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脾胃调,百病安长夏祛湿健脾经,人人都

长夏养生,自脾胃始

长夏是湿热交困的时期。在中医看来五行属土,长夏也主化,正是吸收水谷精微,强壮脾胃的好时节。

《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脾主长夏,人和自然相通,人体的脾也属土,应长夏,长夏天气潮湿,湿气通于脾,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脾虚、湿重的情况。

中医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而脾喜燥恶湿,最怕湿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邪的出现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而脾胃机能衰弱,也会进一步加重脾湿的问题。

来源:soogif湿邪存在人体不同部位的表现

湿邪存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表现。

如在体表时,可以出现肢体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皮肤瘙痒等症。进一步侵入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

侵犯头部可出现头重如裹,头晕脑胀,没精神.

湿阻胸腹部表现为胸闷腹胀,大腹便便,胃口不开没食欲,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或想吃重口味的饮食。

湿性趋下,还可出现小腿肚发酸发肿,小便不利,大便不爽。如果大便黏腻,不成形,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这是很典型的体内有湿,消化吸收功能异常的表现。

如果你照镜子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头胖,舌头边缘有明显的齿痕,口水发粘,那就说明你体内的湿气太重了。很多还常伴有面色晦暗发黄,早晨起床眼皮浮肿,眼袋明显,色斑加重。

湿邪真正的危害

上面说的湿邪症状还只是初期表现,真正的危害还在后面。

脾主健运,运化水液,是水液代谢的中间环节。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湿邪会困缚住我们的气机,气转不开了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重浊的东西就容易在身体沉积下来。

比如最常见的肥胖,肥人多痰湿。进一步变成三高,结节,囊肿等等。

痰湿分不开,是体内的死水,无处不到。或停滞于肺,或留聚胃肠,或凝阻胸膈,或客于四肢经络、遍身上下。为嗽,为喘,为呕,为恶,为痞隔壅塞,为嘈杂怔忡,为眩晕,为心悸,为癫狂,为寒热,为痛肿。

现代人体质偏湿的人是非常多的

健运脾胃,祛痰化湿

防患于未然是非常必要的

健脾除湿要注意两点

一种是要给出路:很多人体内湿气成灾,气机壅塞,我们要疏通气机,打开窗户,及时疏导打扫掉堆积的湿邪.

一种是要从根本上振奋脾胃的力量,从来源上彻底截断湿气的生成。

利湿灸此二穴

艾灸对于祛除寒邪水饮湿浊有很好的效果,三伏天期间大家也可以对症选择三伏灸。穴位选择可以考虑:丰隆穴,阴陵泉,再加一个强壮大穴足三里穴。

艾灸属于《伤寒论》提到的火攻之一,是祛邪法,能调动身体的气血来帮助祛寒邪、水饮、湿气、痰浊,加上三伏阳气旺盛,夏季人体肌肤腠理开泄的好时机,也更有利于湿浊排出。所以在夏季调治脾胃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抓带脉

《甲乙经》: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主之。

《难经。二十九难》: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带脉是人体循行距离最短但却非常重要的经脉,横行环腰,绕身一周,就像人体与生俱来的一条“腰带”,起到“约束诸经”的作用,足之三阴经、三阳经及阴阳二蹻脉皆受带脉的约束。

如果带脉出了问题,即中医上所说的“带脉不引”,女性就可能出现妇科病症,包括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刺激带脉通瘀滞化痰浊,减腰腹部的赘肉,还可以止白带暖宫和治便秘。

注意经期和孕期勿做。

如何找带脉?可以从腋窝中点往下画一条垂线,和肚脐这个水平线相交的这个点就是带脉穴。

抓带脉方法:两个手张开,拇指和四指分开,然后把虎口卡在带脉这个位置,最好要卡紧,您习惯拇指在前也行,四指在前也行,都可以;然后拇指和四指用力往中间抓,把肉抓起来之后再往两边拉,这左右手都可以同时做,两边拉。这种动作,拉出去一下,这叫完成一次。

脾胃好了,气血充盈了,五脏才会调和,人整体的状况也才能非常好,不容易生病。反过来如果脾胃损伤的话,外邪乘虚而入则百病生。所以说要好好保护你的脾胃,这是全身健康的第一步。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b/852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