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众所周知,须拔在穴位上方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疏通经筋郁结,所以小编要在这给大家普及一下有关人体穴位的知识。
穴位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12条正经与任督二脉)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位,称为“正穴”,全部共有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位。经络以外的人体穴位,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位若全包括,人体穴位的总数远超过个。而背部所占穴位是最多的。
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淤积则会导致气血不通,疾病自然就来了。所以疏通脊背,气血畅通,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而背部是膀胱经主要循行部位,治疗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地的关系。它就像你家的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个日常生活都会被破坏。
膀胱经在后背上有许多俞穴,俞就是通道的意思。有肺俞、胃俞、脾俞、肝俞、胆俞、心俞、厥阴俞、肾俞等等,这些俞穴各自通着各家的脏腑。
穴位
症状
肺俞
①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等病变。
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肾俞
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
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
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大肠俞
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
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小肠俞
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
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膀胱俞
①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
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
所以只要有相应症状,在对应的穴位上拔拔罐,效果非同凡响。
是明朝初年,道家用于养生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医院康复医馆经由中华慈善总会牵线,从西安独家引进了这一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黑土严寒之地薪火相传,承袭精髓,普济众生,古方今用,疗效益佳。
专业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网球肘、风湿等骨关节疾病,同时以中医理论为核心,结合五行调理五脏六腑,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滋阴补肾、温宫调经,尤其对宫寒、痛经、失眠、便秘及更年期综合征等亚健康进行有效调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