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案例解析中药用药错误预防策略与措施

中药饮片调剂是严谨的工作,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中药疗效的充分发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中药处方有别于化学药处方,主要表现在组成复杂、并开药物、常规用药、附有脚注等。

中药用药错误主要包括以下几条:特殊饮片用法用量错误;相似药名用药错误;中药小包装饮片用药错误;饮片上药错误;饮片外形相似用药差错;外用药内服用药错误;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错误;处方应付用药错误。

总结、分析中药用药错误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发生,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错误

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字迹潦草模糊,难以辨认:如法半夏的“法”字与“清”半夏的清字很易看混,仅一字之差,功效有区别。

用量单位不明确:药物的药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由量变导致质变。用量不规范是引起毒性反应的主要原因。一部分医药人员受传统用量的影响,用条、枚、片等用量单位,很易造成药品剂量不精确。如红枣、生姜以个、片为单位,均达不到准确用量。

省略脚注:脚注是中医在处方药名下脚旁边的注释,是对中药提出的要求或注解。其内容主要有中草药规格、炮制、煎煮等,如果存在漏写、字迹不清等问题,就会导致用药错误。如生龙骨、生石膏、石斛等先煎;薄荷、砂仁、沉香、大黄等后下;海金沙、葶苈子、旋覆花等包煎;人参另煎;琥珀、羚羊角粉、三七冲服;阿胶烊化等。在实际工作中药师往往是按方调配,医师无脚注的就不予特殊处理。

案例1

医师处方为茯神,由于书写不规范,药师误解错误调配成藜芦。审核药师未检查出错误。患者服药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诊断为中毒性休克,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相关药品分析:①茯神: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功效为宁心安神,利水。主治小便不利,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②藜芦: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功效为吐风痰,杀虫毒。主治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息,疥癣,恶疮。此外,以本品研末外渗,有灭虱功效。又近用以杀灭蚊蝇及其幼虫,也作农药杀虫剂及兽医作催吐药使用。

错误分类:属于处方调配错误。

错误分级:参照美国国家用药错误通报及预防协调审议委员会(NCCMERP)用药差错分类,本案例造成患者死亡,属于I级差错。

用药错误出错的环节:本案例中,医师处方环节,药师调配、审核环节都出现了错误,最终导致患者因用药差错而死亡。

关键因素分析:①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②药师未能认真按照“四查十对”完成调剂工作。

预防策略与措施:①建立药房与医师联系单,出现问题处方及时与医师沟通;②使用电子处方;③严格执行差错登记和报告制度,建立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分析制度,定时展开差错分享会,以防相似差错再次发生。

处方应付用药错误

处方应付必须符合《中国药典》以及部颁标准的规定,但由于各地区、各单位的用药习惯差别,又形成了各有区别的处方应付规律。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调剂人员必须重视处方分析及对所调配饮片的复核。

案例2

医师处方为大黄,药师没有按中药处方应付调配,误配成熟大黄。核对药师发现予以纠正。

相关药品分析:①生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功效为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生用泻下力猛。②熟大黄:为大黄的一个炮制加工品种。为生大黄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收敛作用也降低,能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增强活血化瘀作用,尤适于老人体虚而有瘀血证者。

错误分类:药师调配未按规定,属于“处方调配错误”。

错误分级:参照美国国家用药错误通报及预防协调审议委员会(NCCMERP)用药差错分类,本案例差错已发生,但未累及患者,属于B级差错(处方调配错误,发药前审核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用药错误出错的环节:本案例中,处方的调配出现了错误,导致差错发生。

关键因素分析:药师未能按照中药处方应付规定调剂。

预防策略与措施:①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②建议中药名称实行一药一名,写炮制品名直接写明炮制品种;③严格执行差错登记和报告制度,建立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分析制度,定时展开差错分享会,以防相似差错再次发生。

特殊饮片用法用量错误

中药处方中一些中药饮片需要特殊处理,例如:

先煎:毒性中药和矿物类、贝壳类及个别动物类中药为降低毒性或提高有效成分活性,需先煎50分钟后再与其他中药饮片共煎。

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等不宜久煎的药物应在最后10~20分钟加入。

包煎:细小种子类,含毛茸或黏液类或丸、散等需要包煎的中药均应装入纱布袋内与其他中药饮片共煎,以防止煎煮时结底或漂浮或毛茸对人的刺激。

烊化:胶类中药应加适量黄酒或水,浸软后再隔水炖(烊)化备用,也可打成细粉,收膏时均匀加入,无机盐类中药应在浓缩时加入溶化。

研粉:贵重中药饮片或医嘱要求研粉加入的中药饮片应研细粉,过目筛备用。

单煎:贵重中药饮片或医嘱要求单煎的中药饮片应双人投料,单独煎煮50分钟,滤取药液备用。药渣再和其他药物共煎,保证药效,以免浪费。

对于这些特殊处理,医师处方中未进行标示、药师调配时未进行标示、发药时未进行用药交代、患者未能按照标示处理药品或对标示理解错误,都可能导致用药错误。

案例3

医师处方为3天用量,其中饮片附子要求先煎。药师将附子的3天用量包装在一个纸袋中,但未注明用法用量。审核药师未仔细核对特殊煎服药的用法用量。患者误认为特殊煎服药为1天药量,一次性将其煎煮服下。服用后出现头昏、口舌麻木、心慌等不适症状,停药后自行消失。

相关药品分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功效为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本品因炮制或煎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

错误分类:①药师调剂时没有标注出饮片的服用方法和剂量,属于“医嘱执行错误”;②审核药师只对饮片种类进行核对,未核对出用法用量错误;③发药交代错误。

错误分级:参照美国国家用药错误通报及预防协调审议委员会(NCCMERP)用药差错分级,本案例因用药差错给患者造成暂时性伤害,需要进行治疗或干预,错误级别为E。

用药错误出错的环节:本案例中,处方的调剂、审核、发药都出现了错误,最终导致患者用药差错的发生。

关键因素分析:调剂药师未能认真按照“四查十对”完成调剂工作。

预防策略与措施:①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②严格执行调剂操作规程,建立行之有效的调配操作规程和考核制度;③严格执行差错登记和报告制度,建立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分析制度,定时展开差错分享会,以防相似差错再次发生。

往期精选

干货

我国关于用药错误的分级标准(附案例)

作为药师,如何预防在调剂过程中出现错误?

调剂时注意这些可避免用药错误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dhzz/528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