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方剂习读交泰丸心肾不交失眠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22080.html

交泰丸(心肾不交失眠)

《韩氏医通》

交泰丸

川黄连五钱(15g) 肉桂心五分(1.5g)上为末,炼蜜为丸,空心淡盐汤送下(现代用法:蜜丸,每服g,日次,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心肾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十份连,

怔忡不寐心阳亢,心肾交时自可安。

交通心肾。心火偏亢,心肾不交证。怔忡不宁,或夜寐不安,口舌生疮。本方证由心火偏亢,心肾不交而致。心火偏亢,水火不济,心神不安,故见怔忡不宁,或夜寐不安,口舌生疮。治当清降心火,交通心肾。方中以黄连为君药,苦寒入心,清降心火。佐以辛热之肉桂,温助肾阳。二药相伍,使心火得降,肾阳得复,肾水上承,心肾相交,《韩氏医通》赞其“能使心肾交于顷刻”。寒热并用而主以苦寒,清降心火以交通心肾。现代所著的许多方书,多称本方源自《韩氏医通》,但韩氏在原书中只是提到“黄连……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肾交于顷刻”,并无交泰丸之方名。首先提及交泰丸这一方名的,当推金元时期的李东垣。李氏在《脾胃论.论饮酒过伤》篇中载有交泰丸一方,由干姜、巴豆霜、人参、肉桂、柴胡、小椒、白术、厚朴、酒煮苦楝、白茯苓、砂仁、川乌头、知母、吴茱萸、黄连、皂角、紫菀等组成,功能“升阳气,泻阴火,调营气,进饮食,沉困懒倦”等症。方中虽包含有黄连、肉桂,但并非主药,亦非治疗心肾不交之证。明确提出黄连、肉桂同用,治心肾不交,名交泰丸者,则是清代的王士雄。他在《四科简要方*安神》篇中说:“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名交泰丸”。本方为治心肾不交,心火上亢之神志不安证之代表方。以心悸怔忡、失眠、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黄连、肉桂寒热实相反,似乎不可并用,而实有并用而成功者。盖黄连入心,肉桂入肾也……黄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之不安乎?(陈士铎《本草新编》卷二)

交泰丸《脾胃论》卷下。

干姜(炮制)0.9克巴豆霜I.5克人参(去芦)肉桂(去皮)各克柴胡(去苗)小椒(炒去汗,并闭目去子)白术各4.5克厚朴(去皮,锉,炒。秋、冬加至1克)酒煮苦楝白茯苓砂仁各9克川乌头(炮,去皮、脐)1.5克知母1克(一半炒,一半酒洗。此一味,春、夏所宜,秋、冬去之)吴茱萸(汤洗七次)15克黄连(去须。秋、冬减至4.5克)皂角(水洗,煨,去皮、弦)紫菀(去苗)各18克

上药除巴豆霜另入外,余同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温水送下。

升阳泻阴,调营和中。

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懒倦。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方剂学》十三五规划,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贾波,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bn/726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