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尖庄红色足迹——
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村
年春,滑县留固镇文化站耿站长联系我:“腾出时间了,把尖庄的故事写一写吧。”“尖庄可是名副其实的老区和革命圣地,发生过那么多革命故事,可惜已被人们淡忘了,更多的人则不知道。一定要让人们重新认识它!”
“老区和革命圣地”?我有些惊讶。我本人就是尖庄的,从小到大,多次听说我村西街的聂真,干革命当了大官儿;他妹妹聂元梓是文革中的风云人物,犯了错误。好像仅此而已。“老区和革命圣地”?!
但,耿站长开始源源不断的发给我尖庄的各种资料。我开始搜索、求证和反思,由震惊到怀疑,由欣喜到羞愧。生活了数十年的家乡,原来不止炊烟袅袅、月光淡淡,还有血与火铸就的另一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能自圆其说吗?我问自己。
了解得越多,我越受震撼。为这位“百年功名尘与土,一片丹心报家国”的革命老人,为这个“世代岐黄,满门忠烈”的革命家族,为这座“红色老区,革命圣地”的小村庄。
一个人:百年功名尘与土
一片丹心报家国
聂真,原名聂元真,字性初,曾化名赵子雪,年1月8日生于河南滑县。年受中共党组织委派进入滑县国民党县党部,利用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斗争。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任中共北平东城区委宣传部部长,后经组织安排回滑县建立中共滑县县委,任首任滑县县委书记。年至年“七七”事变前,在北平、天津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年任冀鲁豫省委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受组织安排创建晋豫抗日根据地。年任中共晋豫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师太岳支队政委。年任太岳区党委书记兼太岳军区政委。年调晋冀鲁豫中央局任民运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前后任华北局党校教育长、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教育长、华北大学教育长,华北局组织部长,农村工作部部长。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副校长,后兼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年创办中华社会大学,任校长、名誉校长。年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正部级)。年7月7日逝世于北京。
和同时代的所有仁人志士一样,少年聂真上下求索寻找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先是考上了北京中法大学学习理科,为解决遇到的社会理论问题不惜从头开始转向文科,仍求之不得,便毅然转而自学各种理论。有过苦闷,有过迷惘,直到在共产党员郭小仓那里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犹如一道光,照亮了前方的路。年11月7日,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冷楚,将自己手画的镰刀斧头挂在了自家的墙上。面对着鲜红的党旗,聂真举起了紧握的拳头。他最终没能完成大学的学业,却由此开始了长达七十五年的职业革命生涯。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的需要就是聂真奋斗的方向。
形势要求宣传真理,聂真挺身而出。“五卅惨案”一发生,他即走上街头演讲声援上海反帝爱国运动,不久又登上滑县县城广场,宣传反对英、日帝国主义侵略,慷慨激昂。
形势要求发动群众,聂真挺身而出。年夏至年秋,不过三年时间,聂真借机打入把控了滑县国民党党部,先后参与、发动、领导了驱逐滑县教育局长张家驹、抗花生税斗争、轧花车会抗税斗争、声讨拖欠教师工资斗争、声势浩大的盐民斗争等一系列群众运动和农民起义。
在党的指导下,聂真不到一年就领导建立了中共滑县最早的三个党支部——城里支部、桑村支部和瓦岗支部,又合为中共滑县独立区委委员会。年11月,中共滑县委员会在城关鱼化街聂真家里成立,23岁的聂真成为中共滑县第一任书记。革命烽火在全县迅猛燎原,强烈震撼了国民党县政府的反动统治,他们惊呼“滑县赤化了”!
