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心悸怔忡的中医治疗

怔忡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证。甚于惊悸,发则心动悸跃不能自主。常常伴随有失眠、头晕、胸闷胸痛等症,现代医学常见于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

临床案例

李某,女,39岁。年10月20日初诊:自诉夜间心悸怔忡,难以入睡,蹲起后头晕,眼前发黑,多梦易醒,手脚怕冷,经期2~3天,月经量少,舌黯,面色萎黄,精神倦怠,经期腰酸,脱发,发质干,无口干口苦,大小便正常,舌黯淡,脉细弱。辩证为心虚怔忡,处方如下:

白附片60g(先煎)桂枝30g炙甘草30g生龙牡各30g(先煎)砂仁10g(后下)菟丝子30g巴戟天30g黄芪45g琥珀10g(研末冲)

7剂。加水毫升,煮取毫升,一日3次,一次毫升。饭后半小时服用。并嘱患者睡前用川红花、生姜、艾叶、花椒各适量煮水泡脚半小时。

年10月29日二诊:服完药后,夜间心悸怔忡、蹲起后头晕明显好转,手脚仍感怕冷,夜尿增多,多梦,舌质黯淡,脉沉弱。处方调整如下:

白附片60g(先煎)桂枝30g炙甘草15g生龙牡各30g(先煎)砂仁15g(后下)菟丝子30g巴戟天30g补骨脂30g黄芪45g煅磁石30g(先煎)硃茯神10g石菖蒲20g

7剂。

服完药后心慌好转,睡眠也可以,除了多梦,白天精神好,面部红润,无头晕,手脚怕冷减轻,经期4天,颜色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予以原方,加龙眼肉、酸枣仁各20g,以善后。

郑钦安《医学三书》谓:“此心阳不足,为阴邪所干也。夫心者,神之主也。心君气足,则百魅潜踪,心君气衰,则群阴并起。今病人心内怔忡,怔忡者,不安之象也。阳虚之人,心阳日亏,易为阴邪所侮,上侮故心不安,觉有忡之者,忡乃自下而上之谓,明明阴邪自下而上为殃,非大补心阳不可。方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再重加附子(桂枝一两白芍六钱龙骨四钱牡蛎四钱甘草二钱生姜五钱大枣六枚附子四钱)。……阳不调之人,用此方桂、甘、姜、枣宜重,稍加白芍以敛阴;阴不调之人,芍药、甘、枣宜重以调阴,少加桂以宣阳。阴阳两不足之人,分两平用,彼此不偏,此立法之苦心,亦变通之道。”明确指出了怔忡是由于心阳不足,阴邪上干所致,主张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阳虚重者,加附子温补心阳,以潜镇阴邪。笔者临床上常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常加以硃茯神、龙眼肉、酸枣仁、山萸肉等补益心血,其效更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l/1044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