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从痰论治冠心病3

①养阴化痰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运用

靳士华氏报道,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心律失常多与素体阴虚、痰浊闭阻有关,运用养阴化痰能纠正冠心病心律失常,可获速效。

1、清润肺气,养阴化痰法。

症见:胸闷气短惊悸不安,咳嗽,咯痰不止,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舌苔薄白,脉细弦结代。证属心肺阴虚,痰阻心脉。拟养阴化痰以畅心脉,清润肺气以宣肺机。

处方:麦冬、沙参各12克、橘红、竹茹各10克,远志12克,葛根30克,瓜萎15克,地龙、白芥子各12克;

2、养血柔肝,养阴化痰法。

主证:胸闷气短,惊悸不已,脉细弦滑、结代。舌质红,苔薄白。证属肝郁心虚,痰阻心脉。拟柔肝解郁,养阴化痰。

方药:柴胡9克、当归、首乌各12克、麦冬18克、胆星6克、半夏、茯苓、橘红各6克、地龙、远志各12克。

3、补气填精,养阴化痰法。

症见:胸闷气短,善叹息,烦燥不安,夜卧不寐,惊悸怔忡,时有歇止,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质略淡,脉细微,结代。证属脾肾两虚,心营不足,痰浊扰心。拟补气填精、养阴化痰法治之。

方药:黄芪、麦冬各12克、当归15克、女贞子30克、白芥子、橘红、远志各10克、栝篓、胆南星、茯苓、地龙各12克。

4、温补脾肾,温阳化痰法。

症见:胸闷气短,惊悸不安,头晕神疲,口干口渴,两目干涩,舌质紫暗,两侧尤甚,苔黄,脉沉弱或细弦,辨证为心阴不足,痰浊扰心。拟温阳化痰、宽胸宣痹。

方药:玉竹、麦冬各12克、葛根30克、当归、茯苓、枯萎各15克、半夏、远志、竹茹各10克、地龙12克、丹参30克。

5、滋补胃阴,养阴化痰法。

症见:胸闷气短,惊悸怔忡,胃空易饥,口干欲饮。舌红苔薄,脉虚大而滑、结代。证属心胃阴虚,痰浊扰心。拟清补胃阴,养阴化痰。

方药:麦冬、沙参各15克、葛根30克、栝萎、茯苓各15克、半夏、陈皮、远志各10克、地龙12克。

6、旁通胆气,养阴化痰法。

症见:胸痛,气短,大息,惊悸怔忡,尤以劳累和情志过极而加重,心烦呕吐,头目眩晕,夜梦频作,醒后口苦咽干,后项背、腰膝酸痛,右半身麻木,舌微蹇,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沉细而弱、结代。

证属心胆阴虚,痰火乘之。拟调和胆气,养阴化痰法,

方药:小柴胡汤和温胆汤化裁:柴胡10克、白芍、黄芩各12克、半夏10克、沙参、麦冬各12克、栝篓15克、地龙12克、陈皮、远志各10克。

《中医痰瘀证治学》

《元合三通疗法》线上24期线下4+6期培训从“痰”论治全方面阐述,从基层医师常见多种疾病临床八大疑难重症的病因、病机、病理进行辩证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进而推进打造特色“中风专科”,大幅提升基层医师职业能力,助力基层医师持续发展与转型!

——中医痰瘀致病的系统解决方案

痰瘀证治学简介:痰瘀证治学思想概论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l/1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