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那些年,你读不懂的方剂名4

生化汤

出处:《景岳全书》

本方由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五种药物组成,加黄酒、童便同煎。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之证。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

唐容川云:“既产之后,身痛腰痛,恶血不尽,阻滞其气,故作痛也。盖离经之血,必须下行不留,斯气无阻滞,自不作痛,又能生长新血。若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且多痛楚,宜归芎失笑散及生化汤治之。”又云:“血瘀能化之,则所以生之,产后多用。”(《血证论》)张秉成云:“夫产后气血大虚,固当培补,然有败血不去,则新血亦无由而生,故见腹中疼痛等证,又不可不以去瘀为首务也。方中当归养血,甘草补中,川芎理血中之气,桃仁行血中之瘀,炮姜色黑入营,助归、草以生新,佐芎、桃而化旧,生化之妙,神乎其神。用童使者,可以益阴除热,引败血下行故道也。”(《成方便读》)本方有化瘀生新之功,能使瘀血得化,新血得生,故名“生化汤”。本方加人参名“加参生化汤”,以救产后气血虚脱之危。

生脉散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本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种药物组成。用于气阴不足之体倦气短,口渴多汗,咽干舌燥;或久咳伤肺,脉来虚弱者。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

本方人参善补气,麦冬能清气,五味子可敛气,三药相伍,一补、一清、一敛,而具有益气安阴,止津止渴,敛阴止汗作用,俾气复而津回,汗止而阴存,气阴充于脉道,则血流畅通。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本方能补气阴,使脉复而生,汪昂云:“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医方集解》)故名“生脉散”。李东垣以本方加黄者、甘草,名“生脉保元汤”,补气之力更佳;更加当归、白芍,名“人参饮子”,治气虚喘咳,吐血衄血。

代刀散

出处:《外科全生集》

本方由皂角刺、炒黄者、生甘草、乳香诸药组成,共为细末,陈酒送服。用于治疗痈疡内已成脓,尚未穿破者。有补气内托,消肿排脓之效。

方中皂角刺溃脓消肿;黄者补气托疮;乳香散瘀止痛;甘草清热解毒。诸药配伍,可使成脓之痈疮早曰溃破,脓出而愈。“代刀”者,是言痈肿成脓,每须用刀切开排脓方能治愈。本方其效可代刀针,故名“代刀散”。

代杖丹

出处:《医宗金鉴》

本方由丁香、苏木、地龙、无名异、牡丹皮、肉桂、木鳖子、乳香、没药、自然铜十味药物组成,为末蜜丸,黄酒送服。用于治疗器械所致之外伤疼痛。有活血理气,止痛止血之功。

“杖”,泛指棍棒,又为古代一种刑罚,即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拷打人之臀、腿或背部。本方之中运用大量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药,配合温阳理气之品,对于被器械损伤肌肉、疼痛出血者最为适宜。犹如可以代替人受杖刑一样,故名曰“代杖丹”。

代针散

出处:《疡医大全》

本方由木鳖子、川乌两味药物组成,水磨后以鹅翎扫刷疮上,留豆大一处出脓,如药水干再刷。用于治疗恶疮肿痛,日久不出脓者。有消瘫排脓之功。

疮痈日久,脓已酿成,而不能自行溃破者,往往需用刀或针刺切开排脓,以使腐脓去而新肌生,疮瘫之患得以痊愈。方中木鲨子溃瘫消肿;川乌散寒止痛。两药共用,尤对阴疽肿毒之已成脓者,用之可自行破溃出脓,促其早愈。犹如用刀针切刺排脓一样,故名曰“代针散”。

仙方活命饮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

本方由穿山甲、白芷、天花粉、皂角刺、当归尾、甘草、赤芍药、乳香、没药、防风、贝母、陈皮、金银花诸药组成。用于疮痈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等症。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医宗金鉴》云:“此方治一切瘫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化脓生肌,散瘀消肿,乃疮痈之圣药,诚外科之首方也”。“仙方”,托名仙人所传之方,言其功效神;“活命”,谓有定痛回生之功。本方用于外科诸证,可使痈肿消而疼痛止,疗效可靠,济世活人,故称“仙方活命饮”。本方又名“真人活命饮”,谓修真得道之人所制,均为溢美之辞。

