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卫健委中医康复技术考试高频考点第三章2

往期回顾:

卫健委中医康复技术考试高频考点第一章

卫健委中医康复技术考试高频考点第二章

卫健委中医康复技术考试高频考点第三章(1)

年卫健委中医康复技术考试由于疫情影响,考试培训由线下转为线上,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员的考试复习流程,提高了通过率,为了帮助学员做好考前冲刺准备,卫健教育中心健康管理师考务组老师梳理了中医康复技术的高频考点,希望能给大家的复习带来帮助!

今天分享的是第三章的高频考点!!!

第三章中医基础理论

51、“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说明了阴阳的互根互用。

52、“物极必反”说明了阴阳的相互转化。

53、五行中属火的是心。

54、五行中属水的是肾。

55、五行相生包括:木生火、土生金、火生土。

56、五行相克的脏是心肾。

57、在五行生克乘侮关系中称为“倍克”关系的是相乘。

58、在五行生克乘侮关系中称为“反克”关系的是相侮。

59、五行相克:肝克脾、肺克肝、肾克心。

60、在六淫邪气中,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点的外邪是风邪。

61、导致人体产生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属于风邪的主动特点。

62、皮肤瘙痒无定处,此起彼伏属于风邪的风性善行特点。

63、自然界中具有凝结特点的外邪是寒。

64、寒邪致病特点包括:寒易损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65、出现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状属于寒易损伤阳气。

66、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的外邪是暑。

67、暑邪的特点有:暑性炎热、暑性升散、暑多挟湿。

68、身热不扬、四肢困重、食欲不振、胸闷呕吐见于暑邪的暑多挟湿特点。

69、自然界中具有粘滞特性的外邪是湿邪。

70、湿邪易阻气机、湿性重浊、湿性黏滞。

71、外感六淫中,导致病程较缠绵的邪气是湿邪。

72、自然界中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火邪。

73、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74、燥易伤肺的;理论依据是燥性干涩。

75、出现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的主要病因是燥易伤津。

76、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是暑邪。

77、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的外邪是热邪。

78、《医宗金鉴》中“痈疽原是火毒生”说明火的火易致疮痈。

79、自然界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是戾气。

80、在病因中,七情属于内伤。

81、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

82、七情的致病特点是直接伤及脏腑。

83、大怒、暴怒可使气机向上。

84、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视伤血。

85、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主要是劳神过度。

86.临床出现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的主要因素是饮食偏嗜。

87、出现精神不振、食少乏力、肢体软弱的主要因素是久卧伤气。

88、分泌物、排泄物量多黏浊,头重如裹或四肢酸重,病程缠绵的病因是湿。

89、质地粘稠混浊,随气流行的病理产物是痰。

90、饮停于肠胃者属于痰饮。

91、饮停于胁下者属于悬饮。

92、痰的致病特点是:阻碍气血的运行、致病广泛、变幻多端、易扰神明。

93、瘀血致病特点是:疼痛、肿块、出血。

94、结石的致病特点包括:病程较长、易阻滞气机、绞痛。

95、伤口表现为麻木为主,无明显红肿热痛,属于风毒。

96、出现面色萎黄,水中磨牙多见于蛔虫。

97、药邪行成的因素是用药过量、炮制不当、配伍不当。

卫健新媒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tqzz/7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