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茭山治一妇,气盛血少,火旺痰多,因事忤意,得怔忡之患,心惕惕然而惊,时发时止,清晨至晚,如此无度,每服镇心金石之药,愈不安。吴诊其脉,左弦而大,知血少火旺,右浮滑不匀,气盛痰多也。遂以温胆汤入海粉、苏子,数服而安。次以安神丸,常服全愈。
乾麟按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心悸怔忡一证,多见于心血管疾病,中医治之颇有效果,本例以脉候证,左脉弦大,诊为火旺,右脉浮滑,断为痰多,故取温胆汤治之而愈。笔者认为,既然有火,不如用黄连温胆汤,辅以仲景治悸基本方桂枝甘草汤更为适宜。程门雪氏在对《叶案存真》一书,叶天士治一例失血后心悸怔忡患者,重用酸枣仁、柏子仁、茯神、桂圆肉等,大为赏识,评注曰:“不用金石重镇药,见地极高,重镇则悸反甚,余屡试之”。上海近代名医朱锡祺氏也谓:“心率偏慢者,一般不用重镇平悸药。”诸多名医的临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曹振东
要仔細看了,我要想想平時診療時的偏差了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颜新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一、此案以女子怔忡为主证,左脉主阴,弦大提示血虚肝旺;右脉主气,浮滑不匀提示气分怫郁,痰热扰心,神失所安。虚实夹杂,所以单用重镇无效,此时若补益亦当无效。
二、舌苔未有记载,有关原因曾经讨论过。若苔白腻或黄腻则证据链更加完整。温胆或黄连温胆皆宜。黄连在此处清心、作引经药,或与干姜成辛开苦降之对。
三、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解温胆汤曰:“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胆温则遂其生发之性,所以临床上与情志郁勃有关的病投温胆汤常常取效。虽曰温胆,实则寒温并用,符合疾病病机复杂的特点。
四、海粉清热化痰,苏子降气,为佐使。
五、病势稍安,再投安神补益,进退得当。
曹振东
更新晰了,蘇子降氣降火
颜新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苏子镇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小心得:从行文来看,此案先言体质状态,以脉得知;次言病由,乃因七情引动;再述病名病状,参考前医方药疗效。诊治辨其标本虚实,丸汤结合,治有先后。
颜乾麟主任总结
心病宜温,治疗怔忡当以温阳为主,辅以安神、利水、活血、清心之品,正如清代齐秉慧《齐氏医案》谓:“盖心下悸,心下有水气;胁下悸者,胁下有水气;脐下悸者,脐下有水气,皆阴气挟水而动,法主扶阳以御阴,补土以逐水。”前贤朱锡祺也认为:“伤寒论中凡用治心悸、冲逆的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桂枝加桂汤及炙甘草汤,都主用桂枝和甘草,可见二药相伍,治疗心动悸,是张仲景的成熟经验。”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