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经典名方气血双补,阴阳并调免疫力低下神

医家简介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治疾多奇,以儿科及外科见长。薛氏得家传,原为疡医,后以内科擅名。

薛己的学术观点,是在深入研究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总结而成。在当时元末明初,世医浪学丹溪之法,恣用知、柏,流弊日深,薛氏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在理论上重视脾胃,注重脾胃与肾命的关系,在治疗上善于温补,对明代以后诸医家逐步对肾命的探索引向深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薛氏本人不失为一位对明代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医家。

医家解析

《正体类要》:治伤损等症,失血过多,或因克伐,血气耗损,恶寒发热,烦躁作渴等症。——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姜枣水煎服。

八珍汤治病的要点在于气血两虚,多由久病失治或失调,或失血过多,以致气血两虚,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临床上还需要根据具体病证,在配伍上调整补气与补血的重心。

注意:补血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原料,一个是功能。因此在治疗血虚病人的时候,要考虑好是什么原因。如果病人本身进饮食就不好,没有造血原料吸收进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是贫血,但首先要健脾胃。如果能吃,食欲不减,进食也不差,还贫血,就说明是有原料但不能变化,这样治疗时就要考虑,是脾的运化功能不行,还是脾阳虚或心肾之阳不足所致。

人参--补益脾胃之气。

熟地黄--滋补营血。

白术--助人参补气健脾,且能燥湿健脾助运。

茯苓--健脾渗湿,助白术增强健脾祛湿之力。

当归--补血和血(补血养肝,和血调经,既可助熟地补血,又可行脉道之滞)。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和营,可缓急而止腹痛。

川芎--辛散温通,擅活血行气,祛瘀止痛,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通络脉。

炙甘草--益气,助参术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上述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和中;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即四物汤,养血和血,使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

因此,本方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益气和养血兼顾。主要配伍特点是:补气之中又有行气,补血之中又有和血活血,从而使补气而不滞气,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并且,补气之中兼有养血和血药物,养血之种兼有益气行气的药物,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益气而生血,助阳以和阴。如此可达更好的补气养血之效。

吴昆《医方考》卷3:"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l/12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