白虎汤

出处:《伤寒论》

本方由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四味药物组成。用于阳明经热盛,或邪热在气分之壮热,烦渴,口干舌燥,面赤恶热,大汗出,脉洪大有力或浮滑等证。有清热、除烦、生津之功。

“白虎”者,为四方宿名之一,是西方七宿的合称,古代传说中西方的金神,主气在秋,秋金当令而炎暑自解。方中行云:“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温热经纬》)本方用于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为用药指征。服药之后,其清热解暑之力,犹如白虎金神般的疾猛迅速,使热势骤降,重证告愈,故名曰“白虎汤”。本方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益气之功更佳;加苍术名“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有清热燥湿之功;加桂枝名“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有清热疏表之功。

白雪糕

出处:《古今医鉴》

本方由大米、糯米、山药、芡实、莲肉诸药组成,共为细末,入白砂糖搅和令匀,入笼蒸糕,任意食用。用于治疗病后脾胃虚弱之证。有健脾益胃、补虚扶羸之效。

本方所选之五种药物,实为五种常用食物。《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之说。方中大米、糯米为谷,以扶养胃气;山药为菜,以补益脾气;芡实、莲肉为果,以健脾和胃。诸药配伍,对脾胃虚弱之证当然有益。且方中诸药与白砂糖均为白色,如法蒸糕后,更是色白如雪,香甜可口,故名“白雪糕”。

失笑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五灵脂、炒蒲黄两味药物组成。用于瘀血停滞之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痛经,产后恶露不行等症。有活血袪瘀,散结止痛之功。

本方是治疗血瘀作痛的常用方。方中二药配伍,不仅能活血,且又能止血,相反相成、相得益彰。吴于宣曰:“是方用灵脂之甘温走肝,生用则行血;蒲黄甘平入肝,生用则破血。佐酒煎以行其力,庶可直扶厥阴之滞,而有其推陈致新之功,甘不伤脾,辛能逐瘀,不觉诸证悉除,宜可以一笑而置之矣。”(《古今名医方论》)“失笑”者,忍俊不住而发笑。此方仅二味平易之药,竟能使瘀血疼痛霍然若失,其止痛效果之佳,使人忍不住发出笑声。故称之曰“失笑散”。

半夏泻心汤

出处:《伤寒论》

本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诸药组成。用于胃气不和,症见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作用。

本方主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伤中而形成的痞证。“痞”者,即闭塞不通之意。心者,此处指心下,即胃也。留邪在心下,则胃脱有堵塞不适感。王旭高云““泻心者,实泻胃也,心下痞即胃痞也。”(《王旭高医书六种》)王又原云:“不曰泻胃而曰泻心,恐混以苦寒,伤其胃阳,又误为传入阳明,以治阳明之法治之也。此仲景之微旨也。”(《名医方论》)方中以半夏为主药,重在辛温散痞而和阴,有解除心下痞满之效,故称“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中泻心汤有五: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通治各种痞证;附子泻心汤治痞证兼阳虚;大黄黄连泻心汤则治邪火内炽。

至宝丹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生乌犀屑、生玳瑁屑、琥珀、朱砂、雄黄、龙脑、麝香、牛黄、安息香、金箔、银箔等药物组成。用于中暑,中恶,中风,温病;以及小儿惊厥属于痰浊内闭诸症。有化浊开窍,清热解毒之功。

张秉成曰:“方中犀角、牛黄,皆秉清灵之气,有凉解之功;玳瑁、金箔之出于水;朱砂、雄黄之出于山,皆得宝气,而可以解毒镇邪。冰、麝、安息,芳香开窍……领诸药以成其功,拯逆济危,故得谓之至宝也。”(《成方便读》)“至”者,极也,最也;“宝”者,珍实之物品也。本方为清热熄风,镇惊,豁痰开窍的重要方剂,用于热邪内扰,痰浊蒙闭心包诸证,疗效显著,是极珍贵的方剂之一,所以称“至宝丹”。

地黄饮子

出处:《宣明论方》

本方由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诸药组成。用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沈迟细弱之喑痱证。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本方主治喑痱证。“喑”指舌强不能言;“痱”指足废不能用。其证由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刘河间选用滋补肾阴的干地黄为主。王晋三曰:“饮,清水也。方名饮子者,言其煎有法也”。陈修园曰:“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降逆。”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百合固金汤

