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问头身胸腹之辨病诊断

白癜风初期怎样治疗 https://m.39.net/pf/a_6489068.html

问头身胸腹是指询问患者头身、胸腹除疼痛之外的其他不适或异常。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无论外感、内伤,皆可引起头部病证;周身、四肢为十二经脉循行之处,脏腑气血之所荣,无论外感、内伤,皆可引起周身、四肢病证;胸腹部是脏腑之所在,各有其部位所属,根据患者头身、胸腹症状的性质和特点,常可诊察疾病的病位和病性等,但临床上尚需结合按诊做进一步判断。

问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主要包括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身痒、麻木、拘挛、乏力,以及恶心、神疲、心烦、胆怯等症。这些症状不仅临床常见,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且只有患者自己才能感觉到,临床可按照从头至足的顺序,逐一进行询问有无头身胸腹不适症状及症状持续时间长短、有无明显诱因、表现特点、主要兼症等。

(一)头晕

头晕是指患者自觉头脑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感觉自身或眼前景物旋转,不能站立的症状。头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问头晕的情况,常可判断邪气的性质和正邪盛衰。询问头晕时,要注意了解头晕的特点及其可能的诱发或加重原因及兼症。

头晕胀痛,口苦,易怒,脉弦数者,多因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脑神被扰所致。

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多因气血亏虚,脑失充养所致。头晕而重,如物缠裹,痰多苔腻,多因痰湿内阻,清阳不升所致。头晕耳鸣,遗精健忘,腰膝酸软,多因肾虚精亏,髓海失养所致。外伤后头晕刺痛,多因瘀血阻滞,脑络不通所致。

(二)胸闷

胸闷是指患者自觉胸部痞塞满闷的症状。胸闷多与心、肺等脏气机不畅有关,寒热虚实等多种因素皆可出现胸闷的症状。胸闷,心悸气短,多因心气虚或心阳不足所致。胸闷,咳喘痰多,多因痰饮停肺所致。胸闷,壮热,鼻翼扇动,多因热邪或痰热壅肺所致。胸闷气喘,畏寒肢冷,多因寒邪客肺所致。胸闷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多因肺气虚或肺肾气虚所致另外,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气胸及肝气郁结等,均可导致胸闷。

(三)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不安的症状。多为心与心神的病变。如《医碥

·悸》说:“悸者,心筑筑惕惕然,动而不安也。”其中,因受惊而发,或心悸易惊者,谓之惊悸;无明显外界诱因,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悸动不安者,谓之怔忡。惊悸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病情较惊悸为重。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多属心气、心阳亏虚,鼓动乏力。心悸,面白唇淡,头晕气短,多属气血两虚,心神失养。心悸,颧红、盗汗,多属心阴不足,心神失养。心悸,时作时止,胸闷不适,痰多,多属胆郁痰扰,心神不安。心悸,下肢或颜面浮肿,喘促,多属阳虚水泛,水气凌心。心悸,短气喘息,胸痛不移,舌紫暗,多属心脉痹阻,血行不畅。

(四)胁胀

胁胀是指患者自觉一侧或两侧胁部胀满不舒的症状。胁部膈下末肋之内为肝胆所居,又是肝胆经脉循行之处。肝脉由下循胁而上,胆脉由上循胁而下,故胁胀多属肝胆及其经脉的病变。胁肋胀痛,太息易怒,脉弦,多因肝气郁结所致。胁肋胀痛,身目发黄,口苦,苔黄腻,多因肝胆湿热所致。此外,胁胀,患侧肋间饱满,咳唾引痛,多因饮停胸胁所致。

(五)脘痞

脘痞是指患者自觉胃脘胀闷不舒的症状。是脾胃病变的表现,病机有虚实之分。脘痞,饥不欲食,干呕,舌红少苔,多为胃阴亏虚。脘痞,食少,便溏,多为脾胃气虚。脘痞,嗳腐吞酸,多为食积胃脘。脘痞,纳呆呕恶,苔腻,多为湿邪困脾。脘痞,胃脘有振水声,多为饮邪停胃。

(六)腹胀

腹胀是指患者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适,甚则如物支撑的症状。气虚、寒凝、热结、气滞、痰饮、食积、瘀血、虫积等均可导致腹胀。其病机为气机不畅,虚则气不运,实则气郁滞。食后腹胀,多属脾虚不运。腹胀,冷痛,呕吐清水,多为寒湿犯胃或脾胃阳虚。腹胀,身热面赤,便秘,腹硬痛拒按,多为热结阳明的阳明腑实证。腹胀,食欲不振,嗳腐吞酸,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多为食积。腹胀,嗳气太息,遇情志不舒加重,多属肝气郁滞。腹胀,呃逆呕吐,腹部按之有水声,多属痰饮。小儿腹大,面黄肌瘦,不欲进食,发结如穗,多为疳积。

(七)身重

身重是指患者自觉身体沉重的症状。主要与水湿泛溢及气虚不运有关。身重,脘闷苔腻,多因湿困脾阳,阻滞经络所致。身重,浮肿,系水湿泛溢肌肤所致。身重,嗜卧,疲乏,多因脾气虚,不能运化精微布达四肢、肌肉所致。热病后期见身重乏力,多系邪热耗伤气阴,形体失养所致。

(八)身痒

身痒是指患者自觉全身皮肤瘙痒不适的表现。多由风邪袭表、血虚风燥、湿热浸淫等所致。多见于风疹、瘾疹、疮疥、黄疸等疾患。

(九)麻木

麻木是指患者自觉皮肤发麻,或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的症状。麻木亦称不仁,多见于头面、四肢等部位。

麻木有虚实之别,气血亏虚、风寒入络、肝风内动、风痰阻络、痰湿或瘀血阻络等皆可引起麻木,其主要病机在于肌肤、筋脉失养。《丹溪手镜·不仁》认为:“由气血虚少,邪气壅盛,正气不能通行而致也。”颜面麻木,伴有口眼斜,多为风邪阻络,见于中风的中络证。四肢麻木,活动正常,伴有关节痛等,多为寒湿阻滞,可见于痹病。四肢麻木,痿废不用,多为脾胃虚弱,可见于痿病。半身麻木,活动自如,多为中风先兆;若伴有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多属气血两虚。

(十)拘挛

拘挛是指手足筋肉挛急不舒,屈伸不利的症状。拘挛也称“痀挛”。拘挛多因寒邪凝滞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灵枢·邪客》云:“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

(十一)乏力

乏力是指患者自觉肢体懈怠,疲乏无力的表现。其基本病机是气血亏虚或湿困阳气所致。乏力,神疲气短,倦怠懒言,动则益甚,舌淡脉弱,多为气虚。乏力,头晕,心悸气短,伴面色无华,多为气血亏虚。乏力身重,困倦,或伴纳呆脘痞,苔腻脉濡,多为湿困;若伴面色萎黄,便溏或稀便,食少腹胀,多为脾虚湿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l/1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