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朝
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节气三侯
我国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二、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节气衍生
农民丰收节
今天也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中国亿万农民庆祝丰收成果、分享丰收喜悦的节日,也是全国人民祈愿五谷丰登、祈福国泰民安的节日。今年的主题是“庆丰收,感党恩”。
“又是一年秋分时,暑去秋来收获忙。果实累累满山林,遍地金黄谷满仓。”一片绿、一片红、一片金黄,丹桂飘香,蟹肥菊黄,一派稼禾覆盖大地的丰收景象。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忙碌的农民,喜笑颜开,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丰收节来了!”
因为疫情居家上网课的原因,小草也目睹了农民伯伯丰收的场景,自己也参与了其中,满眼望去到处一片金黄,充满稻香的味道。这是大自然给农民伯伯最珍贵的馈赠!
节气中药
秋分,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意味深秋时节的开始,那么秋分养生吃什么?秋分养生有什么注意事项?跟我们一起看看吧!秋分养生吃什么?秋分养生有什么注意事项?来和小草一起探索中药的奥秘!
温馨提示
1、防秋“燥”,护阴津
“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
2、早起早睡
秋天容易感到困乏,每到周末的时候,不少人可能会选择睡懒觉,但专家认为,秋天更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
3、加强运动
秋天人们可以参加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还能增强体质,增进机体的耐寒抗病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加大脑皮层的灵活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
4、适度饮水
秋季应多喝开水、淡茶等,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尤其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时,要少量频饮,而不要一口气喝得太多。研究发现,此法既可使人体津液得以补偿,对内脏也没有损害。
5、调节饮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对身体的保健功效同样不可忽视。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功效。
中药知识?百合
性寒,味甘。归心经、肺经。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
中药知识?大枣
甘,温。归脾、胃经。
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
中药知识?枸杞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食用枸杞可以扶正固本和扶正怯邪,增强机体机能、促进健康恢复,并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此阻挡病邪的侵害。
药食同源
接下来和小草一起来探讨一下秋天怎样吃更健康。药食同源是我们中医重要的思想,吃的健康,才能更健康!
秋天有什么养生又美味的食物
万能的小草,给我推荐一些!
!
好的,等一下
!
emm···
点击叹号重新发送
山药排骨汤是个不错的选择哦!还可食用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阴润燥。
请领走,秋日美食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No8
多戳几下看看!
秋天,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因此,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秋天,气候凉爽。按中医来讲五脏属肺,食物的五味中辛味散肺气之郁,应当“平补”。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从中吸取营养,输布全身,保持旺盛活力,减少疾病,推迟衰老。因此可食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阴润燥。
图文排版:陈丽萍
图文审核:胡春月吴翻
统筹编辑:胡春月
责任编辑:邢瑶
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声明:“豫见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