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味甘,梦遗精泄。
崩带肠痈,惊痫风热。
就说遗精或者漏汗可以用它。
所以我治疗一例最顽固的漏汗,他走路他汗水都会滴滴嗒嗒掉下来,吃饭满脸都是汗,而且他这种出汗,出完以后人很虚很累,不敢轻易妄动。
我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四味药加进四逆散。疏肝解郁再温阳固摄。几剂药下去走路吃饭,汗就没掉那么厉害。所以我想到龙骨它可以封藏巩固住你的气血津液,因为汗为血之余呀。所以一个人大汗的,大汗就容易出血,微汗就容易活血化瘀。所以练功家有一句话叫:做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黄帝内经》叫微动四肢温医。这是最好的养生方法。崩带肠痈。崩漏带下这些收敛收不了的,它可以帮你收敛。所以龙骨它是收涩的。它对于溃疡溃烂久不愈,它有生肌收敛之功。所以一些疮口很难好的,你就可以加些进去它可以收住。什么叫惊痫风热?你看现在很多孩子惊慌失措,有些小孩子癫痫啊,有些孩子他抱到外面去听到打鞭炮或者什么之类的,回来的话惊讶就发烧,受惊了。身体不舒服,我看过一些孩子的病很难治,后来我问为什么这个孩子病难治呢?我从他们口中得到,我问她们住哪里?他说住在炸石场旁边,我就知道了,病根不除啊,你这个病象就不去。莫名其妙之间,不知不觉之间就被惊吓。一惊吓了气就乱了,惊则气乱。《黄帝内经》讲怒则气上,惊则气乱。如果你身体皮肤溃烂湿疮它会流脓水怎么办?你就用煅的龙骨加上枯矾两个都是干燥收敛的。就放在那个罐子里头,谁脚烂湿疮流脓水久不愈的,那些劳动人民啊,干活劳累的。你就把它敷在脚上那些湿疮流水甚至割伤出血它都会止住。所以这是“止血止疮粉”,这个很管用的。
?《神农本草经》
味甘,平。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癃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治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小便利,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甘,性平,无毒,入肾经。主丈夫精滑遗泄,妇人崩中带下,止肠风下血,疗泻痢不止,得五色具者佳。
《经》曰∶肾主骨,宜龙骨独入之。观其沾舌,大抵涩之用居多,故主精滑等症。
《经》曰:涩可去脱,是之谓耶。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煅)
龙骨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龙为东方之神、鳞虫之长、神灵之骨,入肝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心经行之地也,太阴脾气上升,则肺气下降,位一身之天地,而一切鬼疰精魅不能犯之矣。龙骨气平益肺,肺平则下降;味甘益脾,脾和则上升。升降如,而天地位焉,所以祛鬼疰精物老魅也。
咳逆者,肝火炎上而乘肺也;泄痢脓血,清气下陷也;女子漏下,肝血不藏也。龙骨,味甘可以缓肝火,气温可以达清气,甘平可以藏肝血也。
脾统血,癥瘕坚结,脾血不运而凝结也;气温能行,可以散结也。小儿热气惊痫,心火盛,舍肝而惊痫也;惊者平之,龙骨气平,所以可平惊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咸,微寒,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敛神魂而定惊悸,保精血而收滑脱。
真正的龙骨,是取材于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的化石,在长期的地质及环境因素下,骨骼以及发生了变化,骨骼表面的通透性更大,因而吸湿性更强,所以将舌头附着在骨骼表面,有吸舌力。假龙骨要区别看待,用动物骨的,因为没有经过长期的地质等的因素影响,所以通透性差,吸舌力更低,而还有一种使用更多的实际是高岭土,因为在矿石中,团结成块,又因为矿物质原因,上面有了色斑,很像龙骨,但是实际不是动物骨骼,所以没有吸舌力。
