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好人体的血液,可以滋补我们的五脏六腑,保持我们的健康。
那么血液是什么?受什么影响?
1.血
(1)血的生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营气生化、津液生化和肾精生化
(2)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是靠心气的推动作用,但同时还和肺、脾、肝有关。
(3)脾负责统血,是指脾有统摄和控制血液在血管里流动而不溢到血管外面的功能。
除此之外,血液的运行还受到其他三个因素的影响:脉管的通畅、寒、热。
2.血虚
(1)血虚是指体内营血不足的病理现象
(2)血虚的普遍的症状,就是既怕热又怕冷。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血虚,就冷热都不舒服。
(3)调理血虚的主要思路,就是补血。
但也要结合具体情况,是心血虚、肝血虚,还是脾血虚。
一般心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心悸、怔忡、健忘多梦、失眠等和心神有关的症状。
肝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爪甲色淡、筋脉拘挛、手足发麻、月经不调、眩晕眼花等症状。
重要提示在补血的药材中,一定要有行气的药;
补气的药材中一定要有补血的药。
这样才能气血相生,气旺血盛。如果你只是光吃桂圆,桑葚,黑枣补血,却没有气的推动,吃补血的东西没法带动血液流动。
3.血瘀
主要症状:局部肿胀疼痛,痛处拒按,且疼痛不已,常在夜间加剧。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质黑紫、舌下静脉粗大。体表有瘀血,常伴有青紫色的瘀斑,内脏有瘀血,按压时可以感觉到有肿块,有压痛感,皮肤干燥、小腿肌肤如鳞甲、脚后跟开裂
常用方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
药理:桃仁和红花的效用都是活血化瘀,开滞散结。
桂枝茯苓丸和血府逐瘀汤都有中成药,功效是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脂等(孕妇禁用)。
4.血热
主要症状:心烦、口渴、身热、舌绛红,或血热妄行,出现皮肤下出血、鼻子出血、吐血、尿血等出血现象。妇女月经超前或经量过多等,也属于血热的现象。
治疗准则:清热凉血。常用方剂:泻心汤、清营汤。
区别实虚的方法:看症状
来得猛烈突然,多半是实证;
时间拖得很长,病情常常反复,那多半就是虚证。
来源:懒兔子医经
编发:首都国学果雪儿中医启蒙专栏疏影本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