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的战役已经打响。二轮复习较一轮复习更为全面,也更注重与试题考点的结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开展二轮复习,青竹医考为大家准备了《真题节节高》。每篇推文解析20道试题,与课本紧密结合,我们只看考点![目前暂时不定期更新,每期文末附有往期回顾]
”年中医综合(第二期)
21
药物功效主治
治疗麻风疥癣,宜选用的药物是
A.木瓜B.乌梢蛇
C.川乌D.威灵仙
参考答案:B
青竹解析:乌梢蛇功能祛风、通络、止痉,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小儿惊风,破伤风,痉挛抽搐;麻风,疥癣。[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皆为适宜]
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脚气浮肿常用药
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治寒湿痹痛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痹痛[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骾——治风湿痹痛要药
22
药物功效主治对比
萹蓄、地肤子功效的共同点是
A.利尿通淋,止血
B.利尿通淋,止咳
C.利尿通淋,止泻
D.利尿通淋,止痒
参考答案:D
青竹解析: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仅看功效,似乎地肤子不具备“利尿通淋”作用,但实质上地肤子苦寒降泄,是通过清利下焦湿热(手段),达到利尿通淋(结果)的作用]
注:萹蓄善“杀三虫”,即蛔虫、蛲虫与钩虫。
23
药物功效
玫瑰花的功效是
A.疏肝解郁,和血止痛
B.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C.理气和中,醒脾开胃
D.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参考答案:A
青竹解析:玫瑰花功能疏肝解郁,和血,止痛,主要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跌扑伤痛等病症/证。
24
药物使用注意
内服宜炒去油,胃弱者应慎用的药物是
A.穿山甲B.自然铜
C.土鳖虫D.没药
参考答案:D
青竹解析:没药内服使用时应当炮制去油,一次使用3-5g,孕妇及胃弱者慎用。
自然铜与土鳖虫均无特殊要求。自然铜孕妇应慎用,土鳖虫为孕妇禁用。穿山甲已删。
25
药物功效主治对比
可用酸枣仁而不用柏子仁治疗的病症是
A.肠燥便秘B.津伤口渴
C.心神不宁D.血虚身痛
参考答案:B
青竹解析:酸枣仁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因此临床可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病症的治疗。
柏子仁则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临床多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
26
特殊药物用量
芫花内服入煎剂的剂量
A.0.1~0.3gB.0.5~1g
C.1.5~3gD.6~9g
参考答案:C
青竹解析:芫花入煎剂内服每次1.5-3g;研末吞服则每次0.6-0.9g(一天量)。
除了用不宜大外,内服还需炮制醋炙用以减低毒性。若为外用,则生用。
27
药物使用注意(炮制)
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的是
A.青黛B.贯众
C.土茯苓D.漏芦
参考答案:B
青竹解析:贯众具有清热解毒,驱虫,止血的功效。其中清热解毒、驱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另外,贯众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且须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青黛适宜入丸散剂;
土茯苓肝肾阴虚者慎用,须忌饮茶。
28
方剂的药物组成
大黄牡丹汤和桃核承气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芒硝、丹皮B.桃仁、丹皮
C.大黄、枳实D.大黄,桃仁
参考答案:D
青竹解析:大黄牡丹汤由桃仁、大黄、芒硝、牡丹皮、冬瓜子组成;桃核承气汤由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甘草组成。
大黄牡丹汤
功用-散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湿热瘀滞之肠痈初期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桃核承气汤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
热结膀胱少腹胀,蓄血如狂本方持。
29
方剂的药物组成
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含有葛根、前胡、桔梗的是
A.参苏饮B.杏苏散
C.败毒散D.柴葛解肌汤
参考答案:A
青竹解析:
参苏饮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内有痰湿证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推。
杏苏散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败毒散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
柴葛解肌汤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30
方剂的功效与主治
牛蒡解肌汤的功用
A.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D.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参考答案:C
青竹解析:牛蒡解肌汤-疏风清热,凉血消肿[风火热毒上攻之痈疮];
辛凉解肌,透疹解毒——升麻葛根汤;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
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
31
方剂的功效与主治
以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为功用的方剂是
A.归脾汤B.酸枣仁汤
C.珍珠母丸D.天王补心丹
参考答案:B
青竹解析: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虚烦不眠证];
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珍珠母丸——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滋阴养血[心肝阳亢,阴血不足,神志不宁证];
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32
方剂使用的辨证要点
患者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选用
A.温脾汤B.肾气丸
C.济川煎D.大黄附子汤
参考答案:C
青竹解析:患者主症为便秘,用方首先考虑泻下剂。因患者伴随症状为肾虚证——肾虚便秘,治当温肾益精,润肠通便,方用济川煎;
肾气丸以腰膝酸软,腰以下冷,小便失常,舌淡而胖,脉沉无力为辨证要点[肾阳气不足证]。
温脾汤(卷十三)以便秘腹痛,得温则缓,倦怠少气,手足欠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阳虚冷积证];
大黄附子汤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寒积里实证]
33
方剂使用的辨证要点
患者大热渴饮,吐衄发斑,四肢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治宜选用
A.白虎加人参汤B.犀角地黄汤
