调控。大家知道:人的身体受自己大脑思想来支配。身体是有形有相,而思想是无形无相,但是有形有相的身体是受无形无相的思想所支配叫做“心想事成”。比如,神经病人就受一个神经心态和思念支配;焦虑病人就受一个焦虑的心态思念支配;胡吃乱喝夜晚不睡觉的人是受胡乱心态思念来支配……;同样的,什么样病人就有病态的心和思念……;一个人生瘤子,瘤子是有形有相的,有形有相的疾病和瘤子受无形无相的黑子场(致病因子)所控制。
黑子场是什么?黑子场就是自己黑暗的心态、灰色行为产生的恶毒(致病因子)场能。就是自己过去的业障、过去的不好的生活习惯产生的恶黑(致病因子)场能,自己过去常起的贪瞋痴三毒对身心的摧残黑子场(致病因子)能。黑子场(致病因子)有能量,自己大发脾气是这个怒气能量支持暴破坏性发泄,虽然怒气能量支持发泄过了,也会产生一种能量就滞留在自己身体内时刻伤害。尤其是那一些有修养的人心里很生气,表面还在装出微笑从来也不骂人发怒,这个气滞留闷在心里很快就会有胃溃疡。这就是黑子场(致病因子)。
虽然黑子场它是无形无相的,但是它是疾病的根源。医院做手术把这个有形有相的瘤子割掉,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因为无形无相的操纵者——这个黑子场(致病因素)仍然还存在,无时无刻随着不良性格寻衅姿扰病情恶化,癌瘤细胞(黑子场)就转移了。
再看看人生人,好像一个母亲生了小孩子,因缘杀掉了孩子,母亲还在还活着每年生一个孩,十年、二十年生多少个孩子,因缘是杀不完的。这个黑子场就是生孩子的母亲,这个癌瘤子是被母亲所生的儿子。
消除黑子场(致病因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修持药师咒,今天将具体共同修持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找到因果关系
人体发生不适是有因的,找到诱发病苦的因,消除掉,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如果生活习惯不对,我们要改过来;如果东西吃错了,偏爱吃糖、吃烟喝酒、饮食冰冻、吃香喝辣……要改过来;如果睡的太晚了,太疲劳了,体力透支了,我们要改过来,这样子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说一发烧就去打退烧针,一感冒就去吃抗生素,而不是将错就错,说什么改变了就不是我了,这样其实都是慢性自杀、就是滞留积蓄黑子场(致病因子)。所以要把因找出来,在因上作处理改变到正确上来。
比如,一辆汽车跑在高速公路上,或者发现发动机有噪音了,或者车门关不了,或者加油系统也出现故障了,或者刹车也失灵了,这些当下看似车还能继续跑,但是已经危机四伏了,如果听之任之不予理采及时找出因,或者是某个螺丝松散了,能及时把螺丝拧紧,危机险情即消掉了。
治疗疾病也是如此,只从现象(标)症状上去治疗是永远治不完好的,从果上找到因(本)上去治疗,这才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总方法。
二、保持良性心态
良性的心态,就是优良的性格,就是具备正能量的生活工作方式方法,否则,不好的心态和劣根性会助长“黑子场”(致病因子)的力量,突发加重病情的发生。看看下面几点:
(一)、要随时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利己还是利他?与他人打交道时,如果是全心全意利己,还是全然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没到,时间一到,善恶必报。”;只有心存善念,在利益他人以后自然而然的法则就是流淌利益到自己;同样道理,千方百计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人,自然法则是自掘坟墓和断绝子孙正常生存道路。只有抱着先利人,再利己的善良思念和行为,那结果一定会使自己和子子孙孙十分的圆满,福报会越来越多。
(二)、千万不要给他人找麻烦。如果自己给他人找了麻烦,让对方不高兴,或者伤害到了他人,其实报应来得非常快,“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可能马上就有灾难祸非在等着自己享受呢。大家想想看看,吵架打架的双方,不论谁赢谁输,哪一个是兴高采烈的结果享受?
