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心主血脉和心藏神。
血,指血液,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脉,指经脉,为气血运行的通路。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道内运行和生成,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以营养全身。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心气充沛,强健有力,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全身脏腑的功能活动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脉搏均匀和缓有力,舌淡红润而光泽。
如果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既可表现为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弱,血液不能输送到全身,则可见心慌,面色口唇苍白、脉细无力;严重者心气虚弱,推动血液运动减弱,导致血液瘀阻,可见心悸、心前区憋闷疼痛,面色晦暗无华,口唇青紫。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脾主统血,脾主升清。
所谓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布散、转化的过程。“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均说明了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以化生血液,而在这个过程中,脾在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学认为,脾运化水谷的功能,主要全依赖于脾气。
只有脾气强健,人体摄入的水谷精微物质才能得到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转化为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然后通过脾将其输送脏腑、经络、四肢以及皮毛筋肉等,以营养周身,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若脾气虚损,运化水谷的功能减弱,则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而出现腹胀、腹泻、饮食不佳,面黄肌瘦,困倦乏力等。
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人体摄入的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的能力减弱,将导致气血化生不足,人体正气虚损从而易变生它病,正如《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言:“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也”。
明白了心与脾各自的生理功能后,那么对于心脾两虚的理解也就容易了。心脾两虚属于两个脏腑病变并见。
心脾两虚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怔忡、头晕、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或见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沥不尽、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
当人们因久病失调,思虑过度;或因饮食不节,损伤到脾胃,导致生化不足;或因慢性失血,血亏气耗,最终将会导致心脾两虚。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心情的调节,注意脾胃的保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