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电台FM《医生来做客》
(7月11日)9:30—11:00节目嘉宾:
医院
糖尿病科
主治医师
陈秋铭
陈秋铭,中医学硕士,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现为医院内一科主治医师,内科教研室教学秘书。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工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渴、胃痛、胁痛、黄疸、咳嗽等内科杂病,注重病人的生活饮食调理。
一、中医有没有糖尿病?
糖尿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也叫做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两者兼有引起。
中医没有糖尿病的病名,但古代肯定有人得的病是现代人说的糖尿病,而且有很丰富的记载。糖尿病的最主要表现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消瘦),根据糖尿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在中医古籍里的相关论述大多属于“消渴病”范畴,但消渴与糖尿病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对等的,“消渴”不等于糖尿病。
由于中医的病名大多是以症状命名,所以古代消渴的涵义,除糖尿病患者出现三多一少时候诊为消渴外,其他如现代医学所指的甲亢、尿崩症等有消渴症候的时候,也属于消渴病。另一方面,古代医疗条件差,监测手段缺乏,往往等到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时对消渴进行认识和诊断,对于血糖升高但没有消渴症状的未能诊断。现代医学所讲的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诊断依据,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本身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个时候古代中医是没有相关论述的。
二、古今中医对糖尿病认识的差异
由于时代的因素,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人的糖尿病跟古代的糖尿病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古代的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生活条件太差,摄入营养能量不足而消瘦,也有些是因为医疗条件不足,不能及时诊断,治疗不及时、不到位,血糖控制不好,而慢慢出现消瘦,总体来讲,以消瘦型的为主,表现出来的是“阴虚燥热”,所以古代的观点很多都认为糖尿病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现代医疗卫生条件提高,诊断水平提高,很多人注重体检,能够早期发现血糖升高,诊断糖尿病时未必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加上治疗及时,血糖控制的比较好,所以病程中未必出现消瘦;现代生活条件改善,很多人血糖、血脂、尿酸、血压都高,糖尿病就是因为营养过剩,超过脾胃能够运化的能力,堆积在体内,所以表现出肥胖。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肥胖者占80%以上,表现出来的是“脾胃受损”。
三、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受损
糖尿病的症状以消耗多食,口干多饮为主,都与饮食密切相关,血糖的来源是食物,而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当饮食失常(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不足),脾胃容易受损,此时就要发病。所以,我们认为糖尿病的根本病因在于“脾胃受损”。脾失健运,就容易内生燥、热、痰、湿、瘀、郁等邪气,脾失健运,精微不运,脏腑失养,日渐虚损,则气血亏虚,日久阴阳俱虚。从这样的病因病机来看,中医是可以治疗,甚至治愈糖尿病的,特别是早期脾胃受损,还没有虚损很严重的时候。
四、现代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很少单一的虚证或者单一的实证,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虚实夹杂是贯穿糖尿病的整个病程。虚证以气虚、阴虚为主,实证以里热、痰湿、浊邪、血瘀、气郁为主,往往由多个邪气互相夹杂为病。因此,调和脾胃,攻补兼施为糖尿病的总体治疗方法,有急性并发症时候就应该“急则治其标”,慢性调理时就应该“缓则治其本”,但整个治疗过程中补脾扶正是核心,在扶正的过程中,兼顾驱邪。具体可按病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早期
1、脾虚肺热:
症候:口干咽燥,干咳,口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脘腹胀满,便溏,舌淡体胖,舌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用药:党参、白术、知母、石膏
2、脾虚胃实
症候: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用药:党参、白术、黄连、黄芩、干姜、半夏
3、脾虚肝郁
症候:口干多饮,口苦,消瘦,精神紧张,善太息,多虑,胸胁隐痛,倦怠乏力,易汗出,脘腹胀满,便溏,舌淡体胖,舌薄白或少苔,脉弦细。
用药:党参、白术、柴胡、郁金
(二)中期
1、脾肺两虚
症候:胃中嘈杂不适,干呕呃逆,口干咽燥,干咳,心烦消瘦,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黄或无苔,脉细数。
用药:黄芪、山药、麦冬、沙参、
2、心脾两虚
症候:口干多饮,消瘦,纳呆便溏,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胖,苔白滑,边有齿印,脉细弱。
用药:黄芪、山药、百合、炙甘草
3、脾肾两虚
症候:肠鸣即泻,形寒肢冷,面色眺白,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用药:山茱萸、山药、女贞子
(三)晚期
阴阳两虚
症候: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用药:制附子、肉苁蓉、山茱萸
(四)兼证(实证)
1、痰邪
症候:头重昏蒙,眩晕,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痰多口黏,便溏或粘滞不爽,舌胖大,苔白厚,脉滑或滑数。
用药:半夏、陈皮、茯苓
2、湿邪
症候:肢体困重,关节酸痛,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或粘滞不爽,妇人带下粘稠腥秽,舌红或淡红,苔腻或厚腻,脉弦滑。
用药:薏苡仁、厚朴、苍术、藿香
3、血瘀
症候:疼痛如针刺、固定、拒按、夜间加重,面色黧黑,眼下紫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紫斑、紫点,舌下脉络曲张,脉涩。辅助检查:血管斑块形成甚至血管闭塞。
用药: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田七、桂枝、地龙
4、浊邪
症候:神疲乏力,四肢困重,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口黏而甜,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濡细,实验检查:尿酸、血脂升高。
用药:苍术、黄柏、厚朴、川萆薢
5、热邪
症候:口干口苦,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用药:黄连、黄芩、黄柏
6、气郁
症候:胸满胁肋胀闷,脘腹疼痛,噫气,手足不温,或泄利下重,神情抑郁、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用药:柴胡、枳实、香附、川楝子、郁金
《医生来做客》
主持人
姚玲
糖尿病患者大可以不必谈“糖”色变,中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只要在生活中做好疾病管理,亦可以过有质量的生活。疾病管理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监测血糖以及糖尿病知识教育。
节目当天精选重播时间22:00至23:00节目预告
各位亲们:
周五《医生来做客》节目将邀请郑茂春医生
和我们聊聊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欢迎收听,后台可留言哦~
《医生来做客》节目组祝您
健康幸福
《医生来做客》播出时间
周一到周五
直播:09:30至11:00
重播:22:00至23:00
节目音频橄榄台可下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