(三)、不要用他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很多人遇到别人的刁难、指责或冤枉时,要么大发雷霆非要与对方理论一番,争个谁对谁错;要么表面不吭声,但在内心里生闷气,吃不下睡不好,搞得自己痛苦不堪。这些都是很愚蠢的表现。不信大家随手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过上半年再看看,几乎没有一件事情值得自己当时生气愤怒。
(四)、人的起心动念也是一种能量。人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消耗能量40瓦功率,如果起心动念加深加重加长时清耗能量功率成正比上升,当消耗能量功率达到60瓦功率时人会恶心、头晕、心慌、胸闷、气短、四肢发软、心脏受损生病,严重时会心梗、脑梗、休克……。
从善恶起心动念来观察能量:心常生善念与正定心性自若,就会发出一种美好祥和的能量,这种能量场在自己的身上随时传播,根据周易同气相求的原理,自己的正能量就会感召到美好的事物和遇到身正德优的贵人帮助,人生充满美好幸福事业健康双赢。反之,一个人如果常起邪恶之心,就会结交不三不四的人,干些见不得人或偷鸡摸狗的事情,最终这些负能量会使这个人生像枯树枝叶萎凋谢连藏在土里的根也烂掉或失去再生机会。
三、了解病因
佛教认为一切疾病都起源于贪瞋痴三毒。
贪:是指过分的贪欲,贪求金钱、情欲、权力等。
瞋:是瞋恨,仇视或怨恨他人。
痴:又叫无明,即愚昧无知或不明事理。
这三种毒会让我们的身体出现各种的疾病。
因贪瞋痴三毒引生“五毒”应五脏病说:
气毒生肝病:爱生气、发脾气、生怒气的人易伤肝,会造成头晕眼花、耳聋、牙疼、口眼歪斜、中风不已、半身不遂、肝胆病如肝硬化、胆结石息肉、瘤癌等病发生。
恨毒生心病:有仇恨、痛恨、报仇、敌对心的人易伤心,会造成冠心病、心肌炎、心积水、二尖瓣狭窄、心肌梗塞、癫狂失语、忧郁焦虑、惊悸怔忡等疾病发生。
怨毒生脾病:常爱皱眉头、叹气、挑刺、不满意、责备、埋怨的人易伤脾,会造成胃脘疼闷、胀饱、噎膈、上吐下泻、胃虚、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甚至胃癌等疾病发生。
恼毒生肺病:有骂人、激动、懊恼、气冲冲的人易伤肺,会造成气喘、咳嗽、吐血、肺虚、肺炎、肺结核、肺癌瘤等疾病发生。
烦毒生肾病:心情常不畅快、苦闷、急躁、心烦意乱的人易伤肾,会造成腰疼、腿酸、肚腹疼痛、腰间盘突出、腰椎结核、股骨头坏死、糖尿病,以及尿毒症、癌瘤等疾病发生。
四、药师咒读音
nāmóbójiāfádì。píshāshè。jùlǔbìliúlí。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薛琉璃。
bōlápó。hélàshéyě。dátājiēduōyě。
钵喇婆。喝啰阇也。怛他揭多也。
ālàhēdì。sānmiǎosānbótuóyě。dázhítā。
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
ān。píshāshì。píshāshì。píshāshè。sānmójiēdì。suōhē。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五、怎么念药师咒
第一,最好供奉药师佛像,只有虔诚地礼拜和供奉,才能与药师佛强大的能量融为一体,获得到药师佛的加持。
第二,最好双跏趺坐念咒,如果腿脚不便,也可以单跏趺坐,实在不行散盘着双腿也可以,但无论哪种坐姿,都要保持脊柱的挺直。
第三,念咒时可以把平时所服用的药物与水,放于坐前,念咒相当于给药物与水做加持,它就特别有力量,有药的力量,有本身物质的力量,也有自己的心念的力量,也有药师佛咒加持的力量。普通的药物就能够成为起妙用的药物。
第三十四从《黄帝内经》看药师咒能消除致病因子(黑子场)
《黄帝内经》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中国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阴阳学说概念
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特性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方的、山南水北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圆的、山北水南都属于“阴”。相关性阴阳的相关性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它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即在相关的基础上的。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如:以天而言,则昼为阳,夜为阴。
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的普遍性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水与火、动与静。
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如: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阳。
阴阳的可分性
阴阳的可分性指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以天而言,昼为阳,夜为阴;白昼又可再分,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亦可再分,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阴阳学说
一、阴阳交感
