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有三候:
一候蝼蝈鸣
蝼蛄开始在田间鸣叫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二候蚯蚓出
我们能够看到
蚯蚓掘开湿润的泥土
活泼地钻土入地
像是指挥万物复苏的“提调官”
三候王瓜生
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只待迎接收获的季节
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如典型的“三新”有:樱桃、蚕豆和竹笋,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换为青梅、麦子、豌豆之类。另外,还有迎夏仪式、尝新活动、斗蛋游戏、立夏“秤人”等。
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立夏节气,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此时阳气都向外生发,且“夏季与心气相通”,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容易出现上火、发脾气、心烦、失眠等症状。给大家推荐一味适宜在春夏之交食用、具有宁心养神作用的佳品——酸枣仁。
酸枣仁是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碾碎果核、取出种子、晒干而成。酸枣仁始载于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并将其列为上品,说其“补中益肝,坚筋骨,助阴气”。本品甘酸补敛,性平不偏,入心、肝、胆经。善养心、补肝、益胆,尤善安神,是治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怔忡之要药。兼能敛汗,治体虚多汗可选。
甘、酸,平。
归心、肝、胆经。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盗汗等。
1.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如《金匮要略》酸枣仁汤,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川芎、知母、甘草、茯苓,治血不养肝,虚火扰心引起的上述各症。
2.用于体虚多汗、津亏口渴,可以本品配伍人参、麦冬、五味子等药同用。
:酸枣仁粥
酸枣仁30克,生地黄15克,粳米克。
将酸枣仁、生地黄水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于每晚睡前食用。
养阴清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烦发热,心悸失眠。
《三月晦日偶题》宋·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