形势要求做地下工作,聂真挺身而出。年至年“七七”事变前,他一直在北平、天津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年春,北平军人反省院(草岚子监狱)狱中党支部决定由聂真照顾监狱内的同志,需要经常为他们送报纸、书籍,让他不要离开北平——反省院中的这批主要党员,包括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李力果、胡锡奎、胡敬一等,文革中被打成了“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聂真坚决执行。在白色恐怖下,他多次改变不同身份,更换住所,甩掉特务跟踪,克服种种困难去完成任务。
为了筹措经费用于监狱里的这些同志,聂真典当物品,将每月家里给的一千元生活费填补进去仍然不足,又去济南担任报刊编辑来筹集党的经费。年春,反省院的同志即将出狱,狱中党支部要求聂真筹备一大笔经费。聂真二话不说,立即找关系筹款,南下济南找贾潜、侯仓如,再到卫辉找李俊贤,又去辉县找侯世江,费尽周折仍没凑够,又写信向殷馥亭借,向家里索要,最终筹齐这笔巨款,保证了出狱的同志均得到妥善的安置。
形势要求浴血抗日,聂真挺身而出。他与战友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奋战在太行山上,转战在中条山里。举办培训班,指挥游击战,开辟晋豫根据地,扩大敌后根据地,战斗在日寇的包围圈里,战斗在国民党驻军的夹缝中。他们击退反共高潮,建立抗日政权,组织武工队,粉碎日寇铁滚大扫荡,开展大生产运动,用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晋冀鲁豫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晋豫特委书记、晋豫区委书记、太岳支队政委、晋豫联防队政委、代理太岳区党委书记、太岳区党委书记兼政委……改变的是具体职务,不变的是赤胆忠心。
年,王鹤峰、王新亭、聂真(右二)、郭钦安在山西安泽县桑曲
形势要求社会建设,聂真挺身而出。面对国家的需要,他告别熟悉的职务,转身搞起了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后聂真先后任华北局党校教育长、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教育长、华北大学教育长,成效显著。毛主席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的经验批转全国:凡此类学校都可以参照这个学校的经验。年,聂真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副校长,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的陆定一见了他很高兴:“你回人大很好,人大办的很坏。”聂真不解,陆定一说:“胡锡奎在那里搞教条生搬硬套,你去了要改变这种状况。”
聂真在中国人民大学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确定了“三结合”的教育方针,直到今天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年,聂真任全国第一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年,聂真又以耄耋之年创办中华社会大学,年底该校为国家培养毕业生多人。“创业维艰”,白手起家这如今知名的一所所大学,倾注了聂真多少智慧和心血。
聂真照片
聂真工作能力极强。他有着非凡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总能敏锐的察觉社会发展的大势,积极投身其中,迅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引领潮流,推动发展。
“君子不器”。不管党需要他做什么,聂真都能干出彩。仿佛他天生的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精通,不用考虑他能不能干,只需考虑哪个方面需要人即可。这一点,非常类似他的先辈。聂真的祖父多才多艺,富于创造,教书、看病、种地、打铁,样样在行,木工手艺驾轻就熟,还打得一手好算盘。他的父亲同样如此,不但是著名的老中医,解放后每周三天为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义诊,还自办私塾,成为聂真的第一任老师。
聂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总能见微知著。年,北伐军一个旅开到了滑县,旅长梁冠华军阀作风十分严重,他由此看出国民党已走上了反共的道路,将成为新的军阀。陈赓不同样由一件小事看出蒋介石的人品了吗?陈赓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蒋介石更待他不薄,多次不杀全力感化,可陈赓始终不领情,从心底看不起蒋介石。据说就是因为他嫌弃蒋介石在作战指挥间隙打开收音机听上海的股市,认为蒋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年,李鼎铭次子李力果被叛徒出卖,聂真分给他三十元钱让他快点搬家,李因工作原因没听而被捕。
太岳区在沁水县桑曲村举行拥政爱民拥军大会,区党委书记聂真在会上
年,阎锡山动用旧军发动“十二月政变”。时任晋豫地委书记的聂真要决死三纵队政委董天知撤换旧军官团长,指出他们靠不住,三纵队随时都有叛变的可能。董天知在请示上级过程中未及时撤换,加上七团政治部主任郭洪潢关键时刻不够果断,犹豫间三纵队七团团长张钟舟叛变,“郭峪兵变”发生,成为“十二月事变”中损失最严重的重大事件。
年1月,鉴于严峻形势,聂真召开地委会议,要求在一个地方住不能超过三天,包括土岭在内的机关干部当晚立即转移。与会的中共晋冀豫省委委员唐天际觉得“粮食还没有吃完,晚一天再走吧”,结果第二天早上土岭即遭到国民党军团的袭击,“土岭事件”爆发。
年9月28日,日军集中主力扫荡,聂真探明敌情后,立即写信给98军军长武士敏将军,告知其司令部已在日军的合击圈内,请接信后转移至岳北,靠近岳北陈赓部队。武志敏收到信后连夜转移,但转移到中途没看到敌人,在折回时恰遇敌人,再转移已经来不及了,最终武士敏将军壮烈殉国,98军全军覆没。
聂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多年,从来没有被捕过,而且他领导的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也无一人被捕。他说自己“很幸运”,实际上这是“动了很多脑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斗争艺术的结果。
年,胡敬一把介绍信塞在自行车把里被捕,聂真意识到“这种秘密方式不好,不该拿介绍信”。年他到北平市农委,主要负责郊区工作,需要经常来回卢沟桥接组织关系,每次过桥都要接受严格的检查,他接受胡敬一的教训从不带文件,都是事先把文件内容背下来口头传达,不让敌人抓住任何证据,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正坐者为太岳区党委书记聂真
年秋,聂真向彭德怀总司令汇报晋豫工作,包括建立政治交通员在国统区开展工作,整个过程中无一人被捕。彭总非常肯定,随即让他写了总结发表在中共中央《共产党人》上。年秋,聂真护送刘少奇到太岳区沁源,刘少奇听了他有关秘密工作经验的汇报后称赞“好得很”,感慨的说:“如果当时白区党有这一套方法,就不会遭受那么大的破坏了!”每每读到这里,我都和刘少奇一样百感交集,聂真创造了秘密工作史上的一个传奇,他的经验如果能及时被更多人知晓,将会挽救多少被捕牺牲的优秀同志!
