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为病名,首见于《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中“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后人将捕之也”,是心悸的一种,是指多因久病体虚、心脏受损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或邪毒、痰饮、瘀血阻滞心脉,日久导致心失濡养,心脉不畅,从而引起的心中剔剔不安,不能自控的一种病证,常和惊悸合并称为心悸。
姚某,男,56岁。
患胃癌手术切除后,一年来,善惊易恐,心中惕惕,稍劳即发。发作时心脏蓦然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经检查,未发现心脏有病理性改变,某医院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近日因劳又发一次,发时自数脉搏达次/分,已是卧床一周,两天彻夜不眠。
观其神情紧张,自觉心脏摇摆不定,坐卧不安,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乃虚数。细缕脉证,病系征忡,由遇险临危,心神不能自主而到。
治拟养心镇惊,安神定志。方用生脉散合安神定志丸加味。
药用∶
太子参12克,麦冬6克,五味子3克,云苓10克,茯神1克,远志9克,石菖蒲6克,龙齿15克(先煎)。大枣3克,柏子仁10克,枣仁10克。
守方连进十五剂,神定心安,夜寐正常,已思饮食,且可下床活动,做简单家务。原方迭服十五剂,脉乃和缓,心率80次/分,诸恙悉除。嘱劳逸适度,常服龙眼肉、大枣、莲肉,食养善后。
〔按语〕《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惊则气乱,心神不宁,故见怔忡心悸,坐卧不安,梦寐不宁;神不安志不宁,意不定,致脾胃运化失常,因而饮食少思。而以养心定志入手,使心神得安,诸症不难迎刃而解。真可谓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