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养生保健的意识逐渐提高。像“参”类名贵中药材,以前只有宫廷才有,如今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那么,是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吃“参”,不同的人适合吃什么“参”呢?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最常见的四种“参”。
人参、西洋参、党参以及太子参都是中药中的补品。虽均有补益之效,但又各具所长,临床应用不可混淆。
不同“参”的异同点
药名
相同功效
不同功效
人参
味甘,补气生津
性微温,大补元气、安神
西洋参
性凉,兼养阴、清热
党参
平补脾肺,养血
太子参
清补脾肺,养胃阴
人参
功效:补气、固脱、回阳、生津、益智、安神。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脾气虚弱所致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肺气虚弱引起的短气喘促;心气虚弱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及气虚欲脱、气短神疲、汗出肢冷、脉微欲绝所致的危重证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疲劳、抗应激、改善心功能、促进食欲和蛋白质合成、延缓衰老、提高记忆、促进造血、抗肿瘤及性激素样作用等。身体素质偏于虚寒的,患有气虚证时,应当选用人参,人参不仅能补气,而且还能温阳。但如果是实证、热证、体盛不虚者,则不宜用人参。人参补气之力胜于西洋参。
西洋参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气虚津亏伴有阴虚内热的各种证候,如肺脏虚热引起的久咳短气;肺肾虚热所致的咽干口噪、咳嗽气短、短气不足以息;心阴亏虚引起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胃津亏引起的口干口渴、大便微结、舌红苔少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西洋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应激、抗疲劳、降血糖、调血脂、改善心功能及促进唾液分泌等作用。西洋参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所以阴虚体质的人,患有气虚证时,适宜用西洋参。又因其性凉,故阳气不足、胃有寒湿病症的人不宜用西洋参。西洋参清热生津之力高于人参。
党参
功效:益气,生津,养血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及气血双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胃肠功能、改善肺功能、降血脂、调血脂、延缓衰老及提高记忆等作用。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不宜使用。补益脏腑气虚证时,可用党参代替人参,其作用缓和。
太子参
功效:补气生津。
临床多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多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具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肺损伤、抗心肌缺血、降血脂等作用。太子参又称“孩儿参”、“童参”,小儿及青少年选用太子参为好,因其药性缓和且无促使性早熟之弊。邪实而正气不虚者慎用。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弱于西洋参。
总之,不能盲目进补“参”类药材,最好能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服用哦!
推荐阅读“冬令进补”膏方节开始啦!医院关于继续全面禁止探视的公告速转!医院新院区“就诊指南”新鲜出炉~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