聂真擅长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后来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的张金保当年因反对王明与党失去了联系,南太区委没法解决党籍问题。聂真考虑到她曾是中央委员,便把她送到了延安,由中央给她恢复了党籍。年,聂真任华北局组织部长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时,察哈尔省党组成员李舜琴违反了纪律,不服也不接受。聂真深入了解了原委,与李舜琴深入谈话,终于使他心悦诚服的接受了处分,聂真又主动将其调到了教育部,圆满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
华北宣传部马石安大革命时期曾入狱,狱中表现无人证明,历史问题一直没能解决。聂真换了一个思路,虽然没有人证明他没有问题,但也没有人证明他有问题,便提出让他重新入党,等将来能证明他在狱中没有问题时,再恢复他以前的问题。马石安欣然接受,后调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一次,聂真发现老同志李会泉闷闷不乐,主动询问,李会泉说他被人诬告狱中叛变,聂真派人将对方调来对质,结果证明果然是诬陷,李会泉后来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
年,被胡耀邦誉为“最勇敢最有才华的女青年”林希翎坚持要公开中央不允许公开的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北大负责人崔耀先找来聂真规劝,聂真耐心给她做通了工作,避免了一场风波,事后林希翎当面向聂真致谢。
聂真在北京接待西尖庄聂孟苏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聂真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年5月,邓小平到中条区视察工作,正赶上日寇气势汹汹的袭来。邓小平看着蜂拥而至的日军,镇定地问怎么行动,聂真从容回答:“我们向南,上析城山,没有事。”带领邓小平同志和区党委机关上了圣王坪。后来又突破日军把守着的深山沟口,带领邓小平到大鹤山隐蔽起来。外面日寇扫荡,山里他们打扑克聊天,优哉悠哉。“文革”中,聂真被林彪、“四人帮”迫害,年8月24日被打入“牛棚”,年10月20日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秦城监狱,然而他却自称“文革中的幸运儿”。在长达八年的监狱生活中,聂真始终坚信党,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阅读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同林彪、“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聂真有着强烈的组织观念。年,抗花生税斗争取得胜利,滑县群众运动如火如荼,聂真与胡敬一准备一鼓作气,打倒滑县县政府,但首先要向党请示。为此聂真专门去北平找郭小仓请示党组织,郭小仓此时已去日本。得不到党组织的指示,聂真与胡敬一没有轻举妄动,遂取消了这次行动,转为创办了一所中学。年,他的入党介绍人冷楚,因老母无人赡养,向组织要求到保定育德中学任教以照顾母亲,未获批准,即擅自离开组织到保定任教。冷楚回到北平后,聂真专门去他那里,严肃批评了他的非组织观念,指出他擅自离开组织是错误的,动员他做检查回到组织中来。冷楚因此恢复了组织关系。聂真的工作频繁变动着,但不管多忙,每到一处,他总是把联系上组织,转接好组织关系当做一件大事。聂真品格高尚。一贯服从大局,能上能下,一生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宽广胸怀:“在哪里工作都要服从组织,要由党和政府决定,不能自己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聂真回复西尖庄聂孟苏的手书
年8月,中央准备调聂真到中央政策研究室任主任,薄一波找他谈话,说华北党校急需教务长,聂真当即表示服从需要。一个月后,聂真向中央汇报工作,刘少奇劝“聂真同志你留下吧,政策研究室没有人”,但华北局挽留,聂真再次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党校。
年,组织上调聂真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华北局纪委书记,但聂真考虑到平杰三还愿意做统战部长,也没犯错误,自己将其替换于心不忍,便主动找安子文提出,自己是否可以做别的工作。安子文让聂真到中央党校,华北局再次挽留,聂真明确回答:“那我就不去党校,也可以作组织部副部长,干部要能上能下么!”而此时,聂真担任华北局组织部长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已一年。