交感指阴阳的交互作用,相错则是指这种相互作用十分错综复杂。阴阳交感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条件。
二、阴阳相反
阴阳的对立制约古人称之为阴阳相反,一指阴阳属性都是对立的、矛盾的。如:上与下、水与火。二指在属性相对立的基础上,阴阳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表现出阴强则阳弱、阳胜则阴退的错综复杂的动态联系。
三、阴阳相成
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古人称之为阴阳相成,一指凡阴阳皆相互依存,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如果没有上,也就没有所谓的下。二指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还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特点。
四、阴阳平衡
消长,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所谓“消”,意为减少、消耗;所谓“长”,意为增多、增长,它们指的是数量的变化。古代思想家以消长来概括阴阳的运动变化,其基本形式包括:
一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表现为阴阳双方的你强我弱,我强你弱,这种形式主要是和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相联系的;二阴阳皆长,阴阳皆消,表现为阴阳矛盾统一体的我弱也你弱,我强你也强,它主要是和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相联系的。
“平衡”,指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如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这种消长运动往往不易察觉,或者变化不显著,事物在总体上仍旧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此时就称做“平衡”。
五、阴阳转化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的属性转化。它主要是指事物的总的阴阳属性的改变。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孰主孰次就决定了这一事物当时的主要特性。事物内部阴阳的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处于消长变化之中,一旦这种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阈(音同育,意:界限)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阴阳的转化一般都出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往往表现为量变基础上的质变。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物极必反”,这里的“极”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顶点,这个是促进转化的条件。阴和阳是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存在着无限可分性;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和相互转化,就是阴阳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而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阴阳双方不断的消长运动中实现的;若各种形式的阴阳消长运动处于一定限度、一定范围、一定时间之内,表现为动态平衡,整个事物就处于正常状态。反之,就往往陷于异常状态。
六、阴阳属性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涵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腹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四肢而言: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筋骨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内脏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上焦故为阳,肝、脾、肾居于中焦故为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七、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是指机体阴阳的平衡协调状态,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而遭到破坏,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是对机体各种病理状态的高度概括。
阴阳失调之说,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和《素问·调经论》说的“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
