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迷《红楼梦》,每年必定要读上多次,里面的美句恨不得摘抄下来。虽说曹公文心锦绣,把个荣国府写的枝丫满树,也有海棠诗社、栊翠饮杯、举案齐眉、芦雪联诗、紫鹃试玉、寿宴群芳、寒塘月影、芙蓉女儿这样的美段。但我偏偏就想写宝黛这一条主线。
(1)赐字颦颦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句话也让黛玉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
所谓一见钟情,也就是如此吧。
妹妹可有字?刚刚长成小大人可以出门待人接物的宝玉,迫不及待的问黛玉。
无字。(对于7岁的黛玉哪懂得这些)
在中国古代,一个男人的大名,受之父母,姓代表家族,名代表辈分,所以只在正式场合才用。男孩12岁圆锁之后就当小大人对待,可以出门待人接物了,必须自己给自己起一个字,以便朋友称呼,和咱们现在称姓名后两个字一样。而女孩子,到了初潮后就可以找人家了,这时候叫待字闺中。待字,待谁的字?古时的女子无才就是德,所以自然没法自己给自己起什么字,那到了夫家,夫家的人怎么称呼她?叫小名?那是小时候、父母、闺中、夫妻椒房内才能称呼的。叫大名?那是受之父母不能平时称呼。那怎么办呢?所以,会由丈夫给女子起一个字,用于平日称呼。所以,女孩子待字闺中,其实是等待丈夫给她起一个字。
而这时候的宝玉,却给黛玉起了一个字。这在古代礼数中,曹公这是有多大胆啊。对于咱们现代人觉得无感,也看不出什么,但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朝,这得是多惊天大的事啊。所以大家阅读红楼梦的时候就觉得很奇怪,为啥曹公这么细致一个人,连吃饭动作、茄盒是怎么做的都描述到了,偏偏在几个主人公的年龄上面一会大一会小的。就是因为有些事只能小时候做,以代表天真烂漫不拘一格,有点事就得长大了做,比如爱情。
妹妹眉间若蹙,我给妹妹起一个字,叫:颦颦,二字,可好。
人说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黛玉宝玉何尝不是。
(2)渔公渔婆
周瑞家的来给黛玉送宫花,正见宝玉和黛玉玩九连环游戏呢。宝玉边和黛玉玩边说:听说宝姐姐这段时间身子不大好,谁去瞧瞧,就说我和林姑娘打发来问姨娘姐姐安,问姐姐是什么病,吃什么药。论理,我该亲自来的,就说我才从学里回来,也着了些凉,改日再亲自来看。
你看这两人好到什么程度,一起玩,都舍不得分开。即使打发人去请安,还说代林姑娘一起请安。
但是,过了几天,宝玉就自个跑过去了,怪不得黛玉要讽刺他:哎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就好像两个小女生都喜欢一个小男生,大家都彼此只想两个人在一起,没想到今天三个人都碰面了,那多尴尬啊。
而且你这个该死的宝玉,要来你也告诉我一声,咱们俩一起来,咱们俩是连在一起的。你自己一个人偷偷跑来瞧,你什么意思嘛?而且我进来的时候你正在干什么?你正在拿着宝钗贴身衣服里藏着的号称金玉良缘的金锁在反复揣摩: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还呆呆的发呆。怪不得黛玉要发小女生脾气。你看黛玉多可爱,很典型的小女生。所以黛玉才要对着雪雁故意说:怎么我平时说话你就当耳旁风,她一说你就依了,比圣旨还快。宝玉听了,尴尬的嘻嘻一笑。
吃完了饭,黛玉问宝玉你走不走。这就是暗示要走咱们一起走。宝玉赶快回应:你要走,我和你一起走。
外面下雪了,伺候丫头给宝玉带挡雪斗笠怎么也戴不好:好蠢的东西,你没见别人戴过?
黛玉正在炕上呢,站到炕沿上说:过来,我给你戴吧。
黛玉用手轻轻笼住束发冠儿,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把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还端详了一会,抿嘴一笑:好啦。
你看,多像丈夫要出门,妻子细心给丈夫穿戴好,还看看穿的正不正。
黛玉故意要在宝钗跟前,显摆。
还有一次黛玉生病,宝玉下了家学,冒着大雨来看望黛玉。宝玉穿着北静王送的斗篷,黛玉就笑:穿的就跟渔公似的。
但是黛玉好奇地又戴上了宝玉的斗笠,宝玉也笑着说:你也像个渔婆嘛。
黛玉脸一红,渔公渔婆,什么意思嘛。
宝玉要走,黛玉问你是怎么过来的。宝玉就说丫头前头提灯带路,他跟着走。黛玉就说:我这有一盏玻璃灯,又明亮又淋不湿,你自己提着照亮。
要知道在古代,玻璃灯非常珍贵罕见。但黛玉很轻易地就给了宝玉:我的就是你的。看红楼梦电视剧:宝玉最后落魄的时候,手里还提着那盏玻璃灯。
在书中,宝玉推辞不要那盏灯,怕不小心摔坏了。黛玉就说:到底是人重要还是灯重要,人摔坏了怎么办。
你看黛玉多关心宝玉。
(3)杏帘在望
古代簪缨好礼之家,大家子宴席聚会,写诗入画是常见娱乐项目。
元妃省亲,要考考大家的才艺。
但是你看这三个人。宝玉刚刚做完“潇湘馆”和“蘅芜苑”两首诗,正想着做“怡红院”,写了一句“绿玉春犹卷”起笔。宝钗其实一直在甘肃白癜风医院中医白癜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