年,组织上再次决定调聂真到中央。此时,教育家吴玉章得知聂真还没有分配具体工作,急向中央请求调聂真回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因为聂真曾在那里工作非常出色,影响很好。聂真再次展现了大局观,服从组织到中国人民大学担任副校长。刘少奇在中国人民大学见到聂真,热情的欢迎:“你又来了,这很好!”就这样,聂真将后半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聂真一生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企业改制时,本家一位亲戚想往行政上转请他说句话,聂真一口回绝:“那不能干!那能做哟?”并且嘱咐:“人家叫干啥咱干啥”。来人尴尬而去。另一次,亲戚找聂真办事,他非常积极,不过还是语重心长的说:“你可不要送礼呀。送礼犯错误,人家收礼犯错误。”“你跑不成多跑两趟,多找几回,不要慌。”他写信谆谆教导后辈:“关于社会的黑暗面,将来都会解决,会变好的!因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个长期的斗争过程、改造过程。”“咱们的社会前途是光明的”。
聂真回复西尖庄聂向阳的手书聂真是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他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年11月,75岁高龄的聂真主持恢复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任该院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学院的党政工作,提出创办全国《人民政协报》。与此同时,他还兼任北京经济学总会会长。年12月聂真正式离休。但他仍兼任中华社会大学名誉校长、北京经济学总会名誉会长、北京教授讲学团顾问、中国社会主义学会顾问、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顾问、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顾问,始终离而不休。一次老家来访,聂真正在茶几上看书,一人好奇地问:“聂老,您多大了?”“八十多了。”聂真和蔼的回答。“都八十多了,您还学什么呀?”一听这话,一贯温文尔雅的聂真急了:“不读书,不看报,啥都不知道,那不是傻子吗?!”他转头问:“咱们滑县的文化水平有多高呀?”“平均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聂真感慨的说:“要是能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就了不得!如果办学校需要人才我都可以帮忙,我的学生,多的咧。”言语中透出一片拳拳之心。聂真从小就继承了先辈的耿直与善良。曾祖父绰号“二別”,彰德府尹请他看病得红毡铺地、彩棚高搭且八抬大桥才能请去,给穷苦人看病却不收分文,还免费送药。祖父崇拜秦琼,有流氓来村里滋事,祖父挺身而出,带领村民将其打跑。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一方面,聂真一生贯穿着强烈的反抗意识。看恶少行凶,少年聂真上前一顿恶揍;他十五岁就因反对学校无故增加“一吊钱”学费,罢课而被开除。十六岁在省立第十二中学参与罢课,将宣言寄到了省教育厅。二十岁与侯紫宸一起驱逐滑县教育局长张家驹。另一方面,他又无比善良。少年聂真总为看不住自家庄稼挨骂:偷庄稼的小孩“都知道我对他们很好,全拿我不当成回事儿,嘻嘻哈哈的就把庄稼拔走了”。参加革命和建设后,聂真总是与人为善,尽力排解别人的困难。土改过程中不伤害中农的利益,受到刘少奇的重视和称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在肃反运动中“没有搞错人”,得到了中央组织部和刘少奇的推广,一些民主党派人士还来视察确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划右派,没有发生左倾问题,学员都非常满意,杨尚昆称赞说:“这个方法创造的好,比高级党校办的好。”这些当然得益于聂真掌握政策的较高水准,但谁能说与其耿直与善良没关呢?只要对比一下那个康生的所作所为,就一目了然。聂真(左四)与西尖庄本家合影近80年革命生涯中,聂真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持着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为党的统战工作和人民政协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个家:世代岐黄
满门忠烈
天心堂中药铺,三百多亩田地,聂家本来有着殷实的生活。经过聂溶河、聂景天、聂廷芳三代的苦心经营,已积累起一份相当可观的家业,成为西尖庄首富。