八、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和阳的一方盛极,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临床现象。
阴盛格阳,即阴阳内外格拒。系指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相互格拒、排斥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疾病的本质虽然是阴寒内盛,但由于其格阳于外,故其临床表现,反见面红烦热、欲去衣被、口渴、狂躁不安等热象。因其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故为真寒假热。
此外,阴盛于下,虚阳浮越,亦可见面红如火,称为戴阳,亦是阳虚阴盛,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的一种表现。
阳盛格阴,系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郁闭于内,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见于热病的热盛至极,反见“热极似寒”的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寒象。由于其疾病之本质是热盛于里,而格阴于外,故称为真热假寒。这种四肢厥冷,又称之为“阳厥”或“热厥”。
九、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系指由于阴液(精、血、津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阳损及阴,系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久之则阴液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十、阴阳偏胜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病机。病邪侵入人体,在性质上,必从其类,即阳邪侵袭人体,则邪并于阳,而形成机体的阳偏胜;阴邪侵袭人体则邪并于阴,而形成机体的阴偏胜。
由于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一般来说,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所以阳偏胜必然会耗阴,从而导致阴液不足;阴偏盛也必然会损阳,从而导致阳气虚损。
阳偏盛:
阳主动,主升而为热,所以阳偏胜时,多见机体的机能活动亢奋、代谢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一般来说,阳胜的病机,多指阳气亢盛而阴液未虚的实热证。进一步发展,可成为阳盛阴虚之证。
阳胜的形成,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临床多见壮热、烦渴、面红、尿赤、便干、苔黄、脉数。若阳热亢盛过久,则必耗阴液,故阳盛实热病证,易于煎灼人体阴液,久之亦可导致人体津液不足,阴精亏损,转化为实热伤阴的病证。此即是“阳胜则阴病”。
阴偏盛:
阴主静,主内收而为寒,故在阴偏胜时,多见机体的机能活动代谢低下,热量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等阴寒内盛的病理状态。一般来说,阴偏胜,多指阴邪偏盛而阳气未衰的寒实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阳虚,则成为阴盛阳虚之证。
阴胜的形成,多由外感阴寒之邪,或过食生冷,阴寒内盛,遏抑机体的阳气,或由素体阳虚,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前者属实,后者则为虚实夹杂。此外,阴寒之邪壅盛,日久必伤阳气,故阴盛实寒病证,常可导致虚衰,出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减退情况,此即“阴胜则阳病”。
十一、阴阳偏衰:
阴或阳的偏衰,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所谓“精气夺”,包括了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生理功能的减退,同时也包括了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
阳偏衰:
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尤以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最为重要,这是由于肾阳为诸阳之本的缘故。由于阳气虚衰,阳虚不能制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亦因之而减退,血和津液的运行迟缓,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这是阳虚则寒的主要机理。
阳虚则寒,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亦可见到倦卧神疲,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象,以及由于阳虚气化无力,阳不化阴,水液代谢功能减退或障碍而导致的水湿停滞等病变。
阴偏衰:
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其滋养、宁静的作用减退。多由于阳邪伤阴,热邪炽盛伤津耗液,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阴虚,虽然五脏皆可发生,但一般以肺、肝、肾之阴虚为主,其它脏腑之阴虚,久延不愈,最终亦多累及肺肾或者肝肾,所以临床上以肺肾阴虚与肝肾阴虚为多见。因为,肾阴为诸脏阴液之本,所以,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的病机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谓阴虚则热,是指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亢盛,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等病理表现。阴虚内热多有全身性虚热,五心烦热,骨蒸潮热,消瘦,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阴虚火旺多有咽干疼痛,牙龈肿痛,颧红升火,咳血或痰中带血等症;阴虚阳亢多见眩晕耳鸣,肢麻,肌肉颤动等症。
十二、阴阳亡失
阴阳的亡失,是机体的阴液或阳气因大量消耗而亡失,是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包括亡阳和亡阴两类。
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导致全身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外邪过盛,正不敌邪,阳气突然大量耗伤而脱失;或由于素体阳虚,正气不足,又加疲劳过度等多种因素所诱发;或过用汗法,阳随津枯,阳气外脱等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阳,多由于阳气严重耗散而衰竭,虚阳外越所致。主症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清淡漠,甚则昏迷,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
亡阴,系指机体的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煎灼阴液,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阴液耗竭所致。主症多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手足温,喘渴烦躁,甚则昏迷谵妄,脉数无力,舌光绛无苔等。
由于阴与阳相互依存,故阴亡,则阳必无所依附而浮越于外,阴亡之后可迅速导致亡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亦告终结。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人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关系:
一、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的结果是达到动态平衡,称为“阴平阳秘”,如果这种平衡遭遇破坏即是疾病的形成,如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自有其规律,若冬天应寒反暖则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受影响,易引起疾病。
二、阴阳互根作用: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阳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阴阳都以对立的存在为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这就是阴阳的互根作用。阴阳互根作用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因此,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三、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永远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即所谓“消长平衡”。阴阳就在这种运动变化中,生生不息。但任何一方太过盛或太过衰,破坏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动态平衡,就会引起机体的不适。
四、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阴转化为阳。如寒饮中阻患者本为阴证,但由于某种原因,寒饮可以化热,即为阴证转化为阳证。阳证也可以转化为阴,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征变化,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但如果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得以恢复,病情又可出现好的转机,可见阴阳互相转化是有条件。
