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Musabasjoo)来自于芭蕉科,芭蕉属,别名甘蕉,牙蕉。
植株高2.5-4米,叶面鲜绿色,有光泽。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
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16朵,排成2列。
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
原产日本琉球群岛,我国台湾可能有野生,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叶纤维为芭蕉布(称蕉葛)的原料,亦为造纸原料,假茎煎服功能解热,假茎、叶利尿(治水肿,肛胀)。
花干燥后煎服治脑溢血,根与生姜、甘草一起煎服,可治淋症及消渴症,根治感冒、胃痛及腹痛。
开头文中的芭蕉是在云南罗平遇见的,同事家是临沧的,滇西一带会吃芭蕉花。
但罗平地区不吃,我们在路边散步,看见路下面的芭蕉,同事说芭蕉花可以吃。
然后她老公迅速下去,把芭蕉花摘了回来。后面我们就吃到了这道滇西菜:“芭蕉花”。
芭蕉花的雌蕊比较硬,同事一根一根的抽出来,剩下的芭蕉花用沸水焯后,免去涩味,加豆豉炒了很好吃。
芭蕉的花和茎多年丛生草本芭蕉属植物约有40种,主要分布在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芭蕉属植物可以治疗食滞、消化不良、痢疾、腹痛、风热头痛、水肿脚气、血淋、肌肤肿痛、丹毒及糖尿病等多种病症。
除了香蕉、大蕉和芭蕉等的果实可以食用外,其花和假茎也是常用食用部位。
中医认为,芭蕉花味甘淡、微辛,性凉,具有化痰、和瘀、通经、平肝的功效。
假茎具有清热、止渴、解毒之功效,故芭蕉花和假茎备受人们青睐。
芭蕉花序、花苞及假茎氨基酸种类齐全,均可作为蔬菜,与其它食物搭配,是人类植物源蛋白质的重要补充。
野生芭蕉花序、花苞及假茎中K、Ca和Mg三种矿质元素含量丰富。
是一种典型的高K低Na类型的蔬菜,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本草中的芭蕉花《本草衍义》谓“芭蕉,三年以上即有花自心中出,一茎只一花,全如莲花。……花心但向上生,常在莲样,然未常见其花心,剖而视之亦无蕊,悉是叶,但花头常下垂。每一朵,自中长开,直至中秋后方落。”
《群芳谱》谓芭蕉“花苞中积水如蜜,亦名‘甘露’,早晨取食,甚为甘香”。
民间素有食用者,如云南哈尼族的名菜“芭蕉花炒肉”等。
中医认为:蕉花,其味甘淡,微辛性凉,具有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等功效。
可适用于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妇女经行下畅等症。
《岭南采药录》谓其可“治红白痢,能通经”,江西、湖南等地还用蕉花炖猪心以治怔忡不安和心胶痛。
结尾芭蕉假茎在腾冲一带有食用,在腾冲的时候,小伙伴说这边有三种芭蕉。
只有一种芭蕉的假茎可以食用,下次再做区分,这次先介绍芭蕉茎和芭蕉花这两种食物。
芭蕉假茎和芭蕉花一样,也是涩的,需要提前泡水和焯水,去除其所含有的涩味,才能食用哦。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