出处:《医方集解》

本方由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芍药、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诸药组成。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之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之功。

本方为治肺肾阴亏咳嗽的常用方。方中以百合等润肺生津之品为主,诸药相伍,使肺肾得养,阴液充足,虚火自清,痰咳得止。肺在五行中属金,肺金不固则变生诸证。本方服之可使肺金宁而肺气固,诸证自能随之而愈,故名“百合固金汤”。亦有言“固金”为“固若金汤”之义,喻服之本方,可使肺气健固,犹若金城汤池一般矣。

回春丹

出处:《敬修堂药说》

本方由川贝母、陈皮、木香、白豆蔻、枳壳、法半夏、沉香、天竺黄、僵姜、全蝠、檀香、牛黄、麝香、胆南星、钩藤、大黄、天麻、甘草、朱砂诸药组成。用于小儿急惊,痰热蒙蔽者。有清热化痰,开窍定惊之功。

小儿急惊风,有热、痰、风、搐四大临床特征,为儿科“四大症”之一。本方所治急惊风,系痰热壅盛,内闭心窍,热动肝风所致。“回春”,谓冬去春来,草木重生之意。宋苏拭有“槛内群芳芽末吐,早已回春”之词。后喻医术高明、起死回生,为“妙手回春”。本方药量虽小,药方甚强,治疗小儿急惊风疗效卓著,犹如“妙手回春”,使患者迅速恢复健康,所以名曰“回春丹”。

舟车丸

出处:《景岳全书》

本方由黑牵牛、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诸药组成。用于水肿水胀,形气俱实之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沈数有方等症。有行气逐水之功。

张秉成云:“此方用牵牛泻气分,大黄泻血分,协同大截、甘遂、芫花三味大剂攻水者,水陆并行;再以青皮、陈皮、木香,通理诸气,为之先导;而以轻粉之无窍不入者助之,故无坚不破,无水不行,宜乎有舟车之名。”(《成方便读》)本方为诸攻逐剂中甚者,服之可使水湿之邪,从大小便迅速排出,其峻猛之势,犹如顺流之舟,下坡之车,顺势而下,使水湿之邪荡然无阻。所以叫做“舟车丸”。本方去槟榔名“舟车神佑丸”(《医宗金鉴》),功效相同。

血府逐瘀汤

出处:《医林改错》

本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实、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用于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兼肝郁气滞之瘀血证,证见胸痛、头痛曰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质黯红,脉涩或弦紧等。有活血袪瘀、行气止痛之功。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于是根据“血府”可以产生“血瘀”的理论,创立此方。本方从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

安宫牛黄丸

出处:《温病条辨》

本方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山栀子、朱砂、梅片、麝香、珍珠、金箔衣诸药组成。用于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所致之高热烦躁、神昏谙语等症。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

“宫”,本义指帝王住所,此处指心包而言。心包,即心之包膜,为心之外围。心为君主之宫,心包犹主之宫城。温热邪毒内陷,心包即代心受邪,故热扰神明出现神昏担语,称为“热入心包”。方中以牛黄清心解毒,内透包络为主,合诸药为丸,以清内陷心包之热邪,从而使热邪得清,心神方能“安”居其“宫”,故称“安宫牛黄丸”。

安奠二天汤

出处:《傅青主女科》

本方由人参、白术、扁豆、炙甘草、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杜仲、枸杞诸药组成。用于妊振少腹疼痛,胎动不安。有补益脾肾之效。

“安奠”,稳稳地奠定;“二天”,即指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傅青主云:“胎动乃脾肾双亏之证,自非大用参、术、熟地补阴补阳之品,断不能挽回于顷刻。世人畏用参、术,或少用以冀见功,见证不的,是以寡效,此方正妙在多用也。”(《傅青主女科》)本方诸药合用,能使脾肾之先、后天得以补益,从而肾气旺盛,脾气充足,阴阳和调,气血相濡,维持妊振的需要,保证胎元的发育,而无胎动不妥,妊娠腹痛之虞。故名“安奠二天汤”。

