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神医张景岳巧用熟地解析附糖尿病医案

编者:火神派始祖郑钦安与张景岳都擅升阳,但一个是峻烈升阳(附子),一个是阴中求阳(熟地),有其明确的适应症,初学者或以为只是二者“癖好”差异,而不知其所以然。事实上,同为阴寒,而燥、湿不同。有说,寒燥用附子,便秘痔下;寒湿用熟地,痰湿。看官以为呢?欢迎文后留言!

张景岳的“熟地特色”

张景岳擅用熟地,有“张熟地”的美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张熟地“阴中求阳”的独特打法,却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值得大家阅读推敲!

熟地黄是一味常用中药,但很多医家因害怕其滋腻,怕其腻滞碍胃,阻于中焦以生痰饮或致泄泻等,临床常慎用。张景岳善用熟地黄,有“张熟地”之称,来看看他是如何用熟地黄的吧。

基于温补思想,于阴中求阳

立足于阳气,论治当温补

张景岳在诊治疾病中重视阴阳,指出阴阳为医道之纲领,但凡诊察疾病施以治疗,都必须先审查阴阳。

他指出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生化之机,阳先阴后,阳施阴受,着重强调了阳气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阳为生之本,凡欲养生者首当保护阳气,治疗疾病则以温补为主,重视温补元阳。

阴阳互根不可偏颇

张景岳认为阴阳原本为一气;

阴阳如同水火,二者同根同源不可偏颇。

他认为,天地阴阳最重要的变化规律就是平衡,这样才能气令调和而利于万事万物的生长,这是世间变化的道理。

强调阴阳二气具有整体性,二者同根同源不可分割。阴阳二气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用熟地黄阴中求阳

张景岳基于阴阳互根的基础,提出了补阳的基本大法,即阴中求阳。人之阳气有赖于真阴的滋养,二者同根同源不可偏颇,避免阴阳偏衰一方,应阴阳相济,或助阳配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或滋阴涵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张景岳认为,熟地黄“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沉也,阴中有阳”。

熟地黄产于中州沃土南阳,经过炮制后药性平和,禀至阴之德,善补五脏之真阴,故为阴中求阳之上品。其“甘”应天气之阳,阳气具有升浮之性,而味甘者具补、和、缓之功,因而可补中,而其“苦”应地气之阴,阴性沉降,其行为下,而味苦主泻,所以又可泻实。

重用熟地黄的依据

诸多疾病多由真阴不足所起。真阴亏损可表现为发热、头疼、焦渴、喉痹、痰嗽、喘气,或脾肾寒逆之呕吐,或虚火上炎之吐血、衄血,或水泛肌肤、阴虚泄泻、阳浮狂躁、阴脱仆地等症状。

熟地黄尤擅补五脏真阴,治疗真阴亏损诸证,认为非熟地黄不足以达其效。

精血亏虚之证亦可以熟地黄为补,认为“诸治之阴血虚损者非熟地不可”。

熟地黄味厚,甘厚相合,既入于肝经又具脾土之性,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因而其又具有大补精血之功,“实精血形质第一品纯厚之药”,可用于治疗精血亏损诸证,如脾不统血、营虚失血或肝脾虚损等。

熟地黄配伍特色

配伍人参

熟地黄配伍人参为张景岳气血双补最常用之法。他认为气血为人之根本,人参、熟地黄为补气补血之要药。人参有健运之功,补气以人参为主;熟地黄禀静顺之德,补血以熟地黄为主。

精气不足,真阴亏损者,人参、熟地黄相伍尤为适宜。精气二者犹如阴阳之互生,精能化气,气生精血,张景岳所用多方皆以此方为基础。他指出:“虚在阳分而气不化精者”,“虚在阴分而精不化气者”,以人参、熟地黄为补。“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

配伍附子

附子性辛热,为阳中之阳,对熟地黄发挥药效有不可替代的助益作用。张景岳所用之镇阴煎、九气丹等方即用此配伍,以镇阴煎为例,本方“治阴虚于下,格阳于上,则真阳失守,血随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脉细脱,手足厥冷,危在顷刻而血不能止者”。

附子善走诸经,且走而不守,可引火归元,又引补血药归于血分,使熟地黄之效充分滋养真阴,同时因其热性又可回阳,二者相辅相成。

配伍半夏

半夏味大辛微苦,性温,可升可降,为阳中之阴。熟地黄与半夏配伍的方剂中,以金水六君煎为其代表,此方“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

这也正合《景岳全书·本草正》中“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之言。肾主水,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肺肾虚寒,水无以制,泛而为停。张景岳金水六君煎基于水生万物、阳根于阴之理,用熟地黄、当归补肾中精血,使精血充而气化以镇,合半夏、陈皮之燥,使水湿潜消而痰咳止,二者相伍,共建金水相生之功。

配伍当归

当归与熟地黄配伍在张景岳《新方八阵》中运用颇多,如大补元煎、五福饮、大营煎、贞元饮、理阴煎等方,均以此二药相伍为主。以热阵之理阴煎为例,脾肾中虚宜温润者最当用之,该方可治真阴虚弱所致诸证,亦可用于“妇人经迟血滞”。

熟地黄与当归均可补血,二者相须为用则补血之效更宏,且当归为“血中之气药”,既能补血又可行血,亦可防熟地黄之滋腻。二者相伍又可用于真寒假热之证,使人阴气充足,汗从阴分而出,则真寒亦可不攻而散。