聂廷芳,年生,参加过乡试,考入县师范学堂,毕业后跟随祖父、父亲从医,执掌着“天心堂”药铺,一边经营着三百多亩地。育有四男三女,长子聂真(聂元真),次子聂元赏,三子聂元昂(聂季超),四子聂元典(聂金声),长女聂元质(聂彬),次女聂元素,三女聂元梓(聂元碧)。
西尖庄聂真旧址示意图
聂廷芳思想开明,关心时事,很早就订有报纸,倾向和同情革命,在他的影响和支持下,七个儿女先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长子聂真因组织领导盐民暴动等工农运动暴露后,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亲自带兵赴滑县缉拿聂真,一连6次抄了他的家。但聂廷芳毫不畏惧,继续坚定的支持革命。
聂真参加革命后,聂廷芳长期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聂真的妹妹回忆说:“这个学生(指聂真)老不毕业,老是跟家里要钱,后来才知道,他参加了共产党,留在北京做党的地下工作,用父亲的钱支持同志们搞革命。”胡敬一当时对聂真说:“你弟弟在保定被捕了,组织上让你照顾他打官司,你还可以借这个问题向家里要钱,多余下来的钱供给特委。”
次子聂元赏,中共党员,长期为革命工作。他14岁跟随祖父、父亲学习中医,18岁开始行医,医术高超。年,经梁寒冰推荐,供职医院,后调天津医院,医院、医院、解放军医院请去会诊,受聘到协和医科大学讲课。由农民、村医而走上了大学讲台,曾为陈毅、罗荣桓等首长看病。后响应毛主席号召,年过六旬仍到四川参加三线建设。
三子聂元昂(聂季超),年参加革命,从事地下交通工作,中共滑县县委委员。后历任滑县一区区委会书记、滑县委会组织干事、太岳区冀城县县委土改工作组组长、通县河北女子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总务副主任。年调北京农业机械厂(北京内燃机总厂前身)任党委书记,内燃机总厂副厂长等职。
年,他多次到大王庄、穆营等地暗访国民党滑县县长陈曙辉,谈统战政策,讲民族大义。陈曙辉也骑马由大王庄出发来聂季超家,推心置腹彻夜长谈。(按:年11月11日,滑县县府被日军包围,县府转移到留固集南的大王庄。10天后某夜,县府又被围,遂又转移到穆营驻下。)经过他和滑县县委书记赵紫阳等的多次争取,陈曙辉接受了共产党改编。
聂元典照片
四子聂元典(聂金声),中共党员、红军战士。年参加革命。他先后在薄一波同志领导的临汾新军抗日少年先锋第一团任连政治工作员,在晋缓边区任政治指导员,在贺龙同志领导的八路军师八旅团、师警卫连、警备营、特务团任文教文书、团政组织干事,在师司令部电台大队任政治指导员。-年在山西曲沃县公安局任侦察股长、副局长;-年曾在天津铁路局公安处侦保科任科长、在北京铁路法院任副院长;-年曾在中央政法干校、北京司法局、北京市公安局等地工作,后在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厅任代理审判员。
长女聂元质(聂彬),年毕业于滑县师范学校后参加革命,做地下交通工作,每周给草岚子监狱被关押的共产党员送物品。年入党。经赵紫阳介绍参加八路军随营学校,毕业后到冀鲁豫解放区妇女总会工作。解放后历任天津织袜厂、手套厂书记、厂长。
聂彬与女儿在一起
次女聂元素,年考入县立中学,“九一八”事件后,因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活动被勒令停学,后到北平参加地下交通秘密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北平女二中上学。在女二中任中共党支部委员、支部书记等职,参加爱国游行示威被捕入狱。年,被营救出狱后又投入革命斗争,先后在中共北平临时委员会与河北省委间做交通工作,在山西太原工委做上层妇女工作。
年,聂元素奔赴延安红军大学学习,旋即被派到北平、太原北方局情报处做情报编辑工作。年再度到延安,先后在抗大中组部训练班、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毕业后先任抗大职工大队政治教员,后到中国问题研究室、延安中央社会部研究室工作。年离开延安,先后在晋绥军区调查局、公安局情报研究室、晋绥六地委城工部做秘书兼情报编辑工作。年11月,天津解放后,历任天津市军管会文教部科长,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支部生活》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市委高干自修班副主任,华北局宣传处副处长。
她的丈夫是著名历史学家梁寒冰。梁寒冰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部长、中共北平市军委书记,参加组织领导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长期从事党的军运、统战和城工工作。曾任教于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马列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天津市军管会文教处副处长,天津市教育局长、市委文教部长,河北省委文教部长兼河北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分党组书记、副所长。著有《中国现代史大事记》等。