交泰丸

出处:《韩氏医通》

本方由黄连、肉桂两味药物组成。用于心火偏亢,肾阴不足之心烦失眠,多梦怔忡,盗汗遗精等症。有清心火,温肾阳,交通心肾之功。

心属火,主藏神,位居于上;肾属水,主藏精,位居于下。在正常情况下,心火下交于肾,以温肾阳;肾水上承于心,以养心阴。心肾交通,水火既济,则百病不生。反之,心火亢于上,肾阳衰于下,则诸证丛生。本方药仅两味,黄连苦寒以清心火,肉桂辛热以温肾阳,有交通心肾的作用。服之可使水火既济,心肾交通,心火、肾水两者,泰然共处,相安无事,故名“交泰丸”。

如意金黄散

出处:《外科正宗》

本方由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紫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十味药物组成,研为极细末,未成脓用茶汤同蜜调外敷,成脓用葱汤同蜜调敷等。用于痈疽,发背,疔疮,乳癌,跌仆损伤,湿痰流毒,及大头天行,天庖疮,小儿丹毒,皮肤赤肿等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方中天花粉、黄柏、大黄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姜黄、白芷活血袪风,消肿止痛;苍术、厚朴、南星、陈皮、甘草袪湿化痰,消肿止痛。凡痈疡疮疖初起焮红肿痛者,局部外敷尤宜。“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此处指称心随意讲;“金黄”,是指药物粉末呈金黄色,故以此命名之。

更衣丸

出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本方由朱砂、芦荟两味药物组成,取酒和丸,用黄酒冲服。用于治疗肠胃燥结,大便不通,心烦易怒,睡眠不安诸证。有泻火通便之功。

本方主治肠结便秘之证。方中仅用药二味:朱砂性寒、有重坠下达之功;芦荟味苦,有膏滋润肠之效。相伍为用,可使胃关开启,肠胃积热所致之秘结霍然而除。“更衣”,古时称大、小便之婉辞。《论衡.四讳》云:“夫更衣之室,可谓臭矣。”柯韵伯云:“古人入厕必更衣,故为此丸立名。用药之义,以重坠下达而奏功。”(《古今名医方论》)喻热结便秘之病者,服本方丸剂后,在短时间内大便通畅,当即入厕,诸证消失。故称“更衣丸”。

坎离既济丸

出处:《沈氏尊生书》

本方由当归、熟地、生地、山茱萸、牛膝、天冬、麦冬、五味子、山药、龟版、知母、黄柏、川芎诸药组成。用于阴精亏损所致之阴虚阳亢,症见烦燥易怒,五心烦热、盗汗失眠;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脉象细数等。有滋阴降火之功。

“坎”,八卦之一,卦形象征水;“离”亦为八卦之一,卦形象征火。古人谓肾为坎水,心为离火。“既济”,六十四卦之一,离下坎上。《易.既济》:“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本方功能滋肾水而降心火,服之可使心肾之水火上下交通相济,以防阴虚阳亢之症由生。故名“坎离既济丸”。

完带汤

出处:《傅青主女科》

本方由炒白术、炒山药、人参、炒白芍、车前子、制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诸药组成。用于脾虚带下,证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白光]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有补脾舒肝,化湿止带之功。

带下之证多与带脉有关。带脉属奇经八脉之一,带脉围腰一周,有如束带,能约束诸脉,所以有“诸脉皆属于带”之说。如果带脉失常,不能约束则为带下。本方肝脾同治,量大者补养,量小者消散,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为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不止的常用方,服之可舒肝木,健脾运,消湿浊,从而使绵绵之白带完全中止,故名“完带汤”。

防风通圣散

出处:《宣明论方》

本方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芒硝、连翘、薄荷、麻黄、石膏、桔梗、黄芩、白术、栀子、荆芥穗、滑石,甘草十七味药物组成,共为粗末,加生姜水煎服。用于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有疏风解表,清热泻下之功。

吴琨云:“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渍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袪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而甘草、白术,所以和胃气而健脾。……本方名通圣,极言其用之妙耳”。(《古今名医方论》)由于本方以防风为主药,表里双解,效果良好,故而命名“防风通圣散”。

抱龙丸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天竺黄、雄黄、朱砂、麝香、胆南星诸药组成,甘草水为丸。用于小儿急惊,痰热内壅,身热昏睡,呼吸气粗,四肢抽搐等症。有清热化痰,开窍安神之功。

