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健康生活方式”是国务院在全国积极推动的医疗发展方针,因为国民对更高层次的健康医疗需求已经逐渐形成。而“居家中医”是将居家医疗的刚性需求和中医特色进行结合的一种创新型医疗模式。
“居家中医”意在透过独特医学理论普及,以提供更便捷和更有效疾病预防和治疗,达到提供高层次的健康医疗的目的。
第二讲
人体生理功能疾病是相对于健康而言的,中医称之为:“知常达变”。在了解、治疗疾病之前,一起继续从余大夫逆生原理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如何运作吧。
久病寻气血
一,肝肠循环
二,血液循环
三,神经内分泌循环
肝肠循环完成了物质的吸收转化以后就依靠体液循环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素问·经脉别论》云:“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这是古人对血液循环的最早论述。营养由消化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1.心脑循环
心脑血液循环障碍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关键,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致死率也非常高,故而维持血液循环畅通十分重要。內经云:“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据世卫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最主要死亡原因的首位,常见的“猝死”和“过劳死”都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很多时侯,血液循环障碍在早期已有表现,但是往往被忽略。因此掌握血液循环障碍早期表现十分重要。
2.心肺循环
心肺循环是保障我们机体有效供氧的基础,氧气在中医里即“宗气”。宗气不足则头痛、出汗、呕吐、情绪激动、烦躁不安、运动不协调和惊厥等。《灵枢·邪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心肺循环障碍疾病在医学上最突出的病变就是肺心病,因为换气功能出现障碍和呼吸衰竭;同时对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脑、肝、肾、胃肠及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产生影响,严重时甚至引起多脏器衰竭。
3.心肾循环
心肾循环即中医所谓“水火既济”,《易》经云:“水火荡流行之变易,故一主降而一主升。夫如是,斯得循环无已。”心肾循环障碍时往往表现为高血压、哮喘等疾病。现代医学对肾脏的研究认为:一方面参与新陈代谢而具有体液平衡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内分泌功能,参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再者又是免疫系统非常重要的器官。
4.冠脉循环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泵”器官,一方面要负责全身血液供应;同时,也对心脏自身血液供应,其血液通道称为冠脉循环。如果心脏出现功能障碍就叫作冠心病。冠状动脉虽然属于血液循环的一部分,但又具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其关键重点是血液内含物的水平和瓣膜的良好工作状态息息相关。
“血攻心,则昏迷,痛欲死。血虚,则神不安而怔忡;血瘀,亦怔忡。火扰其血,则懊恼;与小肠为表里,遗热于小肠,则小便赤涩;火不下交于肾,则神浮梦遗。火不宣发,则为胸痹。实火上壅,为喉痹;虚火上升,则舌强不能言。神不清明,则虚烦不眠,动悸惊惕。”
《血证论》
血液循环是逆生原理的第二重点。
其核心价值可以高度概括为
“濡养滋润,血脉和利”。
膳食调理膳食调理,指透过改善饮食的因素如:
食材的选择,饮食的结构调整等因素去达到“濡养滋润血脉和利”。
具体方法:
一.食材的选择:
在日常食材當中,部份食材具有天然抗凝功能和血管清洁功能。可以多选择的有助血管健康的食材。
(1)鱼油
鱼油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并改善纤溶功能。
(2)精氨酸精氨酸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调节血管张力。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包括:海参、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等。
(3)叶酸
叶酸对降低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具有重要作用。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苹果等。
(4)天然抗凝食物
天然抗凝物质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病情严重。包括:黑木耳、大蒜、洋葱、茼蒿、草莓、菠萝、西红柿、红葡萄等。
(5)被动脂食物
具有血管清洁功能。包括:螺旋藻、香芹、胡萝卜、山楂、橄榄油、芝麻油等。
(6)醋
可以达到软化血管,每天早晨起床喝一杯醋茶。(~mL水加2~5mL醋)
二.调整饮食的结构
饮食结构对肠道健康也很重要,正确的膳食结构可以提高营养吸收、转化,降低血管疾病的风险。
(1)高纤维素
纤维素可以有效阻断胆固醇的肠肝再循环途径,从而降低血脂、胆固醇。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包括: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菜、海带、蔬菜、水果等。
(2)低熱量
降低热量,控制米、面、油、盐、糖的摄取有益健康。注意食量和热量的辩证关系,不能单纯地通过控制食量来减少热量;否则健康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3)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和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大蒜、洋葱、大葱、燕麦、苹果、山楂。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
中药调理濡养滋润血脉和利中药调理,指在中医指导思想下,利用中药调整、恢复血液循环功能,以达到“濡养滋润血脉和利”。
具体方法:
一.和法
和法为调理循环系统常用疗法。在表则和肺气,在里则和肝气,同时注意脾肾功能的养护,或补阴以和阳,或损阳以和阴,或逐瘀以和血,或泻水以和气,或补泻兼施,或寒热互用。
二,补法
中医强调“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是指由于长期生病的原因,对人体的气血造成耗损,导致气少血虚。所以,对于循环系统的调理并非单独的活血化瘀一法!也应该根据四诊的情况进行补法治疗。这也是很多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辈子服用许多活血化瘀药物而始终不见效的原因。
“如邪气不去而补之,是关门逐贼;瘀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补气以摄血,此为气脱者说。又有引火归元法,此为水冷火泛者论。”
《血证论》
运动1.规律的运动
据心脏病学会的研究指出,运动和心腦血管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規律的体育运动有助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进行分钟的轻中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2.醒髓疗法三髓是优质生活的源头,脑髓、脊髓和骨髓是三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同时并存。“脑为髓之海”,是精髓和神明汇集之处,又称为元神之府。脑是主导生命活动的核心器官,它由端脑、间脑.脑干和小脑构成。端脑除控制嗅神“骨髓坚固。气血皆从”是说骨髓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造血器官。骨髓的生成主要依靠营养物质的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的协同作用才能提高气血的生成。
小贴士逆生原理为余大夫独创的学术理论,其体系庞大丰富。在此由于篇幅所限而作了浅显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