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扶阳
中医诞生之时,还没有科学。
中医几千年的传承,靠的是疗效,不是科学。科学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它还暂时无法解释中医。
医疗的目的是把病治好,而不是看谁更“科学”。把病治好,才是科学,从这一点来说,能治好病的中医,无疑是最大的科学。
自从人们迷信上了“科学”,尤其是在医疗领域,事情就变得异常好笑。明明治不好病,却自称“科学”,请问科学在哪里呢?既然“科学”,为什么治不好病呢?
中医明明可以治好病,却说她不科学,这就好比说理解不了一加一等于二,就说它是错的。不科学的是人们自己,不是中医。
科学,一定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能治好病的医疗,也一定是伪科学。
真正的中医能治好病,但目前却很少有人能解释,这不代表中医不科学。
当前的人们解释不了中医理论,是因为现代人没有了上古之人的淳朴天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上古之人,没有现代人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人人生而天真,都可以感受到人体气机的巡行。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现在没有人能感受到,“科学”也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些东西。但通过中医的理论指导,却确确实实的把病给治好了,能说是理论的错误和不科学吗?显然并不是。
就好像天上的太阳,盲人看不到,你解释一辈子,他可能也理解不了,但是正常人不用解释,抬头就看到了太阳。如果说上古天真之人都是正常人,现代人显然都是盲人。盲人们自吹自擂拥有“科学”,却可笑的治不好病。
科学,说到底是工具,能用就用,不好用就用别的工具,医学是治病救人的,一切以疗效为中心,才是根本。一切以是否科学为标准,是背道而驰。因为人类自诩的所谓“科学”,并不是真理。现在看着科学,以后可能就会发现并不科学。
拿“科学”打击中医的人,其实并不懂科学,只是学了皮毛,拿“科学”扣帽子罢了。
中医理论,法天则地,锚定阴阳,天地不坏,中医不亡。
科学需要向中医学习,中医是等待科学不断挖掘的宝藏,科学对中医的认知会不断刷新,科学终有一天,会拜服于中医。
中医认为,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
病情由里及表者,一定是因为内在的脏腑出了问题。由表及里者,一定要通过经络才能传变。
其病之情状,必有凿凿可征者。如怔忡、惊悸为心之病,泄泻、膨胀为肠胃之病,此易知者。
有的病很容易辨别,因为表现出的症状很明显。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后人将捕之也。怔忡是心悸的一种,是指多因久病体虚、心脏受损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或邪毒、痰饮、瘀血阻滞心脉,日久导致心失濡养,心脉不畅,从而引起的心中剔剔不安,不能自控的一种病证,常和惊悸合并称为心悸。
怔,忡,左边都是心字旁,心的正中出问题了,是什么问题呢?
《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
《灵枢?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功能。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亦必然出现神志的改变,如癫狂,昏迷,妄言,哭笑无常,悲不自胜。
泄泻是指因感受外邪,或被饮食所伤,或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
膨胀是指食欲不振,腹部膨大,胃部食物充满且有气体,肠内也有大量气体,腹痛,这是肠胃出了问题。
其实现在好多人容易受到病名的困扰。病名,只是有了病症后,人们给它起的一个名字。严格的说,世界上没有人会得相同的病,人们也只是根据统计学,把很多相似的病与症,归纳总结后,给了它们一个名字,但虽然表现出的症状可能相同,但致病的原因却可能大相径庭,所以临床辨证时,切不可困于病名,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又有同一寒热而六经各殊,同一疼痛而筋骨皮肉各别。又有脏腑有病而反现于肢节,肢节有病而反现于脏腑。
而有些病却不那么容易辨别,比如同样的寒证热证,但却是因为不同的经脉出了问题。(六经,三阴三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同样的地方疼痛,但导致疼痛的原因却是不同的皮肉筋骨出了问题。有的脏腑有病反而传变到了肢节,有的肢节有病却传变到了脏腑,让人难以察觉。
这就是上面说到的,不要困于病名,要辨证施治。
若不究其病根所在,而漫然治之,则此之寒热非彼之寒热,此之痒痛非彼之痛痒,病之所在全不关着,无病之处反以药攻之。
如果不找到病根在哪,然后胡治一通,打了十枪,坏人一枪也没打中,全打在了好人身上,这就是帮倒忙,没有病的地方,也被治出了病。
《内经》所谓∶诛伐无过,则故病未已,新病复起,医者以其反增他病,又复治其所增之病,复不知病之所从来,杂药乱投,愈治而病愈深矣。
是药三分毒,所以才有内经中说的毒药攻邪。人生病是因为人不正了,偏了,用毒药的偏性来中和人体的偏性,把人扶正。
药对其症,则治病,不对其症,则伤人。伤人就是诛伐。
那些庸医,把治病救人变成了对人体的诛伐,还口口声声说,没事,吃不死人,这就导致了旧病不但没治好,还生出来了新病。医生自认为诛伐不是自己的过错而使病人反增新病,然后又来治疗新病,对于新病同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用药乱治一通,越治病情越严重。
