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临床试验增补试验正在推进
丹参
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以四川栽培品产量最大,习称“川丹参”。
苦,微寒。归心、肝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1)月经不调,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2)胸痹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肝脾肿大,热痹肿痛。
(3)热病高热烦躁,内热心烦,斑疹,心悸怔忡,失眠。
(4)疮痈肿痛。
中药鉴定
药材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饮片
丹参: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切片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有的呈角质样,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酒丹参:形如丹参饮片,表面红褐色,略具酒香气。
中药化学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脂溶性成分大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如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则包括丹参素,丹参酸甲、乙、丙,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此外,丹参醌类结构上虽具有菲醌母核,生源上却是属于二萜类。
《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的含量,要求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总量不得少于0.25%,丹酚酸B不得少于3.0%。
炮制作用
丹参多生用。具有祛瘀止痛,清心除烦,通血脉的功能。善调妇女经脉不匀,因其性偏寒凉,故多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疮痈,产后瘀滞疼痛,经闭腹痛,心腹疼痛及肢体疼痛。
酒丹参寒凉之性缓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功能增强。多用于月经不调,血滞经闭,恶露不下,心胸疼痛,癥瘕积聚,风湿痹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