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阳虚证。阳虚证多见于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补心阳、温脾阳的药物参见温里药。肾阳为元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
肾阳不足
阳虚诸证往往与肾阳不足有关。肾阳虚可见肢寒畏冷、腰膝酸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白带清稀、遗尿尿频、小便清长等。上述证候均可用补肾阳的药物治疗。
肾气不足
对于肾不纳气、呼多吸少的肾虚作喘,肾阳虚、气化不利、阳虚水泛的水肿,因肾火衰微而不能温运脾土的五更泄泻等,也须选用补阳药治疗。
鹿茸
甘咸而温。入肝肾而经。
补督脉,助肾阳,生精髓,强筋骨。
2、补阴药用于治疗阴虚证。阴虚证主要见于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肺阴虚
见干咳少痰,或咯痰带血、口干舌燥、咽痛音哑等症。可选用补阴药治疗。
胃阴虚
胃阴虚多见舌绛苔剥、咽干口渴、纳呆不饥、胃中嘈杂、呕哕,或大便燥结等,可选用补阴药治疗。
肝阴虚
肝阴虚多见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眩晕等症,可选用补阴药治疗。
肾阴虚
肾阴虚常见腰膝酸软、遗精滑泄、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等,可选用补阴药治疗。
石斛
甘而微寒。入肺胃肾经。
滋阴,养胃,生津。
3、补气药用于治疗气虚证。气虚证主要见于肺气虚和脾气虚。
肺气虚
则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易出虚汗。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选用补气药治疗。
脾气虚
则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甚则浮肿脱肛等。可选用补气药治疗。
元气虚
因大吐、大泻、大失血、大病所致的元气极虚、脉微欲绝,或汗出肢冷的亡阳厥脱证,也可配其他回阳救逆药来补气固脱。
人参
甘,平。入脾、肺经。
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4、补血药用于治疗血虚证。血虚证主要见于心血虚和肝血虚。
心血虚
常见面色不华、唇舌色淡、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或出现结、代脉。可选用补血药治疗。
肝血虚
常见面色萎黄、指甲苍白、眩晕耳鸣、视物昏花、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经闭等。因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对一些肾精不足者,也常配用补血药。
当归
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中医3个方子从肝治心,藏神!睡不着,就是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老中医帮您开方暖阳气、散寒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