1.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等证。本品能平肝而潜敛浮阳。可与牡蛎、白芍、代赭石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
2.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以及惊痫、癲狂等证。本品能镇静安神。可与朱砂、远志、酸枣仁等配用;亦可与牡蛎同用,如救逆汤。
3.用于遗精、带下、虚汗、崩漏等本品有收敛固涩之功。治肾虚遗精,可与牡蛎、沙苑蒺藜、芡实等配伍;治带下赤白及月经过多,可与牡蛎、海螵蛸、山药等配用;治虚汗,常与牡蛎、五味子等配伍。
此外,煅龙骨研末外用,有吸湿敛疮作用,可用于湿疮痒疹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15?30g,入煎剂宜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煅用,其他生用。
?陈士铎《本草新编》
龙骨,味甘,气微寒,阳也。
虽有雌雄,无分功效,但色黑者不可用。必须研末,水飞过,始可用之。闭塞滑泻之大肠,收敛浮越之正气,止肠风下血,及妇人带下崩中,塞梦寐泄精,并小儿惊痫风热,辟鬼疰精物,除肠痈内疽,固虚汗,缩小便,散坚结,消症瘕。
龙齿,定心安魂,男妇邪梦纷纭者,尤宜急服。
或问龙善变化,何以山中往往有龙骨,任人取携,血骨淋漓,绝不见有风云雷雨之生,龙不蠢然一物乎?曰:君误认龙骨为真乎。世间所用之龙骨,乃地气结成,非天上行雨之龙也。
夫神龙见尾而不见首,首且不使人见,岂有骸听人之采取乎。惟龙骨乃地气所结,不能变化,所以取之而无碍耳。
或又问龙骨既为地气所结,宜得地气之深,性当属阴,而不当属阳矣,何龙齿安魂而不安魄耶?曰:虎属阴,而龙属阳,龙为火,而虎为金,不易之道也。龙生于地下,宜为阴,则虎生于地上,亦可为阳乎。万物皆生于天地之中,无阴则阳不生,无阳则阴不长。虎生于地上,未尝不得阳之气。龙生于地下,亦未尝不得阴之气也。然而虎得阳而生,而虎终不可谓阳之精;龙得阴而生,而龙终不可谓阴之精也。夫阳气者,生气也;阴气者,杀气也。生气属木,而人身之肝气应之;杀气属金,而人身之肺气应之。肺中藏魄,肝中藏魂。魂动,似宜用虎睛以相制;魄飞,似宜用龙齿以相伏。何以用虎睛制魂而魂愈动,用龙齿制魄而魄愈飞也。盖魂动者,阳气动也,以阳引阳而魂始归;魄飞者,阴气飞也,以魄招魄而魄始降。龙齿正得阳气,故能安魂。虎睛正得阴气,故能镇魄。谁谓龙骨生于地,即属阴物哉。
或问龙骨制法,古人有用黑豆煮汁以泡之者,或用酒浸一宿而用之者,或用香草汤洗过,捣粉,绢袋盛之,入于燕子腹中,悬井上一宿而用之者,或用醋淬而研末用者,毕竟何法制最佳?曰:皆可用也。用燕子制者最神。盖燕子为龙之所喜,龙得燕而动。龙骨遇燕子,自然流动,而无过涩留肠之害矣。
张锡纯:
龙骨:味淡,微辛,性平。质最粘涩,具有翕收之力(以舌舐之即吸舌不脱,有翕收之力可知),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泻、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皆能治之。其性又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泻利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瘕坚结也。龙齿与龙骨性相近,而又饶镇降之力,故《神农本草经》谓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也。
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拙拟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皆重用龙骨,方后皆有验案可参观。
龙骨若生用之,凡心中怔忡、虚汗淋漓、经脉滑脱、神魂浮荡诸疾,皆因元阳不能固摄,重用龙骨,借其所含之元阴以翕收此欲涣之元阳,则功效立见。若用之,其元阴之气因伤损,纵其质本粘涩,后其粘涩增加,而其翕收之力则顿失矣。用龙骨者用其粘涩,诚不如用其吸收也。明乎此理,则龙骨之不宜益明矣。
陈修园曰:痰,水也,随火而上升,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止知其性涩以收脱,何其浅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