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发生头晕目眩,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
诊断依据
1、产妇分娩后数小时突然出现头晕目眩,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等症,可伴有阴道大出血或衄血、吐血和肌衄等。
2、产科检查观察阴道出血量多少,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子宫收缩情况、软产道有无损伤等,以及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测定均有助于诊断。
鉴别要点
1、产后子痫产妇有妊娠期高血压,或有妊娠子痫病史,表现为头目眩晕,周身水肿等症,产后突然昏迷、抽搐,血压偏高。产后血晕无抽搐。
2、产后中暑本病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多发于盛夏炎热时节,虽有新产或产褥期产妇突然晕倒,或昏不知人,但分娩时无大出血,恶露正常,无瘀滞征象。
3、病本病素有既往发作史,可见突然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不难与产后血晕鉴别。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首当辨其虚实,分清闭脱,根据失血情况、恶露多少、眩晕特点综合分析。一般脱证属虚,恶露量多,面色苍白,心悸烦闷,渐至昏厥,目闭口开,手撒肢冷;闭证属实,恶露量少或不下,面色紫黯,心腹胀痛,神昏口噤,两手握拳。
2、治疗原则
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对神昏者应先促其清醒,再行调理,虚者大补气血,实者活血化瘀。临证之时若无心腹胀痛见症,不可妄投攻破之品。
3、分证论治
(1)血虚气脱证
产时产后失血过多,突发眩晕,面色苍白,心悸愦闷,烦闷不适,甚则昏不知人,眼闭口开,手撒肢凉,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益气固脱。
补血解晕汤加减。人参、黄芪、当归各30g,黑芥穗、姜炭各10g。
(2)瘀阻气闭证
新产之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小腹疼痛拒按,甚至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舌质紫黯,苔白,脉细涩。
逐瘀开闭。
夺命散合生化汤加减。夺命散:没药、血竭、桃仁各6g;当归12g,川芎9g,炮姜、炙甘草各3g。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取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针刺补法并灸。出血配隐白、大敦;心悸怔忡配神门、郄门。
(2)取中极、三阴交、支沟、公孙,昏厥加人中、百会、十二井;小腹疼痛拒按加归来;心下急满加幽门、巨阙;牙关紧闭加太冲、合谷、颊车。
(3)取人中、涌泉、眉心、十宣,针刺强刺激以促苏醒。
2、单方验方
(1)韭菜切细末入瓶中,滴热醋熏其鼻孔,促其苏醒。
(2)薤白适量,捣汁滴鼻中。
(3)青皮鸭蛋2个煮熟后去皮,与苏木9g、艾叶10g同煎煮30分钟,喝汤吃蛋,适用于瘀阻气闭证。
3、外治法
(1)葱白根、蜂蜜适量,捣烂敷脐中,适用于产后血晕神昏,不醒人事。
(2)血竭0.5g研为细末,填入脐中,将人参、当归各9g研细末,用黄酒适量调成糊状,覆盖2到4小时换药1次,适用于血瘀型患者。
(3)鹿茸0.5g研末纳脐中,将人参9g研末,与百草霜9g和匀,童便调成糊状,再敷贴于鹿茸上,适用于气虚血脱证。
4、中成药及制剂
(1)丽参注射液:功能补气固脱,适用于大出血所致的血竭气脱证,每次10到20ml静脉注射或加入适量葡萄糖注射液滴注。
(2)参麦注射液:功能益气固脱,养阴生津,适用于出血所致气阴两虚的脱证。每次20到60ml加入适量葡萄糖注射液到ml静脉滴注。
(3)参附注射液:功能回阳救逆,益气固脱,适用于大出血所致阳气暴脱的厥脱证,每次10到2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每日2到3次。或参附注射液20到6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预防与护理
1、加强产前检查,作好孕期保健,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各种妊娠并发症。
2、正确处理分娩期各个产程,防止滞产。产后2小时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
3、鼓励尽早排尿,提倡早期哺乳。
4、若发现阴道出血量多或休克先兆,应采取头低足高位、给氧、迅速止血和输血等措施。
近期热门课程
白癜风、青春痘、斑秃、牛皮癣、缠腰蛇、黄褐斑....
北京唯一针药双高职称专家逯俭主任“微针强通法”传承班
私密理论、技术实操、私密销售、私密风水、阴道排毒。
徒手壮阳、阳痿早泄、前列腺、激活yin茎二次发育。
静松灵能量治愈医学能量功法亲授秘传
中医免费成套资料(视频课)点击『分享』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在点下方‘再看’支持我们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