这完全不是危言耸听,讲的就是实情。遇到了庸医,不但旧病没治好,还会越来越严重,增加新病,又或者老病可能好了点,但同样生出来了新的病。
故治病者,必先分经络脏腑之所在,而又知其七情六淫所受何因,然后择何经何脏对病之药,本于古圣何方之法,分毫不爽,而后治之,自然一剂而即见效矣。
所以医生治病救人,一定要先找到病人是哪里出了问题,对于相同的问题,古圣贤是用什么方法治疗这个病症的。不但靶子要瞄准,而且射箭的力度也要恰到好处,这样的话,自然一剂药下去就会见效,所谓妙手回春,不过如此。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正常情况下它们不会致病。而当它们过度时也就成为了致病因素,这叫七情太过。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悲可归于忧,惊可归于恐,所谓悲忧,惊恐。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它不叫六淫,而叫六气,指自然界中的六种正常气候。但是当非其时而有其气时,(也就是说不在这个季节而有这种气候,如在夏天,反而冷等),或是其季,而气太过,如夏天热的太很,冬天冷的太很,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故这时它们也就成为了致病因素。在它们太过,成为致病因素的情况下,就叫六淫。(淫,有太过的意思,久雨曰淫,所以有淫雨绵绵之说。)
今之治病不效者,不咎己药之不当,而反咎病之不应药,此理终身不悟也。
现如今的庸医,不通医道,拍脑袋开药,病不见好,不但不责怪是自己医术不精,反怪是病人身体不行,并且振振有词:“你这个病啊,不好治,我这个药吃了以后,有的病人就好了,但不保证谁都能好,慢性病,需要慢慢治,有的人好的快,有的人好的慢。”
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同,才需要辩证施治,需要对不同的病人,开不同的药方,而你每个人来了都用同样的药,这不就是谋财害命么?
这就好像说,学生学习不好,老师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质量,反而怪学生笨。国家治理不好,反而说这届人民不行。照这样下去,一辈子也通不了医道。
有医德的医生,在诊断病人病情后,如果感觉自己没有找到病根,就会告诉病患,本人医术不精,您的病我治不了,请您另请高明,这才是医者仁心啊。反观现在的庸医,不管治了治不了,反正给你开大把的药,我先把钱赚了再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何其悲哉。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只留下三本书的话,一本是易经,一本是道德经,一本应该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作为华夏医学集大成者,字字珠玑。当你拒绝迷信西医,停止终身服用西药时,你就已经比大多数人更加接近健康。当你试图了解华夏文明,自学中医文化,阅读道德经,黄帝内经时,你就会发现,人是可以不生病的,想生病还是挺难的。
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是这样说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可见,在黄帝时期,人们已经半百而衰,做不到度百岁乃去了。上古,要追溯到更遥远的伏羲以及更远古的时期,所以说中华文明远远不止五千年,已知的贾湖遗址,就已经有九千年,华夏文明上万年,才只是起步。
人的天年,是一百二十岁。这在上古时期,都是很正常的,大家都可以活到百岁以上。现在很多人说,正是现代西医的发展,才促进了人们的健康,使得人类的寿命得到了提高,这都是因为不读书,没有文化,才造成的一种误会。现在的人,寿命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是大大降低。
寿命变短,并且生命质量也大大降低,这种在质和量上双重降低的原因,内经中上古之人和今时之人的对比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人们。想要做到形与神俱,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中也告诉了人们具体的操作方法。现在人之所以很难活到百岁以上,一是不读书,压根不知道人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一是读了书,明白了道理,却不照着去做。
现在人经常过六十大寿,但其实六十只是生命的一半,根本算不上大寿,最多只能称为小寿。现在人普遍认为,小孩子没养好不幸夭折了。在古代,活不过六十岁,都算夭,也就是夭折。折,就是对半,过了六十岁,才能称寿。六十算小寿,八十算中寿,过了一百,才能称之为大寿。
想要活到一百二十岁,就好比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蓝图设计到施工建设,每一步都很重要。父母备孕就类似于蓝图设计,父母在孕育孩子之前,没有做好备孕工作,那么很显然,孩子就会先天不足,图纸都设计歪了,后面的施工再好,也会大打折扣。
事实上,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并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需要一步步进阶。以加班熬夜,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一时成功,算不上成功。哪怕以世俗的金钱成功来衡量,拿命换来的钱,你能有命享受,能守得住么。