“龙”,这里指肝,“抱龙”者,镇肝也;因肝属木,应东方,青龙亦属木,木生火,肝为心母。且心藏神、肝藏魂。小儿急惊,多由内热炽盛所致,以镇肝熄风,清心涤痰为大法。本方既清热熄风,又开窍定惊,能清肝宁心,安神定魂,从而惊风得平,幼儿健壮。故名曰“抱龙丸”。又曰,本方有驱邪保赤之功,可达抱子成龙之望,故名。

抵当汤

出处:《伤寒论》

本方由水蛭,虻虫、桃仁、大黄四味药物组成。用于下焦蓄血所致之少腹满痛,小便自利,身黄如疸,精神发狂等症。有攻逐蓄血之功。

“抵当”的方名意义,说法不一:一谓非大毒猛厉之剂不足以抵挡其热结蓄血之证;一谓抵当乃抵掌之讹,抵掌是水蛭一药的别名(陆渊雷引山田氏语),本方以其为主药,因而得名。但也有谓“抵当”为“至当”者,如王晋三曰:“抵当者,至当也。蓄血者,至阴之属,真气运行而不入者也,故草木不能独治其邪,务必以灵幼嗜血之虫为向导。飞者走阳路、潜者走阴路,引领桃仁攻血,大黄下热,破无情之血结,诚为至当不易之方,毋惧乎药之险也。”(《古之选注》)或曰,本方有攻逐蓄血之功,可宜抵当攻之处,故名。

抵当丸亦出自《伤寒论》,药味相同,仅剂量略少,制丸服,适于病久势缓者。

奔豚汤

出处:《金匮要略》

本方由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葛根、芍药、生姜、甘李树根皮诸药组成。用于治奔豚,证见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等。有温散寒邪,平冲降逆之功。

奔豚,又名贲豚、奔豚气,曰肾之积。证见有气从腹上直冲胸脘、咽喉,发作时痛苦剧烈,或腹痛,或往来寒热。病延日久,可见咳逆、骨痿、少气等症。王晋三云:“贲,与‘愤’同,俗称奔;豚,尾后窍;又,小豕也。病从腹中气攻于上,一如江豕之臀愤起而攻也。”(《古方选注》)本方为治肾水凌心所致的奔豚病的专方,故名“奔豚汤”。

厚朴温中汤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本方由姜厚朴、橘皮、炙甘草、草豆蔻仁、茯苓、木香、干姜诸药组成。用于脾胃寒湿、气滞所致之脘腹胀满痞痛,或客寒犯胃,时作疼痛等症。有温中理气,燥湿除满之功。

厚朴辛温苦燥,入脾胃二经,功能温中散满。张锡纯誉之为“温中下气之要药”。本方以厚朴为主药,配诸药合用于治疗脾胃寒湿、气滞之证,有温中行气,散满止痛之效,使寒湿去而气滞行,痞满除而疼痛消,故称“厚朴温中汤”。

青娥丸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补骨脂、胡桃仁、杜仲三味药物组成,加蒜熬膏为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如折,俯仰不利,转侧艰难。有补肝肾、壮筋骨,止腰痛之功。

“青娥”,古时女子用青黛画眉,后来泛指青年女子。传说乃唐知广州太尉张寿明得本方于南番,服用之后使白须发转为乌黑,所以有“夺得青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髯”之诗句,赞美此方的神妙。由于本方有温补肝肾之功,服后可使肝肾充足,腰痛若失,须发乌黑,筋骨强壮,从而体健年轻,可与青年女子相媲美,故名“青娥丸”。

抽薪饮

《景岳全书》本方由黄芩、石斛、木通、炒栀子、黄柏、枳壳、甘草、泽泻八味药物组成。用于火热炽盛之面红耳赤,狂言乱语,小便赤涩,大便干结之症。有较强的清热泻火功效。

古有“釜底抽薪”之成语,“釜”即锅也,是说从锅底取掉薪柴,锅里的水就不会沸腾,这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方以此命名,其意是在火热炽盛之时,服用清热泻火之重剂,犹如从“釜底”抽出柴火一样,从而火势不会蔓延,病情不再发展。