C.黄连解毒汤D.清瘟败毒饮
参考答案:D
青竹解析:清瘟败毒饮[气血两清剂],以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吐衄发斑,舌绛唇焦,脉数为辨证要点[热毒炽盛,气血两燔];
白虎加人参汤[清气分热剂],以白虎汤证兼见背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为辨证要点,暑热病气津两伤之证也可使用[气分热盛,气津两伤];
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剂],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热入血分证]。
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剂],以大热烦渴,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三焦火毒热盛证]。
注:《疫疹一得》中强调,清瘟败毒饮在使用时应当根据疫毒的轻重(脉象),斟酌用药剂量。脉沉细而数用大剂量,脉沉而数用中等剂量,脉浮大而数用小剂量。
34
方剂的配伍特点
下列各项中,风痰并治、标本兼顾的是
A.天麻钩藤饮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清气化痰丸
D.三子养亲汤
参考答案:B
青竹解析: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治痰之法伍息风之品,肝脾同调而成治风痰之剂;
天麻钩藤饮——清平养共用,心肝肾同治(重点在肝);
清气化痰丸——苦寒与辛燥合法,清化佐以行降,气顺火清痰消;
三子养亲汤——祛痰理气消食共用,药简治标。
35
方剂组方的思路(配伍意义)
苓桂术甘汤与五苓散配伍桂枝用意的相同点是
A.解肌发表B.平冲降逆
C.温阳化气D.温通经脉
参考答案:C
青竹解析:桂枝在各方剂中功效总结:
①桂枝汤-解肌发表(与芍药相配调和营卫,桂枝甘草辛甘化阳);
②麻黄汤-解肌发表(助麻黄加强发汗散寒之力);
③桃核承气汤-温通经脉,防治寒凉凝血(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化瘀,防硝黄寒凉凝血);
④桂枝茯苓丸-温经通脉(温通血脉以行瘀滞);
⑤小建中汤-温助脾阳,祛散虚寒(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中益气);
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⑦炙甘草汤-温阳通脉(辛甘化阳,温心阳,益心气,利血脉)
⑧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而行水;
⑨肾气丸-温肾助阳,生发少火,鼓舞肾气(与附子相配);
⑩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而解表。
36
方剂的加减配伍[附方]
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证,应加配的药物是
A.枸杞子、菊花B.五味子、麦冬
C.黄连、阿胶D.知母、黄柏
参考答案:D
青竹解析:加知母、黄柏——知柏地黄丸,功能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以头目昏眩,耳鸣耳痛,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为见症;
加枸杞、菊花——杞菊地黄丸,功能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证,以视物昏花,眼睛干涩,迎风流泪为见症;
加五味子、麦冬——麦味地黄丸,功能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证,以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为见症。
37
噎膈病的辨证论治
患者男性,64岁。春节饮酒后出现吞咽梗阻,食后胸膈痞满胀痛,呕吐痰涎,口干咽燥,舌红苔薄腻,脉弦滑。治疗宜选用
A.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B.健脾和中,理气化痰
C.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D.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参考答案:C
青竹解析:根据主症“吞咽困难”,可知本病属于“噎膈病”。伴随症状为“胸膈痞满胀痛、呕吐痰涎”,可知患者有痰气交阻于中,胃气上逆。“舌红苔薄腻,脉弦滑”,为气郁痰阻,郁热伤津。
辨为“噎膈病”,痰气交阻证,治当开郁化痰,润燥降气,方用启膈散加减。[若吞吐痰涎多者,应加用玉枢丹(含化)]
中医诊断学:
舌红——主热证;
苔薄腻——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腻苔的形成即是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脉弦滑——主肝郁夹痰、风阳上扰或痰饮内停等证。
38
黄疸后期的辨证论治
患者女性,43岁。胁肋胀痛反复发作3年,进食油腻饮食则加重,半年前出现黄疸,经手术治疗后黄疸消退。现胁肋隐痛,脘痞胀闷,食少便溏,舌苔薄白,脉弦细。其辨证是
A.肝气郁滞B.湿热阻滞
C.气滞血瘀D.肝脾不调
参考答案:D
青竹解析:根据患者病史可知,本病属于“黄疸后期调治”。目前症见“胁肋隐痛,脘痞胀闷”(肝失疏泄,经气郁滞),“食少便溏”(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气滞湿阻);“舌苔薄白,脉弦细”亦为肝郁脾虚之象。
故可知,患者属于“黄疸后期”,肝脾不调证,治当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方选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若患者明显脾胃虚弱,当选香砂六君子汤]
39
喘证的辨证论治
患者女性,19岁。由于情志刺激,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咽中如窒,胸闷,舌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
A.五磨饮子B.导痰汤
C.三子养亲汤D.橘皮汤
参考答案:A
青竹解析:根据患者主症“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可知,此属“喘证”。
根据患者病因为“情志刺激”,并结合“咽中如窒,胸闷,脉弦”的症状体征可知,此为肝气乘肺,治当开郁降气平喘,方选五磨饮子。[若患者气滞腹胀,大便秘结,当选六磨汤]
40
肺痈的病因病机演变
肺痈预后顺与逆的转折点是
A.初期B.成痈期
C.溃脓期D.恢复期
参考答案:C
青竹解析: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具体往下看咯~
做完这次的20道题
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被其中某几个知识点绊倒?
考研的知识点散碎
而且考题也总喜欢出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
有些地方没有复习到位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说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我们还是得努力解决啊
可能就是一个知识点的问题
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结局的出现
比如40题病情顺逆的问题
考的就是肺痈病因病机变化
在整个变化中只考了一个很小的点
想把肺痈的病机变化搞清楚
就已经是个难题了
更别说掌握住边边角角
这个问题
青竹早就帮你想好方法了
如下即是青竹绘制的
肺痈病因病机演变图
一图带你详解肺痈转归
(产品实拍不造假,《中综知要》P)
《中综知要》整体的编排思路即是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青竹就是想帮每一位中医考生
「执其要领,纲举目张」
思路明确的复习所有知识点
清晰明了的应对每一道试题
了解详情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