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证治准绳》
列位看官,今天和您聊上一病,这就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所出现的心发慌、心乱跳、总是紧张不安,心跳忽快忽慢的问题。
这样的一组症状,祖国传统医学常常称之为“心悸、怔忡”。医院去检查,往往被诊断为“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
这样的病症,是怎么引发的呢?在诸多因素里面,本订阅号给您说一个传统医学里面的病因病机,这就是肾阳不足。
说起肾阳不足,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生殖机能方面的障碍。其实,肾阳不足所引发的问题太多了。心悸心慌只是其中一个。
咱们都知道,肾主水液的代谢。肾靠什么来帮助水液代谢呢?靠的是肾阳。肾阳充足,气化有常,则水液的代谢才会顺畅。如今肾阳不足,水液气化不畅,于是代谢失常,这就形成了痰饮。
痰饮出现了,去处之一,就是我们的上焦,即心胸部位。这个过程,中医学管它叫做“水气凌心”。看官你瞧瞧,这里面用了一个“凌”字。中国的传统医学,非常重视用字的准确、生动和传神。这个“凌”,有欺凌、凌驾的意思。也就是说,痰饮来到上焦,会欺凌于心。为什么呢?因为心属火。火最怕什么?最怕水。所以这痰饮,就特别容易阻遏心阳。心火受肾阳虚衰的影响,本来就不旺盛,如今再一见到痰饮,更加惴惴不安,于是我们就出现了心慌、心乱跳、紧张等症状。
总而言之,由于肾阳的不足,我们的心阳受到了威胁。在痰饮的作用下,心气心血的运行失常。这便是肾阳一衰,心阳先绝。
当然,这类患者,往往有其他心肾阳虚的表现,比如身体浮肿、胸闷、眩晕、尿少、畏寒肢冷、舌苔白润,咳喘等等。应该说,这样的心悸心慌的患者,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了。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基本思路,自然是要一方面温补心肾之阳,一方面化解痰饮水湿之邪了。在这里,我们把医家常常应用的一组方剂,简要地介绍一下,您做一下了解即可。方药如下——
附子12克(先煎),茯苓、白术和白芍各15克,生姜10克,桂枝10克,猪苓15克。
这里的方义,很好理解。附子,可以温补肾阳,兼暖脾土。桂枝,可以温通心阳。两者配合,令心肾阳虚的问题得到很大缓解。接着,用茯苓和猪苓来利水渗湿,用生姜来暖脾土以助运化水湿,再用白术来苦温燥湿,健脾土以化湿邪。则痰饮内聚的问题得到解决。白芍这味药,一方面可以缓和附子的燥热之性,一方面能利水,助水湿的排泄。全方大功告成。
此等方剂,看官了解一下便可。如果要借鉴应用,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切不可不经辨证而贸然应用。切记切记!
总而言之,肾阳一衰,心阳先绝。心慌、心悸、心跳、紧张不安的人,对此应该深深体认。明白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求医问药、改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文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