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如何治疗失眠1失眠辩证治疗

如何治疗失眠,字数/页数:25K/97页。

打赏编者即可获得,本电子书PDF格式。

(节选第一章1、2节)

一、失眠辩证治疗

2、“六字型”分辨失眠

在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把不寐的辨证分型也分为了五型,分别是肝郁化火证、痰热内阻证、阴虚火旺(手脚心都热,觉得嘴巴干、口干)、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稍微碰到点动静马上就一惊,或者是有人叫他,一拍就马上吓了一跳)。

根据统计分析,将失眠分为六型,分别是心脾两虚、胆火上扰、脾胃不和、心肾不交、痰湿瘀阻、肝郁化火,并且,将这六型提炼为6个字,即使是一个中医的小白,也能很快掌握。

1、悸

对应心脾两虚证。表现为面色少华或萎黄(就是气色不好)、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多梦、易醒,醒后又难以入睡,倦怠神疲,食少腹胀,或者便溏、大便不成形,舌淡白,脉细。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如果心血不足,不能够奉养心神,肯定有神不安舍,神不安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易醒,醒了以后又很难再入睡。因为脾游益精气,气血亏虚不能够上荣于面,所以面色不好。如果气血不足,进一步影响到大脑,清阳不升,从而就会出现头晕目眩。

因为心血不足,所以心脏要增加跳动次数来蹦出更多的血,或者是抽更多的血,所以就会心悸。脾虚的人吃得少,但是肚子还胀,大便不成形。

常见于性格敏感的人群。他们平常对一些小事、小的这个变化都很敏感。这种人的睡眠跟正常人虽然相差不大,但是经常说自己睡眠不足,一有小事就烦心,烦心以后就会出现睡眠不好的情况,并且这种人平时就格外注重自己的身体情况,稍微睡不好觉,就觉得病了。

调理性格敏感的失眠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选用中成药归脾丸、五味子糖浆(还有一种叫复方五味子糖浆)。

2、烦

对应心肾不交证。表现为心烦不能睡觉,入睡困难,睡梦纷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有的时候会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偏细、快)。

肾阴不足,肾阴是水,水不能上济于心。心在上,水在下,肾水不能够上济于心,从而心火上炎,不能下交于肾。

心火独亢,心火如果一直很亢奋,心神也会不安,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入睡很难,或者是老做梦,各种各样的、乱七八糟的梦。手少阴心经「上挟咽,系目系」,会出现咽干口渴的情况,同时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口舌生疮的情况。

如果肾水不足,肾精亏虚,髓海失充,所以就会出现失眠。腰为肾之腑,肾是主骨的,如果肾精亏虚,肾水不足,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腰膝酸软的情况。

常见于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较大的人群。这类人每天忙于工作学习,早出晚归,生活节奏也比较紧张,生活的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大。这样的话在忙碌当中特别容易消耗元气,元气消耗多了以后,心肾功能失调。

对于这一类人群,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选用中成药包括黄连阿胶汤、交泰丸、六味地黄丸,另外也可以天王补心丹。

3、躁

对应胆热扰心证。表现为躁热扰心,心烦梦多,口苦,恶心,头重,目眩,看不清东西,阵阵急躁(一阵一阵的觉得很急躁),不想吃饭,躺下床以后久久不睡,或者睡着了又像没睡着。梦绕纷纭,早上起不了床,早上特别累,使劲挣扎,都觉得还在梦里面,梦魇一样,眼睛睁不开。舌质偏红,舌苔发黄,并且有点发腻。

胆热上扰心神,失眠多梦,因为胆是中正之官,如果失了中正之官的作用以后,胆汁不能够正常分泌,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恶心、不想吃饭的情况。清气被蒙,头重目眩,大家都知道胆经是上行于头部,循经而上。

常见于追求时尚喜好夜生活的人群。每天晚上唱歌、跳舞、泡酒吧、打麻将、玩电脑、玩手机,或者出去应酬等等,不到一两点钟是上不了床的。

十二经都有自己作用的时间,胆经也有它气血旺的时间,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恰恰是胆经作用的时间。这个点不睡觉,胆经该作用的时候,你还在做别的,没有让它得到很好的休息,长此以往胆经会失调。胆经失调,睡眠的节律就会出现紊乱,会发生失眠。