通过《黄帝内经》阴阳学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负阳而抱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事万物是相对而存在的,因缘和合,阴阳对立,阴阳统一,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形成生命发展的动力,在人体,则生命物质为阴(精),生命机能为阳(气);在生命,阴阳和谐与矛盾斗争,因缘聚而住,因缘散而灭,欲界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所以,当我们努力通过持诵药师咒,沟通整个宇宙的灵能,沟通药师如来尽虚空、遍法界的加持力时,就能够驱除无形的黑子场(致命因子)。我们通过努力坚持诵持用药师咒将无形无相的黑子场(致病因子)这个阴性物质消除了,有形有相的癌瘤增生包块这个阳性的物质随之消失。也就是说:阴性病气致病因子(黑子场)不存在了,阳性病灶癌瘤增生包块就随之不存在了。有形有相的瘤子和无形无相的黑子场相结合聚住就生病,有形散无形灭疾病就康复健康。这就是我们修药师咒,能够治病基本的原理。
第三十五从前生犯五戒因果看恶报
现在我们看看前生犯五戒的恶报:
第一、前生犯杀生戒,今生短寿,会有肝胆病、心脏病、眼睛病等等。
印光大师言:“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倘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
第二、前生犯偷盗戒,今生就容易有肺病和鼻子等疾病。
印光大师开示:“所谓偷盗,并非专指盗人财物而言。即居心行事有类于盗者。亦名为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凡知廉耻者皆能不犯,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盖私欲若起,则易为物迁。若大利现前,能避之若蛇蝎,狂奔急走者,不数数觏也。且所谓盗,并非专指盗人财物而言。即居心行事,有类于盗者,亦名为盗。如以公济私,损人利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皆是。又如阳取为善之名,若遇诸善事,心不认真,事多敷衍。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敷衍塞责,不顾他人利害,如是之类,皆名为盗。心存盗心,事作盗事,社会因之紊乱,天下亦不太平矣。故须并重戒盗。”
第三、前生有犯邪淫戒,今生就容易有乳腺病、子宫卵巢病、肾和耳朵等病。
印光大师开示: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
邪淫会严重折损人生的福报,命里面本应得到的地位、财富、寿命、妻室、儿女等都会折损。一些人排八字运程很不错,但实际生活却很不如意,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孝和邪淫损耗了福报。人的福报如同一个桶,邪淫是桶底的洞,有多少福都漏得完的。
邪淫的现世恶报,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事业衰败、诸事不顺
二、精神狂躁、自卑、痛苦
三、家庭不和
四、妻(眷属)不贞良、子孙淫佚或绝嗣
“美色人人爱。皇天不可欺。我去淫人妇。人来淫我妻。”“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来还得快。家中自有代还人。你要赖时他不赖。”
五、常吃官司
六、常为鬼神恼害
七、身体衰败、易患多病
八、常被人怀疑、轻贱
九、心志变坏、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
十、早死
略说邪淫十恶报:
一、事业衰败、诸事不顺
“宿储耗尽、既获者消”:就是过去的(包括父母祖上留下来的和自己先前努力获得的)储蓄、福报都会统统耗尽,已经得到的这些财富会消耗掉。而且会常常损失财物,如丢失、被盗等。
“未致之财不获”:本来命中有会有的财运,因为造作了邪淫恶业,会被削掉,不会再来了。
“已有斯恶则废事业”:如果造作过这种恶,就会使自己的事业受到损害。做事障碍重重,即使是一些眼看成功的事,也会因为邪淫而功败垂成,经常是失败得莫名其妙。
二、精神狂躁、自卑、痛苦
邪淫者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精神不能集中,不能够修学善法。看到事情一切时候都心生苦恼。精神抑郁或狂躁,有的还有自杀倾向。
众苦所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痛苦,就会接踵而至。坏事日增,幸福日减,于是痛苦不断加重。
自欺身,常恐畏人:大家细心会发现,邪淫者往往自己欺骗自己,非常惶恐,坐立不安,对人的恐惧感,防备心特别强,与人在一起时,就算什么事没有也要时不时要偷看人几眼,好像做贼一样。
当今社会,不少有钱有势的人痴迷邪淫,以玩女人为荣,而他们的精神正是如此,仇视一切,狂躁不安,为一点小事就要与人以死相拼;或是患有严重精神病,靠精神药物压制来减少痛苦,有的坚持不下去就自杀了。
三、家庭不和
“家室不和,夫妇数斗,数亡钱财,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所有妻子心不恋慕”:就是邪淫者会家庭不和,夫妻双方谁看谁都不顺眼,相互轻贱,家中争吵不断,为一点小事就争吵、辱骂打架,闹离婚,搞外遇。家里亲戚相处也不和谐,而且家中积蓄也会变少。邪淫者不能保护自己,不爱护或者妻子如孤寡,自己的父母、孩子、亲属都会遭到麻烦事或灾难。
四、妻(眷属)不贞良、子孙淫佚或绝嗣
“美色人人爱。皇天不可欺。我去淫人妇。人来淫我妻。”“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来还得快。家中自有代还人。你要赖时他不赖。”
邪淫者会感招到同样不贞良的眷属和儿女。邪淫不管做得多么隐秘,都会引发夫妻关系的问题,夫妻关系的不和谐乃至种种矛盾;或者立即导致婚姻破裂。大家细心观察当今社-会,那些男的风流成性的,他的妻子安在家中吗?有多少邪淫人是自以为妻子贞良,而后来才发现自己在外胡搞的时候,妻子也背着他在外胡搞。
在儿女方面,邪淫者:
一是容易招至绝嗣的后果。有过邪淫经历的人,及从事过色情行业的人,不孕不育症比例远高于常人。特别像那些婚前同居、人流的女性,许多婚后都不能生育,或者是怀孕之后不多久就会意外流产。这就是绝嗣的报应,如果罪该绝嗣,找再高明的医生也是没用的。
