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圣诞节,对于西方来说火鸡是道必不可少的菜。
在传统的圣诞餐桌上,火鸡是不可缺少的主食。在一些亚洲国家,或许每年只有圣诞节这一天才吃火鸡,以庆祝佳节。
人们对于家养的鸡,最初印象就是它们是咯咯寻食“会走路的肉”,智力二字和它们无缘。
“呆若木鸡”一词,似乎就是人们对它的刻板印象。
但研究显示,鸡是有智力的,或许还超过人类发展时间?
图源?Pixabay
鸡的智力有哪些?
为了检验鸡的智力,科学家们让小鸡观察,分别放有数量不同的红色小球的两个屏幕。然后让这些小球消失,并同时让小球从一个屏幕移动到另一个屏幕,当移动完成后小球也消失。
结果发现,小鸡们会去选择那“隐藏”了更多小球的屏幕查看究竟。
这意味着,几天大的小鸡已经掌握了粗略的个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至少是加减后对结果大小的比较。
在电影《三体》中,讲述了一个“农场主和火鸡”的故事。
故事中一只聪明的火鸡通过对农场主行为的观察,“预测”了每天11点食物会降临的规律,当然故事的最后是以悲剧收场。
不过抛开寓言的意义,鸡和火鸡一样,也能对未来的事情加以预测。
而有研究者教一群53周大的老母鸡来啄触摸屏,在啄后6分钟,机器会自动给出食物。
当训练几次之后,这些母鸡就学会了先啄击屏幕,然后过了大约6分钟后再聚集到机器旁等待食物。
同样,大多数人应该也都看过这么一篇文章。
讲的是给若干个孩子一小把棉花糖,并告诉这些孩子如果坚持半个小时不吃,那么半小时后会得到一大把棉花糖的奖励。
而如果偷吃了,那就不会有这个奖励。文章最后还说,那些忍住了诱惑的孩子,长大后都得到了成功。
不过对于鸡而言,这是种自控力,就是明白了以延迟得到小奖励,来获得更大的奖励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
图源?Pixabay
研究者们还设计了一个实验,如果母鸡能够等待2秒,那么可以吃3秒钟的食物。而如果能够等待6秒,那么就能吃22秒的食物。
结果显示,鸡们大多都会选择多等待4秒来换取更多食物。
这也说明,鸡并不只是看到眼前利益,它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来换取更大的利益。
科学家们又将母鸡和小鸡放置在不同但可以相互看见的笼子里,并实时测量母鸡的心率、眼睛和鸡冠温度等数据。
随后,科学家们向笼子里吹入气泡。对于母鸡来说,它们见的多了,对笼子内出现的气泡毫无反应,但对于小鸡来说却会引起恐惧。
有意思的是,当看到小鸡产生害怕和骚动时,一部分母鸡就会产生心率加快、眼睛和鸡冠温度下降等生理反应,同时也会出现警示性站立、咯咯叫等行为。
这种反应意味着母鸡能够体会到小鸡的不愉快。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同情”或“情绪感染”。
由此看出,鸡并不愚蠢,而是具有智力、能够进行一定程度思考、能够和同类进行各种交流、甚至具有情感的动物。
这意味着,很多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动物,可能也会有着更为深刻而不为人所知的心理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甚至与人类相似。
因此,对于鸡的心理的考察看似只是一个窗口,而对于其他动物心理的研究同样也值得深入研究。
图源?Pixabay
火鸡的营养价值
火鸡作为西方圣诞节的传统美食,是什么让它深受国外人群的喜爱呢?
火鸡肉鲜嫩爽口,蛋白质含量丰富,胆固醇低、脂肪少。
蛋白质含量高达30.5%,而且富含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和赖氨酸都高于其它肉禽,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也含量丰富,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火鸡的肉性温微热,具有滋补作用。对怔忡心悸、头晕目眩、脾胃虚寒、食欲不振、久病体虚、腰膝乏力等有良好治疗功效。
看来,吃火鸡吃的不仅仅只是美食,更有健康哦!
科学君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