针对喜欢夜生活的人,可以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两种中成药,一种是黄连温胆汤,黄连清心火,温胆汤清肝热;另一种是疏肝和胃丸。如果有肠胃症状,可以用这两个药,包括上面提到的几种中成药。

4、闷

痰湿累积到心经,痰湿累心会导致闷这个症状的出现。表现为胃脘不适(胃不舒服),睡下去以后睡得不沉,吃饭不想吃,嗳气,有时候还会恶心,想吐,肚子胀,肠鸣,大便黏腻不爽,或者是便秘,舌苔黄腻,脉偏沉。

饮食不节(吃饭没有节制)会导致食物当中的糟粕壅滞中焦,停留在中焦脾胃,从而导致胃气不往下降,脾升清的功能也会失调(人体是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是心肺,中焦是脾胃,下焦是肝肾)。中焦堵住了,相当于我们堵车一样,在第一道红绿灯出了交通事故,中间不通了,那肯定走不动了。

常见于经营管理人群。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经常在晚上出席宴会,吃了太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给胃肠道的负担大大地增加了。胃肠道负担增加,胃动力不足,消化不完全,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和酸性代谢产物,即痰湿。「胃不和则寐不安」或者「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过度,食不消化,郁而化火,热扰心神导致了失眠。

对于这类人群,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中成药,一种是保和丸,另外一种是越鞠保和丸,还有一个是针对儿童睡眠不安的,叫大山楂丸,还可以吃小儿七星茶。

检测方法

因为痰湿、胃纳过量导致的睡眠,有一个很简单的检测方法。

平躺,用拇指顺着剑突的位置,也就是膻中穴下边一点甚至剑突的位置,慢慢往下推,推到肚脐眼神阙穴。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发现个别人这个地方有结节,或者是有硬结,有突出,有条索状,即是此型。

5、怯

对应心胆气虚证。表现为虚烦不眠,总觉得心烦、睡不着,多梦易醒,胆怯易惊,每天都心神不定,老是叹气,面色不华,胸胁部不适(胸胁两侧感觉不舒服)。

心胆气虚以后,谋虑不决,处事易惊,神魂不安,所以会出现多梦、易醒的情况,容易惊到。因为肝和胆是相表里的关系,胆病累肝,所以胸胁部不适就容易叹气,时间久以后气血不足,面色不华。

常见于中年的家庭妇女。人到中年,诸事不遂,上有老下有小,导致了情感紧张,疑虑重重,神志不宁,从而出现失眠这个情况。

对于此类人,可以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中成药是安神定志丸。

6、怒

对应肝火扰心证。脾气急,容易发怒,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不思饮食,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起泡沫,舌红,苔黄,脉弦。

情志不畅会伤肝,肝郁化火,内扰心神,夜不能寐。因为肝开窍于目,所以目赤耳鸣、头晕、头胀。肝郁化火以后伤阴,所以会口干、口苦、便秘、小便黄等。肝火还会犯胃,就是「木克土」,这个时候就会不思饮食。

常见于境遇变化人群。就是近况发生了变化的一类人。俗话说的好,「人生无常」,名誉、地位、财帛、酒色都如乌飞兔走,白驹过隙,可怜可叹。很多人突逢变故以后,心理上很难适从,不去主动、积极地去面对,反而是怨天尤人,或者是打不开心结,看啥都不顺眼,这个时候就会导致肝火盛。

这种情况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也可以用酸枣仁汤加减也可以。

3、其他类型的失眠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类型以外,还有几种不同的失眠类型。

1.病因性的失眠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椎病,或者是动脉硬化、脑梗、脑萎缩等。

临床表现是早醒,醒后难以入睡,这些病人在治疗失眠症状的同时应该兼顾其原发病证,原发病治愈了以后也就能睡着觉,这是一种病因性的。

2.药原性的失眠

因为患了慢性疾病,长期服用一些西药,比如长期服用高血压药,或者是结核病人服用的抗结核药,这些化学药品会影响睡眠,只能调整用药才能够解决失眠的问题。

3.安眠药依赖的失眠

一般服用镇静催眠药最好是在四周之内,不要长期服用,但是很多人是觉得有用,所以摆脱不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长期地使用安眠药,结果导致产生药物依赖了。