三女聂元梓(聂元碧),年入开封北仓女中读书,年参加学生运动,年调中共北方局情报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南太游击队司令部工作,任晋豫地委妇委副书记,年调中条山地委,开展晋南群众工作。年,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年,调辽西省郑家屯区委书记。年起,先后任齐齐哈尔市区委副书记、哈尔滨市区委宣传部部长,哈尔滨市委机关党委副书记。年调北京大学,先后任北大经济系副主任、哲学系党总支书记。
聂元梓接受凤凰卫视采访
年6月,新华社播发了聂元梓等7人联名贴出的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的所谓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轰动全国,成为十年文革的导火线。此后她先后担任北大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北大革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年3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她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聂元梓晚年承认错误,深刻反思历史,她的兴衰荣辱是个人的悲剧,亦是时代和国家的悲剧。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聂真一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多人被捕遭严刑拷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均坚贞不屈。
年秋,在河北保定育德中学的聂元典参加反帝大联盟时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与敌人斗争顽强,表现积极,监狱党组织发展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聂元素参加女二中“12?16”爱国游行示威,游行中被打伤住院,后因参与领导学生运动被北平日伪当局逮捕入狱。
年,吴蓝田叛变革命,捉拿聂元昂。他亲率反共特务连十数人,将聂母李玉兰抓走扣为人质,限聂元昂三日进城和他共同反共,“否则把你母亲的头给你送来”,遭聂元昂写信痛骂。聂母被吊在梁上,关进猪圈,受尽折磨。敌人逼迫她劝儿投降,亦遭严词拒绝。吴蓝田看威胁无效,杀掉无益,改为勒索一笔巨款,数额大到聂家倾家荡产也不够。后来在党组织和张惠僧、刘泽三的帮助下,聂母才死里逃生。
吴蓝田扬言:“非抓住聂元昂不可,还要杀掉他全家!”鉴于形势严峻,冀鲁豫边区书记张玺与赵紫阳研究决定,准备调聂元昂携全家到山西南太区党委。
聂母出狱后,党组织安置聂家住在浚县卫西工委会,年5月往山西转移期间,聂元赏带着儿子聂孟灿、表兄赵紫允返回尖庄,被吴蓝田派兵抓走。吴蓝田指着聂孟灿恨恨的说:“早晚也是个八路羔子,杀掉!”
当着聂元赏的面,敌人将他14岁的儿子全身缠满白布,浇上汽油“点天灯”,又端起刺刀将他围了起来。聂孟灿疼痛难忍,跑向哪边,哪边的敌人捅刺,被活活烧死。更残忍的是,吴蓝田又将聂孟灿的头割下来,挂在了聂家大门。聂元赏与赵紫允受尽酷刑,吴蓝田又勒索钱财,靠着穷苦群众捐款,二人才得以脱离虎口。
聂季超也曾被敌人逮捕,遭受严刑拷打,却始终不屈。他想方设法逃跑出来,继续与敌人斗争。
聂真的妻子李岫云,投身革命舍生忘死,年5月太行大扫荡中,由于叛徒告密被俘,英勇牺牲,《中共阳城历史记事》、《滑县志》、冀鲁豫军区四分区烈士陵园均有其英名。
在聂真影响下,西尖庄不少人走上了革命道路。聂孟苏,年至年,在浚县担任党的秘密交通员。后到晋冀鲁豫边区机械厂工作,年在华北局党校学习工作,年到滑县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聂孟昭,年参加革命,年调新乡平原机械厂任保卫科长,后调新乡厂保卫处工作。聂孟荀,年在太行山区武安县参加革命,年调华北政府工矿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入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学习、任教。聂彦刚,年于山西晋城参军,年随刘邓大军开赴大别山,在战斗中伤残……
