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金匮肾气丸这么强大

导读

金匮肾气丸始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又名八味地黄丸,因《济生方》中将桂枝改为桂心,后世又称之为附桂八味丸。金匮肾气丸一直受历代医家重视,开创了治疗肾虚证的先河,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各科均取得了显著疗效。李延教授常用于治疗心悸、喘证、泄泻、水肿、眩晕等,临床效果甚佳。心悸

陈某,男,51岁,年3月15日初诊。

阵发性心悸两年余。医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I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曾口服宁心宝,心悸虽有缓解,但时感乏力,气短,畏寒,腰酸。

诊见:心悸,形寒肢冷。舌质暗,脉沉迟。

诊断:心悸。

证属:心肾阳虚。

方药:金匮肾气汤加减。

处方:熟地20g,山茱萸25g,山药15g,泽泻15g,茯苓15g,丹皮20g,桂枝10g,制附子10g,人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5g。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心悸症状明显减轻,畏寒、腰酸逐渐消失。

附子减至5g,续服10剂加以巩固。

本案西医属慢性心律失常,多采用保守治疗。中医根据其主症,将本病归为“心悸”“虚劳”等范畴。《类证治裁》有云:“怔忡……无不由肾精之虚也,昔人论阳统于阴,心本于肾,上下不安者由乎下,心气虚者因乎精,此精气互根,君相相资之理固然矣。”说明肾之真阴、真阳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失所养,发为心悸、怔忡之症。故本案在金匮肾气汤基础上合以生脉散,达到阴阳并补、心肾相交之目的。

喘证

沈某,女,46岁,年9月15日初诊。

喘促、憋闷1月余。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此次就诊1个月前曾患感冒,其后一直未彻底好转,并呈逐渐加重趋势,直至喘促,不能平卧。

诊见:咳吐白色黏痰,遇寒则重。舌质淡,苔厚腻,脉沉细。

诊断:喘证。

证属:肾不纳气之虚喘。

方药:金匮肾气汤加减。

处方:熟地30g,山药25g,山茱萸15g,丹皮10g,泽泻20g,茯苓20g,肉桂10g,制附子10g,炙麻黄5g。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服后喘憋症状明显缓解,续服7剂,服法同前。

后改服金匮肾气丸以巩固疗效。

肺主气之呼,肾主气之纳。肾脏亏虚则无权摄纳,不能引气归原,阴阳不相顺接。故治以滋肾水,壮肾阳,是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是也。再佐以化痰祛湿之品以清气道,使肺之宣肃无阻,终使肺肾得健,纳气得畅矣。

泄泻

姜某,男,78岁,年11月20日初诊。

泄泻便稀半年余,每日少则2次,多则5次,时伴下腹不适,便后缓解。多次做便常规、结肠镜等检查,未发现感染及溃疡性病变,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诊见:上症伴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心悸、气短等症。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

诊断:泄泻。

证属:脾肾阳虚。

方药:金匮肾气汤加减。

处方:熟地20g,山药15g,山萸肉15g,泽泻15g,茯苓15g,丹皮10g,肉桂15g,制附子10g,黄芪20g,补骨脂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药后腹泻渐止,大便日行1次,便质成形,嘱其常服金匮肾气丸巩固治疗。

本案乃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而致的泄泻,治疗恰如《医宗必读》所谓:“肾主二便,封藏之本,虽属水,真阳寓焉……此火一衰,何以运行三焦,腐熟五谷乎?故积虚者必兼寒,脾虚必补肾,经云:‘寒者温之’是也。”

水肿

朱某,男,72岁,年8月10日初诊。

5年前因尿道梗阻而行尿路改道术,近半个月开始出现双下肢浮肿,小便量少。且加重时常伴恶心呕吐,以致食水难进。曾做检查示:肾功能改变,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完全代偿期”。

诊见:面色白,神疲无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滑,脉沉细。

诊断:水肿。

证属:脾肾阳虚,痰浊中阻。

方药:金匮肾气汤加减。

处方:熟地20g,山茱萸15g,山药20g,泽泻15g,茯苓20g,丹皮15g,陈皮15g,半夏15g,薏苡仁20g,肉桂10g,制附子5g。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药后水肿减轻,可进食少许流质食物,呕吐1次。继服7剂,纳食增加,呕吐消失。

本案乃水道不通,侵于肌肤而为肿,上犯于脾胃而为呕。而水之不化是因气化失司使然,正如《内经》所谓:“气化始能出矣。”故水邪之所以为患与气之虚弱关系密切。《景岳全书》亦云:“今凡病气虚而闭者,必以真阳下竭。”金匮肾气正对此证矣。

眩晕

毕某,男,68岁,年7月15日初诊。

头晕伴耳鸣反复发作两年。就诊时头晕眼花,耳中鸣响。自诉平素健忘少寐,腰酸膝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

诊见:头晕耳鸣,视物昏花。舌质淡,苔白,脉沉迟。头部CT检查示:脑退变,脑萎缩。

诊断:眩晕。

证属:肾精不足,肾阳亏虚。

方药:金匮肾气汤加减。

处方:熟地20g,山药15g,山萸肉15g,泽泻15g,茯苓15g,丹皮20g,肉桂10g,制附子10g,川牛膝2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药后头晕明显缓解,继服14剂,诸症皆消。

  肾乃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为元神之府,髓之海。年迈体虚,则肾精渐亏;髓海不足,则脑府失充,元神失用。正如《灵枢·海论》所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故用金匮肾气汤温补肾阳,益精填髓,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诸症皆去矣。

  本方用于治疗肾阴不足、精血亏虚之证,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佐以肉桂、附子蒸腾肾阴,以化肾气,调节诸脏腑功能。肉桂又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故肾精得补,肾气得化,诸症必除。

本文选自《李延学术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吴限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ssnowman.com/zzb/382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