二是后代身体孱弱、没出息、甚至感召逆子。这点更是显而易见,大家看看现在那些败家子,他们的父母都是什么样的人。那些天天被骂的“富二代”、“官二代”就是典型。作父母的在人前人五人六的装,但因为报应丝毫不爽,很多子女淫佚放荡成性,吸毒、犯罪,把家里钱财败光。有的女学生家里明明挺富足,仍然去当小姐求刺激,把父母的脸丢尽。
五、常吃官司
“畏县官常与捶杖从事。王法所疾。身当备辜。多死少生。”就是邪淫者常常被官府处罚,邪淫的人看到官员就会害怕,一些见不得人的常常被人举报、告发。或是嫖娼被抓而坐牢。
六、常为鬼神恼害
邪淫者身上往往会有多种附体,“怨家得便”因为作了这些恶事,冤亲债主就得以近身。害阴骘,骘是定说,上帝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那就是本善的性,和做人的根源。如淫乱了伦常之道,败德丧行,伤天地,灭良心,截断了阴骘之理,便会使一生的福分尽被天消,子夭孙绝,潦倒终生。
害名利,天地诸神,无时不随身察人善恶。若犯邪淫,天地必不能容。即是命该富贵也要被削夺,何况那没有福分而犯淫乱的人,恐将事发而祸随至。
七、身体衰败、易患多病
邪淫者必然是体弱多病,身体极易虚脱,严重脱发,或是头发枯黄、早生白发、皮肤差,显老。身体机能差,萎靡不振,失眠、提不起精神,疾病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气力弱,走不了几步就腰酸背疼。并且邪淫的人极易骨折,同样是运气,邪淫多的人深深会骨折,骨头很脆。
性病只是其中一种,还有其他重病,诸如艾滋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等。女性得妇科病、宫颈癌许多都是邪淫引起的。性病与其它病不同,绝大部分与邪淫及毒品有关,很少平白无故地得上,归根结底,与心不干净有关;即使是没有做嫖宿之事,也会与其他邪淫行为有关。淫之太过的话,安全措施是防不了的,总会有差错。一些性病,比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非常难治,甚至有可能终身不愈。详见彭鑫博士《伤德、伤身、伤命根本症解》
八、常被人怀疑、轻贱
邪淫之人,没有尊贵之气,常被人轻贱,走到哪里都容易让人看不起,自己心生烦恼。以疑生恶:因为疑心会作恶事。遭怨恨,广结冤家,种恶业因。一切众生见皆生疑,被人怀疑,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旁人总疑心是她(他)干的。所作之事妄语在先。是人不能护自他身。还没做什么事情,就谣言四起。
九、心志变坏、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
邪淫损害人的灵性,人的心志会变坏,道德水平变差,就是所谓“变质”,由好人变成坏人。而且邪淫的人极易学其他的恶法,诸如偷盗、杀生、妄语、两舌、恶口等,很容易感招一些不良人员成为自己朋友,越陷越深。
十、早死
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与他妻行淫者经常担忧被其夫所杀。早死的方式很多种,可能是生病死、自杀或是他杀,或是意外事件、车祸等。现在的新闻上看比比皆是。害寿命,鬼神剥夺人寿命,以淫恶为最。况因好淫而欲火焚烧,精神耗损,骨髓枯竭。又或淫乱被发觉,致惊恐死,或淫欲过度致患劳死,或生毒疮而致死。故犯邪淫者,必不能寿终正寝,而是死于意外。
第四、前生有犯妄语戒,今生容易有脾脏等病,有舌、咽喉等病。
印光法师开示:不妄语,是言而有信,不虚妄。如果见到了说没见到,没见到说见到了。以虚为实,以有为无,凡是心口不相应,想要欺哄别人的都是妄语。而且,如果自己没有断惑,就说已经断惑。自己没有得道,就说已经得道。这是大妄语,罪过极重的。命终之后,决定直接堕阿鼻地狱,永远没有出期。现在,修行而不知道佛理的人比比皆是。应当痛戒这条,千万千万注意啊!
如果见到说没见到,没见到说见到,这就堕入了妄语之流。如果凭空造楼阁,妄说圣境界,就犯大妄语戒。这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份罪业比杀盗淫重百千万亿倍。此人若不努力忏悔,一口气上不来,立即堕入阿鼻地狱。因为这样能坏乱佛法,贻误众生。
第五、前生有犯饮酒戒,今生容易有心脏、脑、血、嘴唇等病。
印光法师开示:不饮酒。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酒令人颠倒昏狂,胡作非为。所以佛制止而断除饮酒。凡修行的人,都不许饮。以及葱韭薤(音械,就是小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本身也不清洁。熟吃发淫,生吃增恚。凡是修行的人,都不许吃。然而这件事,没受戒的人喝了吃了都没罪过。受戒的人喝了吃了,是一层罪过,就是犯佛戒罪。佛已经禁止了,你还去犯,所以有罪。(五种荤菜,西域有五种,我们这只有四种)
五戒,不论在家出家,受戒不受戒,犯了都有罪过。因为体性就是恶的。然而不受戒的人,一层罪过。受戒的人,两层罪过。在作恶事的罪上,又加一层犯戒的罪。如果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千万要自勉啊!
通过以上共修前生犯五戒恶报现世可以知道,很多的病都是跟自己的心态长时间地不稳定,没有调好是有关系的。治病的一个根本方法是要息灭贪瞋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能够忏罪积福。
本期药师法——生活禅共修圆满
我们大家一起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如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琉璃国
愿大家能够学好药师法门成就琉璃光身,愿法界众生都得解脱。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