聂家将自己的几十间房屋全部无私的捐献出来,成立了滑县东半县第一新传播新文化革命思想的“尖庄完小”,覆盖了桑村、大寨、赵营、白道口、城关、上官村等十几个乡镇,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里,从西尖庄走出的聂真、聂季超、聂金声、聂元素四兄妹和他们的战友梁寒冰都长眠于此,微笑凝视着他们携手为之奋斗的新中国。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里聂真兄妹的照片
一个村:红色老区
革命圣地
滑县留固是红色根据地。这里走出了革命家、教育家聂真,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赵紫阳在这里战斗生活,开国少将余克勤率老七团在这里与日军血战,“刘胡兰”式的女英雄贾林秀在这里结婚战斗。西尖庄位于滑县留固镇,因西汉社稷之臣汲黯墓得名。它在滑县革命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一度成为革命的红色据点。这里曾是轰轰烈烈的抗轧花车税运动的中心,牺牲了两位烈士,聂真、赵紫阳、陈少敏、冷楚、王从吾等一大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年11月,中共滑县县委成立,聂真任县委书记。在中共滑县县委成立前后,聂真组织领导了影响巨大的轧花车会抗税斗争。年秋,劣绅蔡西锋、土豪王锡堂勾结国民党县政府包揽了县政府擅自加派的轧花车税征收,四处催逼,激起轧花车工人的强烈不满。聂真深入到轧花车工人当中,了解他们受剥削的情况和思想状况。他在尖庄自家东楼和聂元宝家里多次召开秘密会议,将全县多名轧花车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以谷启运、聂元宝、刘七妮等积极分子为首的“抗讹会”,后改称“轧花车工人协会”。轧花车工会用红缨枪和少数步枪、棍棒、大刀、铁锨、弹花锤等进行武装,砸毁了留固税局,痛打了代征轧花车税的土豪劣绅以及前往镇压这些工人的法警,迫使国民党滑县税局不仅答应取消了轧花车税,而且退回了部分过去征收轧花车税款,滑县轧花工人抗苛税斗争取得了彻底胜利。轧花工人抗苛税斗争,使工农群众看到了自身的巨大力量,直接鼓舞了后来的滑县盐民暴动、秋收起义。革命烽火在全县、在临县迅猛燎原,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它是滑县建立党组织以来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工人运动,揭开了滑县现代工人运动的序幕。在此前后,天津长芦盐业公司为扩大销售,设立盐务局,不准农民制卖小盐,激起了盐民的反抗。年聂真等领导盐民成立盐农工会,由八里营齐继村刘超德任会长,工会会员多达1.5万,6月16日在聂真、胡敬一、冷楚、刘超德等率领下,盐农工会举行武装暴动,将全县12个区的盐务局砸毁,将盐巡打跑,兵分三路直捣滑县的盐巡老巢道口镇硝磺局。国民党滑县县长谢随安在盐民强大的武装力量震慑下,被迫答应滑县盐农工会提出的条件,盐民暴动取得了全面胜利。西尖庄斗争纪念碑(聂廷芳懿行碑)
为了纪念轧花车抗税斗争和盐民暴动取得的胜利,相关人士于年发起修建了一座纪念碑。由于当时正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不具备公开纪念轧花车会抗税斗争和盐民暴动胜利的条件,故借颂扬聂廷芳(聂真父亲)的懿行,来纪念这一系列斗争的领导人聂真。背面所刻名“四方亲友”,多为当时参与斗争的各地义士。此碑尚存,碑文如下:
清师范毕业印廷芳甫芝轩聂老先生懿行碑
窃维上有国史,志名臣之言行;下有邑乘,载士大夫之履历。士君子隐居求志,行义达道,其行谊磊落光明,揭日月而行。固未有不彪炳于史册者,虽不必求名,实至者,名必归。隋、唐二史不为王仲淹立传,后贤每多遗憾,飘零散亡,无从掇拾,此所以尼山有没世不称之疾,灵均有修名不立之慨也。
兹有聂公,印廷芳,甫芝轩者,邑东之巨族也,亦一隐德之君子也。赋性忠诚,砥躬端正,其持□接物,善行甚夥,罄竹难书。令闻之遍于遐迩者,啧啧艳称。办理公务数年,其直如矢,其心如水,真所谓两袖清风者欤!而尤有最不可及者,富而骄情之常也。
公制田五百余亩,家号素封,宗族、戚党间待公举火者若干家,公亦慷慨大度,好善乐施,欿然泯其德色,周急济贫,扶危定倾,诸美举口碑争传。非至仁者乌能与于斯。矧公天资颖悟,才识宏通,倘能竟其学,无难备国家干济之选,奈家务繁赜,势难脱身,不获己而辍读,绍先人活人济世之术,为潜德幽光之发。《礼》云:“医非三世不服其药。”公专门医道,相延四世,举凡伤风、小儿科、妇女产后诸症,无不应手奏功,闾里蒙其再生之恩者,更仆难数。此不足为公重,殆端木子所谓又多能者耳,至其敦孝行、睦伯仲,家人内外悉恩相接、义相维,家庭间翕如也,亦肃然焉。义方之训,勤勤恳恳,不绝于口,故其哲。
嗣四:长元真,中法燕大肄业,才列琳琅,曾任本邑县党部常务委员、山东国民日报编辑主笔,前程事业未可限量。次元赏,艺精岐黄,福利一方。三元昂,天性敦笃,澹默自甘。四元典,现方肄业于高中,颇有远志。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验于公,益信其不爽。今者诸亲友景仰仪型公制匾额,登堂荣庆,问志于余,勒诸贞珉,冀垂奕叶,以彰懿行。余不敏,承议撰记,遂书以颂公,并质诸亲友,当以余言为有所试云。