固冲汤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本方由炒白术、生黄者、[火段]龙骨、[火段]牡蛎、山萸肉、生杭芍、海螵哨、茜草、棕边炭、五倍子诸药组成。用于冲脉不固,证见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清稀,心悸气短,舌质淡,脉细弱或虚大者。有益气健脾,固冲摄血之功。

“冲”,即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冲为血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精气充足则冲脉盛,血海盈,故月事以时下。若脾胃虚弱,统摄无权,则冲脉不固,而致崩漏或月经过多之证。本方止血而不留瘀,健脾又能固冲,专治气虚冲脉不固所致之崩漏或月经过多,有固冲摄血作用,故名“固冲汤”。

虎潜丸

出处:《丹溪心法》

本方由黄柏、龟版、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药、锁阳、虎骨、干姜诸药组成,蜜丸,淡盐汤下。用于肝肾阴亏所致之腰膝酸楚,筋骨痿软,腿足瘦弱,步履不便,舌红少苔,脉细弱等证。有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之功。

张璐云:“虎体阴性,刚而好动,故欲其潜,使补阴药咸随其性,潜伏不动,得以振刚劲之力,则下体受荫矣”。(《张氏医通》)费伯雄云:“虎潜丸息肝肾之虚风,风从虎,虎潜则风息也。”(《医方论》)叶仲坚云:“是方以虎名者,虎于兽中禀金气之至刚,风生一啸,特为肺金取象焉;其潜之云者,金从水养,母隐子胎,故生金者必丽水,意在纳气归肾也。”(《古今名医方论》)本方为治肝肾阴亏,精血不足所致痿证之效方。服之可使精血受益,肝肾得补,阴精固守,犹如虎潜山林,从而筋骨强壮,痿证自愈,健步有方,故称“虎潜丸”。

金铃子散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本方由川楝子、延胡索两药组成。用于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所致之胸腹胁肋疼痛,或痛经,症气痛,时发时止,食热物则痛增,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等症。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之功用。

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气滞血瘀诸痛的常用剂。药虽两味,但功效卓着。方中川栋子清热行气,泄气分之热而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行血分之滞而止痛。服本方可使肝郁解而热自清,气血行而疼痛止。《古方选注》曰:“金铃子散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方虽小制,配合存神,却有应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由于川楝子亦名“金铃子”,本方以其为主药,且剂型为散,用酒调下,故称“金铃子散”。

金锁固精丸

出处:《医方集解》

本方由沙苑蒺藜、欠实、莲须、龙骨、牡蛎诸药组成,以莲子粉糊为丸,盐汤服下。用于肾虚不固所致之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等症。有固肾涩精之功。

“金锁”,形容其坚固如金制之锁;“固精”,谓固敛肾气,秘涩阴精之效。人之精藏于肾,肾气固则精自敛藏,肾气虚则精关不固而遗泄。本方专为治疗肾虚滑精之证而设。方中诸药合用,既可补肾,又能涩精,实为标本兼顾,偏于治标之效方。服之能像金锁一样把守住精关,使肾气秘固,遗精滑泄自止。故名“金锁固精丸”。

定志丸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本方由石菖蒲、远志、白茯神、人参组成,蜜丸,朱砂为衣,米饮汤下。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健忘,情志抑郁;或言语错乱,喜笑发狂,及近视等症。有补心强志之功。

“定”,有安定之意;“志”,指神志,“意之所存谓之志”,又称喜、怒、思、忧、恐为“五志”。本方有益气安神,宁心定志的功效,服之可使心神安定,五志归常,诸证悉除,身体健康,故称“定志丸”。

定喘汤

出处:《摄生众妙方》

本方由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诸药组成。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所致之哮喘,证见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见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有宣降肺气,定喘化痰之功。

哮喘,是指呼吸急促,连续不得息,喉间有喘鸣的病症。哮与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凡哮必兼喘,而喘不必兼哮。虞抟云:“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医学正传》)本方宣、清、降三法合用,既能散肺寒,又能敛肺气。服之可使风寒外解,肺气宣畅,痰热得泄,于是哮喘得以平定,故名“定喘汤”。

丨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中国中医考研整理。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使用不当,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丨投稿:zgzyky

16.







































北京最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怎样才能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ssnowman.com/zzzl/396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