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除了要滋阴润燥以外,不同体质的人群也有不同的养生重点,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中医分类的8大体质的冬季养生方法,赶紧一起来了解下吧。
1
湿热体质
症状:如果你面生痤疮,还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体偏胖或苍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的现象,这就可能是湿热体质,而不是一般的生痘长疮了。
你需要:清热+利湿!
1、精神调养:湿热体质的人情绪长于阴虚者相近。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心烦易怒。截至七情过极,舒缓情志,心态稳定。
2、运动锻炼:湿热体质是以清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3、饮食调养: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系挂、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4、药物养生:湿热体质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又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常用药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寇仁、茅根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地丁、黄岑、黄连、葛根等。
调理方:清热祛湿的木棉花1朵,利水渗湿、清热、健脾的薏米10克,健脾化湿、消暑的扁豆20克,再加上平和温补的瘦猪肉克煲汤。适用于口干口渴、唇干咽燥、尿短尿黄的人。
2
气郁体质
症状: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若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嗳气;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
你需要:舒肝+理气!
1、调摄情志: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黄帝内经》“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
2、运动锻炼:多参加体育锻炼、旅游活动和气功,如强壮功、保健功、动桩功,着重锻炼呼吸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
3、饮食调养:可少量饮酒,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大蒜、刀豆、香橼等。
4、药物养生:常用以香附、乌药、川梀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的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如越鞠丸等。若气郁引起血瘀,当配伍活血化瘀药。
调理方:佛手15克,陈皮克,丝瓜克,平肝祛风的鲩鱼片50克,再加10克可以治疗寒凉腹胀的生姜煲汤喝,气郁的症状会有所缓解。
3
血虚体质
症状: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月经量少,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这就说明可能出现了血虚的问题。
你需要:补血+补气(血虚是和气虚相连的,所以补血的同时还需要补气)!
1、起居调摄: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2、饮食调养:可常食补血养血的食物,如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大枣、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等。
3、药物养生: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
4、精神修养: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
调理方: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生地适量,滋阴补血的熟地各15克,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龙眼肉3克,半只平和又温补的鹧鸪,25克温中益气的瘦猪肉煲汤。
4
气虚体质
症状: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病症加重,可出现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性滑精早泄,女性白带清稀。
你需要:补气!
1、气功锻炼: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做养肾功。
2、饮食调养: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大枣、胡萝卜、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鲢鱼。若气虚严重,当选用“人参莲肉汤”等药膳补养。
3、药物养生: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可服肾气丸。
调理方:8克补气的黄芪,10克益气养血生津的党参,2枚补益脾胃的红枣,克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鸡肉,25克瘦猪肉,3克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龙眼肉。
医院院长吴大真教授刮痧年会精彩讲座
中国梦、健康梦、如何让健康之树常青
5
阴虚体质
症状: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能耐受春夏之热、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严重时可出现潮热盗汗(肺阴虚)、视物昏花(肝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性遗精、女性月经量少(肾阴虚)。
你需要:滋阴+清热!
1、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所以在平素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
2、环境调摄: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耐,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3、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4、起居调节:因为精属阴,阴虚者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应节制性生活。
5、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如女贞子、山茱萸、旱莲草亦可选用。
调理方:用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沙参5克,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玉竹各5克,养阴润肺,清火生津的麦冬10克,补益脾胃、养血宁神的红枣2枚,瘦猪肉克煲汤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6
阳虚体质
症状: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你需要:补阳+温补脾肾!
1、精神调养:《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心气虚则悲”,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悲哀,必须加强精神调养。
2、环境调摄: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耐春夏,不耐秋冬,夏季不要贪凉、慎食生冷、少用空调,免伤阳气。
3、加强体育锻炼:阳虚体质者应该从夏末秋初开始锻炼自己的耐寒力,坚持到冬天。
4、饮食调养: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5、药物治疗:偏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汤;偏脾阳虚者,选理中汤;偏肾阳虚者,宜服金匮肾气丸。
调理方:10克补肝肾、强筋骨的杜仲,2个补肾温肺的核桃,1只补肾阳、益精血的猪腰,25克瘦猪肉煲汤,喝上几天,能补益肾阳、强筋骨。
7
血瘀体质
症状: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周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有刺痛感。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女性痛经、经闭、崩漏等。
你需要:活血化瘀!
1、运动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等均可实施。
2、饮食调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可饮少量黄酒,山楂粥、花生粥亦颇相宜。
3、药物养生: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
4、精神调养:血瘀体质者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调理方: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田七3克,活血调经、凉血的丹参10克,瘦肉克煲汤喝,能改善血瘀不畅的问题。
8
痰湿体质
症状: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黏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或女性白带过多。
你需要:利湿+健脾!
1、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2、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避免食积。以防生湿生痰。多吃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米、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3、运动锻炼:痰湿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
4、药物养生: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二陈汤、六君子汤、砂六君子汤、金匮紧气丸都可以根据症状加以服用。
调理方:利水消肿的玉米须2克,薏米10克和猪骨煲汤。还适合用于痰湿体质造成的湿热黄疸、糖尿病、高脂血症者。
往期精选
身体器官也有穷样富养之分
中医养生应顺四时
保护好脾胃,是养生的开始!
华佗学校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