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像脾虚、烧心、呃逆,肾阴、阳两虚,肝火旺盛!而肾虚分为阴虚和阳虚两种,主要是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引起的,阳虚一般有腰酸畏寒水肿四肢发冷以寒为准的症状,阴虚就有燥热盗汗虚汗以热为准的症状。
有上面这些疾病的可以按照下面这5招实证有效的方法来调理,养肾益本,强身更强肾!
第一招:八珍汤
八珍汤能补气益血,主治气血两虚,是祖国传统中医流传下来的药方,最早出现记载于“正体类要”。八珍汤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合而成,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黄、芍药及川芎。
处方:人参30克;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白芍药30克;熟地黄30克;炙甘草30克。
功效:益气补血。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若以血虚为主,眩晕心悸明显者,可加大地、芍用量;以气虚为主,气短乏力明显者,可加大参、术用量;兼见不寐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
方解
本方所治气血两虚证多由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而致,病在心、脾、肝三脏。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虚,故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舌淡脉细;脾主运化而化生气血,脾气虚,故面黄肢倦、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脉虚无力。治宜益气与养血并重。
方中人参与熟地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助人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滋养心肝,均为臣药。川芎为佐,活血行气,使地、归、芍补而不滞。炙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八药,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用法中加入姜、枣为引,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亦为佐使之用。
第二招:腹式呼吸
平躺在床上,嘴合上,用鼻慢慢地吸气,这时腹部肌肉尽量放松,小腹慢慢地膨大起来。然后用嘴呼气,腹肌尽量收缩,小腹凹进去。不要求呼吸频率放慢,不要憋气,自然地深吸,深呼就可以了。每次5分钟即可。
人体的腹部有9条经脉通过,它们分别是两侧对称的胃经、脾经、肾经、肝经、胆经和中央的任脉。做腹式呼吸就是为了激发了这9条经脉。坚持腹式呼吸2个月左右,很多迁延不愈的慢性病像脾虚、烧心、呃逆,肾阴、阳两虚,肝火旺等,都会明显减轻。
第三招:扭脚运动
做完腹式呼吸后,双脚并拢,脚趾慢慢朝下压,再慢慢地抬起,尽量向上抬,然后放松,做30~50次,这时,你会感觉脚j腕及小腿的肌肉酸酸的、胀胀的。然后,两脚稍分开一些,两脚腕同时向外、向内做30~50次。然后反过来向内、向外再做30~50次。
这样做下来,你会觉得脚腕及腿酸胀得特别舒服,腿和脚特别暖和。脚和腿上有3条阳经和3条阴经,分别是肝、胆、脾、胃、肾、膀胱。
加速这6条经络的气血运行,因脚及腿部的气血通畅了,浊气下行,对治疗高血压等病有很好的作用:有高血压病的人,晚上做过脚部操以后,睡眠状态很好,血压也平稳了。早晨做完脚部操再起床,更是血压稳定,头脑清晰,坚持半月后,再增加脚部运动的次数,效果更佳。
第四招:扭手运动
做完腹式呼吸和脚部操后,手臂向前后向左右伸直,双手分别用劲慢慢地张开到尽可能张大的程度,然后再慢慢地用劲握拳,再放松,如此反复做10~20次,同样会有手及手臂的酸胀感。然后,两手腕同时向外、向内、向下各做30~50下,旋转时速度要慢,要用劲,然后两手腕再向内、向下、向外各做30~50下。
做完后双手及双臂都会感到非常热并有明显的酸胀感。双手及双手臂同样有6条经络通过,它们是心、心包、肺、大肠、小肠、三焦经,活动手腕能够促进这6条经脉的运行,坚持3个月左右,能改善相应脏器的功能。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便秘,肠胃不舒服等症状很快得到改善,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有失眠现象的人,在晚上睡眠前做一次,可以很快进入梦乡。
第五招:养肾益本粥
核桃3个,山楂4小片,黑豆、黑芝麻、黑米各一把,枸杞一小把。(三个人的量)
黑豆、黑米要提前浸泡至少一个小时。因为这些材料不太好熟。把核桃磨碎,黑豆、黑米、山楂、黑米、核桃下锅,煮沸,关火焖最少半个钟。放入黑芝麻、枸杞,煮沸熬半个钟,成糊状后,加入冰糖就可以吃了。
小编温馨提醒:黑芝麻虽然大家经常吃,但是建议大家,最好研磨了之后再吃,否则,颗粒状的黑芝麻是不容易被消化吸收的。
众所周知,核桃、黑芝麻是天然佳品;而黑豆被称为“肾之谷”,固精,乌发黑发;黑米滋阴,健脾益气,将黑豆、黑米加入熬粥,搭配在一起熬粥,再好不过了!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