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言:大家好,此处前前言是关于西医治疗。前日夜班,一患者下午高热,至晚九点寒战,后热势迅发,从38.6℃时以安痛定肌注、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未汗未果,后快速升至39.8℃,成人(大家请注意“未汗”)!紧急请专科大夫协助诊疗,给予相关检查,补液,抗生素给予左氧氟沙星,静点,一小时后,患者汗出体温下降,症情平稳。后思考,患者在专科大夫给予体检时,确定左下肺炎症,因此,患者体温下降在于及时应用抗生素。我非西医,并上学时非常反感西医,甚至老师苦心提醒都未在意,因此西医基础极其差。今见相关疗效,非常触动。只是已过能够奋起学习年龄了吧!以上。
未想时光匆匆,转眼半年已过,而立秋时节正当,天气渐凉,各位朋友,还请多注意保暖:)以下,正文。
前言:中医所言心慌、心悸、惊悸、怔忡同属于一类疾病,中医主以“心悸”概括。西医所言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临床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其中,心慌最轻,心悸最常见,惊悸为心悸的进一步,而怔忡则为心悸的最严重情态,常常出现“心中剔剔不安,不能自控”。《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如此为其定义“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后人将捕之也”。
今日所言心悸病人,实已有怔忡之像,为临床疑难病症。现向大家介绍如下:
症情介绍:李左,71岁,主因自觉心中惊吓、心慌3天来诊。前已就诊西医科室,测得血压偏高/mmhg。自述双手颤抖病史,血压正常史。又述此病发生因于3日前路边被车带倒于地,受惊吓,后血压升高且自觉心率略快,无实测,3天来惧怕声响、刺激,时有惧怕感,遇事则心慌心跳剧烈明显,诊间言语颤抖,担心惊怕之态明显,双手上肢颤抖,甚至带动周身,睡眠十分不踏实,尤其会有夜间惊而不安,当日头略闷。前已多处就诊,未有实质治疗方法。观舌红苔白,脉来略短略滑数。第三方当时陪诊。
处方用药:党参12g远志10g茯神20g郁金15g炒麦芽10g焦神曲10g陈皮10g石菖蒲10g龙眼肉10g山茱萸12g熟地15g甘草10g黄芪12g炒白芍12g炒白术12g合欢花15g生龙骨30g(先煎)琥珀6g(先煎)石决明20g(先煎)炒鸡内金10g*3贴,水煎服。
二诊:首次就诊,因患者年高,病情重且复杂,并涉及到患者疾病缘由第三方问题,未为患者处方较久。患者次周服药后来诊,言语甚是高兴,手颤抖,心慌,惧怕情况均明显好转,第三方也十分感谢,查舌红苔白略腻,脉来弦大。思虑后应再补血加用当归,再略理气化痰。方药7贴。患者未再来诊疗。考虑到患者与第三方关系,应是基本痊愈,无需再诊。
病案简析:患者高年,脾肾虚弱为常态,脾藏意,肝藏血而纳魂,肾则主志。身体本虚,又高龄而受惊吓,心神受扰波动,引动肝脾肾,魂惊志乱,意志难定,故而发生上述心悸,甚至怔忡情形。虚当补,补气养血,养心脾而补肝肾,二次复诊加用当归亦为考虑进一步补益肝心脾血。治病求本,正气得补是为正道,然标因当平,故而用龙骨、琥珀、石决明镇心安神,又菖蒲、茯神略有养心安神之意,以增平惊定悸止怔忡。3剂症复,10剂症稳,患者欢颜。
后言:心悸病,成因复杂,体虚久病,饮食劳倦,七情怫郁,外感邪气等均可导致其发生。中医临床证型又分为多种,包括痰火扰心、心血瘀阻、气郁气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及水饮凌心等。各种证型大多以西医心血管基础疾病如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等为基础。如此例患者无明确基础病而发生惊悸较为少见,此例较为典型,所以为大家介绍。最后,还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晚安!
哦,对了,某位现在实习的小朋友,一定需要努力,不需要像我一样,西医所知了了,结果现在自寻难堪。哈哈。
寒梅白雪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