这种情况必须配合中药,一边把中药的力量加上,一边减安眠药,这样的话也有摆脱安眠药依赖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

--

失眠,和肾气虚,肾亏,肾阴不足,肾阳不足,心肾不交,肾好睡眠就好

2、不寐(失眠)的辨证论治

失眠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因而颇受欢迎。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素问·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古今医统大全·不得卧》较详细地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对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认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个方面。《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后,阴气未复,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为邪人表也。”

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由于其他疾病而影响睡眠者,不属本篇讨论范围;.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1.情志所伤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即《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

2.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如《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或由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热,扰动心神而不眠。或由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失眠。

3.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等,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4.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素体阴盛,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亦有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如《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所说:“有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

综上所述,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其基本病机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所养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进而导致心神不安两方面为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失眠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但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故清代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失眠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候特征。其中睡眠时间不足者可表现为人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严重者甚至彻夜不寐。睡眠深度不够者常表现为夜间时醒时寐,寐则不酣,或夜寐梦多。由于睡眠时间及深度质量的不够,致使醒后不能消除波劳,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宁等。由于个体差异,对睡眠时间和质量的要求亦不相同,故临床判断失眠不仅要根据睡眠的时间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以能否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依据。

1.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辨证要点

1.辨脏腑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但与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相关。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遇事易惊,多梦易醒,多为心胆气虚;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心神被扰;胸闷,头重目眩,多为痰热内扰心神;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神不安等。

2.辨虚实失眠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治疗原则

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辅以安神定志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安神定志法的使用要结合临床,分别选用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具体治法,并注意配合精神治疗,以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分证论治

1、心火偏亢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

方中朱砂性寒可胜热,重镇安神;黄连清心泻火除烦;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养阴以配阳。可加黄芩、山栀、连翘,加强本方清心泻火之功。本方宜改丸为汤,朱砂用少量冲服。

若胸中懊侬,胸闷泛恶,加豆豉、竹茹,宜通胸中郁火;若便秘溲赤,加大黄、淡竹叶、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

2、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昂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木通、车前子利小便而清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柔肝;甘草和中。可加朱茯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若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

3、痰热内扰

症状: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方中半夏、陈皮、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化痰;枳实理气和胃降逆;黄连清心泻火。

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安神定志。

若实热顽痰内扰,经久不寐,或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4、胃气失和

症状:不寐,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或见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

治法:和胃化滞,宁心安神。

方药:保和丸。

方中山楂、神曲助消化,消食滞;半夏、陈皮、茯苓降逆和胃;莱菔子消食导滞;连翘散食滞所致的郁热。可加远志、柏子仁、夜交藤以宁心安神。

5、阴虚火旺

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黄连、黄芩直折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养阴血。两方共奏滋阴降火之效。若心烦心悸,梦遗失精,可加肉桂引火归元,与黄连共用即为交泰丸以交通心肾,则心神可安。

6、心脾两虚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

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当归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若心血不足,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失眠较重,加五味子、柏子仁有助养心宁神,或加夜交藤、合欢皮、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若脘闷、纳呆、苔腻,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

若产后虚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觥白,易疲劳,舌淡,脉细弱,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多属气血不足,治宜养血安神,亦可用归脾汤合酸枣仁汤。

7、心胆气虚

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前方重于镇惊安神,后方偏于养血清热除烦,合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热而定惊;安神宁心。方中人参益心胆之气;茯苓、茯神、远志化痰宁心;龙齿、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酸枣仁养肝、安神、宁心;知母泻热除烦;川芎调血安神。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失眠一病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外,大多属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治疗难以速效,而且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易使病情更加复杂。属心脾两虚证者,如饮食不当;或过用滋腻之晶,易致脾虚加重,化源不足,气血更虚,又食滞内停,往往导致虚实错杂。

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不经常熬夜,睡前不饮浓茶、咖啡和抽烟等,保持心情愉快及加强体质锻炼等对失眠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本病因属心神病变,故尤应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喜恶有节,解除忧思焦虑,保持精神舒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改善睡眠环境;劳逸结合等,对于提高治疗失眠的效果,改善体质及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均有促进作用。