驳熟地黄滋腻

在历代临床应用中,诸多医家畏熟地黄之滋腻,故临床慎用。张景岳则不以为然,并举崔氏肾气丸治痰浮及仲景八味丸治肾泄之例以排众误。

治痰饮之病,张景岳曰:“治痰者求其本,痰无不清”,认为“湿动为痰”,痰饮多由脾肾虚弱失运水饮内停所致,因而治疗当滋肾化痰以治其本,以熟地黄阴中求阳,肾阴充则真阳足,真阳足则痰自化。

对于拘泥于熟地黄滋腻生湿、用之必伍淡渗利湿之说者,张景岳认为,“温补即所以化气,塞因塞用之妙也”,即以熟地黄滋阴之中温阳兼以化气,气化则湿可自利。

张熟地妙治初期糖尿病案例

周先生,是个国家干部,山左人,已经四十多岁了,因为每天的工作太忙,结果患了重病(看来明朝的公务员也不好做啊),什么病呢?中医叫“下消”,中医认为消渴这个病有上消、中消、和下消之分,上消就是口渴、口干得总想喝水,中消就是总是饿,刚吃完就饿,食量很大,下消就是大小便多,通常是小便多,恨不能喝一杯水,尿出三杯去,这三消和现在的糖尿病的初期症状有些象,所以很多人说这就是糖尿病,其实有部份内容是可以对应的,有的则不可以,所以还是辨证来看。

这位周同志现在是什么样呢?

人特瘦,神情疲惫,饭量减少,而且神志还出现了问题,总是感到很恐惧,这大半年里,基本就没怎么睡好过觉,经常的失眠,而且是那种通宵达旦的失眠。

这些症状还不够,最让人困惑的就是,这位不喜欢喝水,不渴,也不怎么喝水,可是每天的晚上,却要起夜多次,尿出二三升的尿,大家全都奇怪,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同时再看他的尿,也是很奇怪的,是象膏或油那样的浑浊液体,这也让人不解,这都是些什么啊?就这个情况,老周同志已经觉得没有什么希望治愈了,自己觉得一定会死的,就万念俱灰,恨不能跟所有的人都先来个告别。

张景岳诊了脉后,觉得脉象还有些和缓之象(中医认为和缓之脉是正常的脉象),然后看老周的身体,肉还有些,没有大肉尽去,于是判断,老周的身体胃气尚存,还有救。

在中医里,这个胃气是存亡的关键,一个人如果胃气没有了,那么一旦有病,就坏了,就跟打仗没有了粮草一样,如果胃气还在,那么多大的病都不怕,还有缓和的余地。张景岳给老周开的是什么方子呢?是归脾汤去木香,然后和他创立的大补元煎交替使用。

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归脾汤是《济生方》里的方子:

1龙眼肉、生姜、大枣;

2炒枣仁、茯神、远志;

3木香

4人参、白术、龙眼肉、炙甘草;生黄芪、当归。

它的主治是:心脾两虚。很多人是因为思虑过度(办公室的人容易这样),导致的劳伤心脾,气血不足,而归脾汤正好就治疗这个,那具体的是什么症状呢?就是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缓。另外,归脾汤还治疗脾虚不统血,就是脾虚,无法管理血液了,而中医认为血液是由脾来统治的,如果脾不管理了,血就乱走,比如出现女士的崩漏,月经提前,量多色淡,或者带下等。

大补元煎是他新方八阵的第一个方子,可见重要,方子的组成是:

熟地、炒山药、山茱萸、杜仲、枸杞、人参、炙甘草。

这是个气血阴阳双补的方子,里面的人参补气,用的量可以达到二两,熟地是补阴的,可以用到二两,杜仲是补腰壮骨的,山萸肉用的很少,只是一钱,这是补肝阴的,枸杞子是补肾的,炙甘草和中。

这两个方子,一个补气,一个养阴为主,张景岳就给老周同志服用上了,这个病的治疗时间比较的长,一共服用了三百来付药,人参居然用去了二十斤,估计在当时这也是一个好价钱。

老周同志虽然看得心痛,但总的来说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他的这个病从此就痊愈了,他又重新精神抖擞地走上了工作岗位。

张景岳自己总结说,看来,这个三消也不都是象以前的书上写的那样,都是属于火的,象这样属于气虚的也有很多。

编后曰:

分会爱心课医院、医院医院西医主流专家讲演,推介“全球最前沿心血管诊疗技术”;也曾邀请“无支架治疗心脏病”的“神经放电学说”代表推荐演示西医创新技术;今再推介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在“纯中医药痊愈心脏病”方面的典型案例。我们力争全面推介各流派精华!

案例提示:

不管是循证医学的主流学派,还是创新流派,也不管是辨证论治的传统中医药学,在治病救人方面都有明确的适应症,在疗效上都有事半功倍的独特手段。面对现代医学,患者可以有更好更全面的选择,当然,这需要知识,需要资源,而条件可能不允许每个患者都成为专家,全面梳理医疗资源也需要假以时日,对于急症患者和疑难杂症患者,尤其如此。

事实上,几十位中西医专家代表,自心肺血管分会成立以来,一直在为医疗的可及性在呐喊、动作,已经逐步形成中西医联合为患者服务的初始架构。

期待您进一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dhzz/8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