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血府逐瘀汤的解析与实战运用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以下是杨兆林教授师承弟子跟诊经方医案、医话或自己门诊临证医案,供临证交流,提高临证,开阔视野。杨兆林老师诊疗预约,(请提前两天预约)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钱,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牛膝三钱

用法:水煎服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方解——摘自杨兆林《临证实战解经方》:

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配伍特点: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加减化裁:

若心悸、失眠者:加茯神、五味子、酸枣仁;

若瘀痛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

若发热者:加银花、连翘;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

若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若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酌加丹参、郁金、?虫、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症化滞;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

杨兆林主任医案:

患者,张某,48岁,干部,头外伤后间断疼痛半年,休息不好或生气就会加重,头痛固定不移,刺痛,记性不好,易忘事,饮食正常,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暗苔微黄,脉涩。

病机:瘀血蒙蔽清窍,闭塞不通。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桃仁15g、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10g、川芎、桔梗各5g、赤芍、枳壳、炙甘草各8g、柴胡5g、石菖蒲10g.

服十付,患者头痛大大减轻,但因患者外出,只给血府逐瘀丸缓慢巩固。

医案:长期低热

某女,35岁,工人。低热延绵已达2年之久,体温经常在37.5~38℃左右,形体日渐消瘦,神疲乏力,入口微干,饮而不解,腹感胀满,舌青紫,苔微黄,脉弦涩。曾经西医检查,未发现异常,月经正常。

辩证:血瘀为患,瘀滞窍络。

治则:活血化瘀,佐以扶正立法。

投以血府逐瘀汤去桔梗,加南、北沙参各15g,白薇12g,5剂。

二诊:服药后自感精神稍振,口干欲饮好转,余症如前,病程较长,势难速效,续用本方再进5剂。前后此方略有出入,服至25剂时,热退,腹满亦减,余症消除。

按语:张仲景谓:“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与“但欲漱口,不欲咽”。均乃前人诊断瘀血之依据,可知本案宿瘀为患,始终坚持血府逐瘀汤为主而竟全功。

鉴别:

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各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常称五逐瘀汤,各方均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为基础药物,都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主治瘀血所致的病证。

其中血府逐瘀汤中配伍行气宽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

通窍活血汤中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等,活血通窍作用较优,主治瘀阻头面之证

膈下逐瘀汤中配伍香附、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大,主治瘀血结于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痞块者;

少腹逐瘀汤中配伍温通下气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强,主治血瘀少腹之积块、月经不调、痛经等;

身痛逐瘀汤中配伍通络宣痹止痛的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多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症。

师父杨兆林主任简介杨兆林52岁,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河南伤寒名家,著名经方实战家,医院中医科主任。

现任世中联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世中联河南儒医文化研究会经方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上药集团好护士药业“自厚生”中医经方首席学术顾问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河南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医疗组组长

创办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l/945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