失眠多为情志所伤,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引起阴阳失调,阳不人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实之分,且虚多实少。其实证者,多因心火偏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失和,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治当清心泻火,清肝泻火,清化痰热,和中导滞,佐以安神宁心,常用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保和丸等。其虚证者,多由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引起心神失养所致,治当滋阴降火,补益心脾,益气镇惊,佐以养心安神,常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归脾汤、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等。

[附] 健忘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亦称“喜忘”、“善忘”。历代医家认为本证多与心脾亏虚,肾精不足有关,亦有因气血逆乱,痰浊上扰所致。《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指出:“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肾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健忘证治》曰:“脾主意与思,意者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今脾受病,则意舍不清,心神不宁,使人健忘,尽心力思量不来者,是也。

可见本病多由心脾不足,肾精虚衰所致。心主血,脾生血,肾主精髓,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则阴血暗损;房事不节,则精亏髓减,脑失所养,皆令人健忘。高年神衰,亦多血虚、精少而健忘。气血逆乱,痰浊上扰亦可引起健忘,如《素问·调经论》说:“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丹溪心法·健忘》则认为“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健忘以虚证居多,如思虑过度,阴血损耗,劳伤心脾,化生无源,心脑失养;或久病损伤精血,脑髓不充;或年迈气血亏虚,肾精亏虚,心脑失养均可导致健忘。实证则见于情志不遂,痰浊上蒙所致。其病位在心脑,但与脾肾关系密切。

本篇所讨论的健忘是指后天失养,脑力渐致衰弱者。先天不足,生性愚钝的健忘不属于此范围。

健忘的主要证治如下:

1、心脾不足

症状: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舌淡,脉细。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

本方具有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的作用。

2、肾精亏耗

症状:健忘,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治法:补肾益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加酸枣仁、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养心安神开窍。若兼肾阳虚者加鹿角胶、肉苁蓉、巴戟天、紫河车,以阴阳同补,填精补脑。

3、痰浊上扰

症状:健忘,头晕,胸闷,呕恶,苔黄腻,脉滑。

治法:降逆化痰开窍。

方药:温胆汤加味。

温胆汤健脾化痰,理气降逆,加石菖蒲、郁金开窍解郁。

4、肝郁气滞

症状:健忘心悸,胸闷胁胀,易怒,喜太息,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开窍。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疏肝散疏肝养肝,理气活血解郁,加郁金、石菖蒲解郁开窍。

《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古今医统大全·不得卧》:“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躁,便不成寐,此宜快脾发郁,清痰抑火之法也”。

《景岳全书·不寐》:“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景岳全书·不寐》引徐东皋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者,亦不得眠。……有体气素盛偶为痰火所致,不得眠者,宜先用滚痰丸,次用安神丸清心凉膈之类。有体素弱,或因过劳,或因病后,此为不足,宜用养血安神之类。凡病后及妇人产后不得眠者,此皆气虚而心脾二脏不足,虽有痰火,亦不宜过于攻,治仍当以补养为君,或佐以清痰降火之药。”

《类证治裁·不寐》:“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

《灵枢·大惑论》:“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重订严氏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夫健忘者,常常喜忘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宁,思则得之矣。”

《丹溪心法·健忘》:“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戴云: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为病名,非比生成之愚顽不知人事者。……此证皆由忧思过度,损其心胞,以致神舍不清,遇事多忘,乃思虑过度,病在心脾。治之以归脾汤,须兼理心脾,神宁意定,其证自除也。”

-------------END-------------

往期内容:

28天速学英语:终章(第28天)

常用成语翻译(精选)

英文谚语(译汉)汇总8:终章

初中必考英语(重点和经典句型)

高中必学英语常考熟词和词组

初中英语语法(复习资料)3:介词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个)

歇后语精选1

现代汉语词性辨析及词性的变化(终章)

英语语法讲义10:动词和独立主格(终章)

清末民初启蒙教材《字课图说》简介

[连载]启蒙教材《字课图说》卷二(终)

[连载]启蒙教材《字课图说》卷三(终)

[连载]启蒙教材《字课图说》卷四(终)

谚语汇萃三(终)

《食疗养生食谱》节选4

《中医入门浅析》节选4

文/编辑:Sky

欢迎







































白癜风吃什么药
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bn/507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