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失眠反复难消除,你需要先知道这些中医道理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你是否也常常失眠!

对于现在人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失眠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奢侈品

《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指出,年国民的平均睡眠时长为6.92小时,经常失眠的人群占比增长至36.1%,其中年轻人的睡眠问题更为突出,有69.3%的“90后”会在23:00之后入睡,当下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睡不好,可能是焦虑、生气、悲伤等心理因素或情绪引起,也可能跟疾病、服用药物有关。

对于中医来说的话,失眠的病机,可以简单概括为“阴阳失和,阳不入阴”八个字。

人体阳气的过度兴奋或者阳气过度的抑制或过度的亏虚,都不利于入睡,同时人体阴液的过度亏虚或者阴气太盛,也不容易入睡。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受损,痰热上扰,胃失和降,胃不和则卧不安

第二,情志失常,包括暴怒伤肝,喜笑无度。惊恐过度。五志过极化火。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邪扰心神。

第三,劳逸失调,劳倦思虑太过伤脾,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

第四,病后体虚造成的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或阴阳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导致心神不宁

中医临床将失眠分为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常见。

分证论治:心火偏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失和、心脾两虚

1.心火偏亢

症状:

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

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2.肝郁化火

症状:

急躁昂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

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3.痰热内扰

症状:

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4.胃气失和

症状:

不寐,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或见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

治法:

和胃化滞,宁心安神。

5.心脾两虚

症状: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

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本文审核专家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bn/1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