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药物仍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近20年来先后证明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均能增加死亡率及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等严重副作用。因此,积极寻求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心血管领域当今迫切期望的热点。
长期临床应用与研究结果证实,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副作用小。在心律失常治疗的机制方面,稳心颗粒不仅有明确的中医、中药治疗理论基础,而且经中外学者应用现代心脏及细胞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证实其有多种抗心律失常机制与作用,并取得满意成果。据此,《门诊》杂志特邀中国医院的周玉萍教授讲述如何应用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治疗心律失常,以及其作为稳心颗粒组方创始人研制稳心颗粒的心路历程。
医师专访INTERVIEW
﹀
﹀
﹀
《门诊》: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与西药相比,在治疗心律失常上的优势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周玉萍教授
辩病和辩证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两者应结合运用。中医的病名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证。西医则以疾病的名字来划分,因此西医的某一种病名对应的是中医的某一个证候。比如,中医所说的胸痹心痛或心悸怔忡是一种证,而在西医看来则是一种病(即冠心病)。因此,从中医角度来说,心律失常是所有疾病的一个证(即心悸)。
临床上,西医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将心律失常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前者见于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和心动过速等,后者以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各种传导阻滞为常见。西医药物治疗不外乎包括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美西律、心律平,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龙,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拉帕米等。而中医认为,心律失常属“心悸”范畴,气血两虚,气阴两虚,心阳虚证,脾肾阳虚,痰浊,气滞,血瘀。因此,中医在用药方面更为广泛和丰富,在治疗手段上也更胜一筹。
《门诊》:中医在注重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疾病的预防,上医治未病的理念由古至今,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工作?
周玉萍教授
中医医师有上、中、下三种工匠之分,上工是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中工是懂得一些疾病和治疗手段的中医,下工则是指认识一些疾病,但缺乏治疗经验的中医。因此,有“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的说法。中药种类繁多,剂型也甚是丰富,既包含丸、散、膏、丹、汤等传统剂型,又包括片剂、冲剂、胶囊剂、气雾剂等现代剂型。因此,所谓“治未病”也就是说在患者尚未出现病症的情况下,应用合适的中药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一旦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身体异常(比如心悸),中医可运用辩证论治的原理,根据不同患者的证选择适宜的方药进行治疗,早日解除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在控制病因的前提下,同时戒除不良嗜好,工作生活规律,家庭和社会和谐,均有利于预防心悸的复发。
《门诊》:稳心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史已超过30年,《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自年起草,经过反复修改和多次论证,于今年正式发表。请您介绍一下该共识对于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意义?
周玉萍教授
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安全且疗效确切的药物屈指可数,其中稳心颗粒可谓首屈一指。自年正式上市以来,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已达20余年。《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的发表也意味着稳心颗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就稳心颗粒循证医学证据而言,中医院于~年牵头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全国60家三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纳入2,例频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病例。结果表明,稳心颗粒治疗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和83%,可改善心悸、胸闷、失眠等临床症状,且无致心律失常作用。同时提出,稳心颗粒是首个循证医学证据可取的中药。Ⅱ期临床试验发现,与同类西药相比较,稳心颗粒疗效相当甚至略胜一筹,副作用相对少。目前药盒上标注的是稳心颗粒禁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鉴于中药具有双向调节的特点,我个人认为将“禁用”改为“慎用”或许更为科学合理。
《门诊》:中医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作为稳心颗粒组方创始人,请您分享一下稳心颗粒的研发历程?以及期间发生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周玉萍教授
稳心颗粒的研究实际上始于80年代初。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在辩证与辨病论治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古方“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治之旨,与中国医院多年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反复筛选研制,最终确定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五味中药组成治疗心律失常的稳心颗粒组方。五味中药的党参为君药,补中益气、安神、止惊悸;黄精为臣药,补脾气、滋心阴、辅助党参的益气生血;三七和琥珀为佐药,活血化瘀,兼有补气;而甘松为使药,定悸复脉。
在确定稳心颗粒治疗量的时候,走访了中药相关的单位和机构,同时邀请了几位权威专家进行评估和研讨,另外像陈可冀院士、路志正教授等权威专家也为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以确保稳心颗粒在安全无毒的同时具有治疗作用。期间,申请了“八五”国家攻关课题,在不停总结稳心颗粒临床效果的同时,还编写了《实用中西医结合心律失常学》。对于每一种药,每一步试验,每一步临床总结,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此外,中药药物研发涉及药方组成、试验设计、临床总结、统计学等方方面面,同时需要兼顾中西医,稳心颗粒的创始过程用八年艰苦“抗战”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事实上,当时研制稳心颗粒的初衷就是为了减轻患者病痛,早日康复回到工作岗位上去。但是,没有想到稳心颗粒可以带来这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是走出国门。事实证明,与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稳心颗粒的安全性好,副作用极少,无致心律失常作用,疗效可靠。此外,提及《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的编写及发表,医院的郭继鸿教授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医院的前辈顾复生教授在研制稳心颗粒的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正是因为有这些同道的不懈努力,稳心颗粒才能取得今日如此耀眼的成就。
医师简介
周玉萍
中国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稳心冲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快速型心律失常”与“稳心冲剂治疗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与西药对照例”两项课题。“稳心冲剂”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药证书(编号:(95)卫药证字Z-40号);(编号:(95)卫药准字Z-40号);此外,还参与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课题研制。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心病论治学》,协编《胸痹心痛证治与研究》及《痛证大成》,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心律失常学》,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END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北京中科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