清邑庠生员修亭刘经阁恭颂
第二十六各□□□练□一等书记、现任滑县□一区□传乡联保主任李知非谨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上浣
这块意义巨大的纪念碑,虽历经85年沧桑风雨字迹模糊,却清晰记载着西尖庄的那段红色革命历史,记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丰功伟绩。它昭示后人要永远铭记红色历史,奋力开创美好未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聂真、聂季超先后在滑县县委工作,在其父母支持掩护和物资支援下,中共滑县县委创立后曾长期在尖庄聂家办公,包括滑县县委书记郭卫人、侯相骨、赵紫阳,王从吾、冷楚夫妇、陈少敏、杨锐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赵紫阳后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郭卫人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陈少敏被毛泽东称赞为“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她是唯一对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投反对票的人;王从吾后来担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冷楚后来担任中央政法干校第一副校长;杨锐后来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曾在西尖庄战斗生活的部分革命领导人聂家冒着生命危险热情接待着这些革命者。抗战开始,他家更成了过往八路军人员的家,管住宿、吃饭、医疗,还有经费的支援。这里一度成了党的联络站、招待所、医院。年夏,邓小平在河北永年县举办短训班,近人前往受训,其中路过尖庄的抗日干部,均由聂元赏在家接待,免费安排食宿。据说,有时来的人太多,一下子招待不过来,聂廷俊就叫人拿上秤,到邻里街坊家里借馒头窝窝头,记上账,先让八路军吃上饭,再还粮食。他是当地有名的中医,经常给伤员把脉问诊,买药煎药。直到晚年,赵紫阳还深情回忆起在尖庄办公的情景,连连称赞这里的大碗熬饼好吃。人们也不会忘记,赵紫阳当年不遗余力做尖庄大豪绅阎希孟的工作,携手抗日的情景。一大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曾在西尖庄战斗生活过,这是西尖庄一笔鲜为人知又无比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首都盛大阅兵仪式,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左一)接见游行群众
信仰,革命,谍战,背叛,监狱,奋斗,牺牲,忠诚,壮烈,领袖,烈士,胜利,工农,抗日,解放,建设……这里几乎聚集着中国革命的所有元素。聂真的一生贯穿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近百年征程,他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引领者和创造者。他们那一代共产党人以清醒的历史自觉,承担起沉重的时代使命,用巨大的奋斗牺牲,将一个繁荣富强、家国安康的共和国呈现给了我们。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尖庄红色文化延续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时期,是滑县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间跨度之长、涉及层级之高、人数之众、斗争牺牲之惨烈,都是非常罕见的。她见证了滑县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性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渗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刻的思想认识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虽然底蕴深厚,西尖庄红色文化却难掩现实的尴尬。其丰富内涵并不为大众所知,即使本村村民也知之不多、知之不详。反倒是滑县县志、党史军史、革命领导人亲历者的传记,确凿无疑的记载着西尖庄这段血与火的历史。硝烟逐渐远去,历史却不能尘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抢救这段红色历史文化,还原这一段悲壮的家国历史,缅怀铭记先烈的丰功伟绩,警示教育后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