如何修身以合道呢?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舌。动物受伤时,会用舌头舔伤口。恬字就是说,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心,不要让心受伤了。神气舍心,心是神的屋子,屋子破损了,神就会外泄。要做到神不外驰,首先就要做到恬,才能让神老老实实的舍于心。
如何才能做到恬,保持随时修复心这个屋子的能力呢?那就要做到淡。淡,左边是水,又边是火,一阴一阳,水火相济。既不视欲望为洪水猛兽,又不会陷入欲望的洪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欲,分为正欲和奇欲。吃饭,睡觉,繁衍后代,这都是人之正欲,正常的欲望。
日月山川,树木花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已经很美了,但人却喜欢追求高楼大厦,钢筋水泥。鸟语虫鸣,高山流水,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已经很动听了,但人却喜欢追逐摇滚打击,听觉刺激。新鲜食材本身已经很美味了,但人却制作各种添加剂,调料,追逐味觉刺激。
淡泊名利,更深的内涵是说,要让名利追逐你,而不是你去追逐名利。当一个人修身合道,精足神全时,便能够通达万物。知周万物,世界了然于胸,自然能够建功立业,名利会主动来追逐你,万物皆备于我。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能量,却又想要贪图名利时,那就只能去追逐,得不到就只能过度用力,过用,就会病。一个是良性循环,名利追逐你,役物使物,建立更大的功业。一个是恶性循环,你去追逐名利,役于物使于物,最终役累于物,身败名裂。
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说文》。河出昆仑虚。——《尔雅》。做到了恬和淡,才能够体会到虚与无,也就是复归于道。虚无,空旷无人之处,代指道尚未生万物之前的状态。恬淡虚无都做到了,这时候人才能真气从之。
真,自然为真,人为为伪,天道为真,人道为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也无法控制胃肠的蠕动,这是一套造物主设计好的程序,最完美的程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推动这套系统运作的,就是真气。人只有恬淡虚无的时候,真气才能不乱,人体这套精密仪器,才能够按照造物主设计好的既定程序,顺畅的运作。
人一旦不能合于天道,以人为的伪巧开始妄作,真气无法从之,气机就会乱,人就会生病。因为人不可能发明一套更精密的系统。西医,就是自以为人能胜天,以人智来修理人体。中医,则是让人回归本真,与自然和谐共处,让人恢复到天真的状态,天人合一,人就不会生病。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很多人粗俗的理解为男人的精子。应该说,精有这方面的内涵,但绝不止于此。一滴精,十滴血,很多人认为这都是骗人的,不科学。事实上,一滴精,远比十滴血精贵的多。西医认为,精子只是一些蛋白质,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西医这种侮辱人类智商的话,谁信谁傻。
精子之所以珍贵,因为里面包含了无穷的信息。信息,就是能量。钻石和煤球,同样是碳组成的,但形成钻石要比煤球需要大得多的能量。精子虽然是蛋白质组成的,但蛋白质和蛋白质结构却不一样,不同的结构,需要耗费不同的能量。要形成包含人体所有信息的精子,耗费的能量,远不是西医所说的,就是普通的蛋白质。不信找两个人,一个人每天吐口唾沫,一个人每天射一次精,一个月后看谁能撑得住,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性教育,从小污染孩子,性解放,污染大人。孩子过早破身,对发育以及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巨大的阻碍。现在满大街以及网络上,都充斥着各种软色情。色情网站,屡禁不止,色情服务,光天化日。在这种铺天盖地的软色情下,孩子们一早便接触男女之事,形成手淫的习惯。手淫加熬夜,就是刨自己的根,谁刨谁断。
西方鼓吹手淫无害论,本质上就是要用色情,摧毁青少年。手淫,损害身体,拉抵智商,正处在学习知识最好年龄的青少年,一旦染上手淫,便很难戒掉。没有精,便没有神,没有神,就没有智与谋,想要取得好成绩,难于上青天。很多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想要戒除手淫,但在这种铺天盖地的色情信息包围下,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网上也有很多教人如何戒除手淫的,但都不得其法。本质上,要先理解事物,才能把控事物。知其白,守其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了解清楚,才能够掌控事物。多读读道德经,内经,立下修齐治平的远大志向,戒除手淫,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道德经说,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就类似于最原始的种子,包含了宇宙万物所有的信息。人体的精,也是类似的意思。精化为气,气形于神,精是基础,神是动力。有了物质基础的精,才能提供无穷动力的神。
精,说文解释,择米也。精,就是上好的白米。先天之精,来自父母,后天之精,来自种子。种子,以后是要长成参天大树的,里面包含了无穷的信息。五谷杂粮之所以有营养,就是因为要生成种子,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就是营养。说主食没有营养,是现代营养学的最大谬论。
精的内守,就是说人一方面要珍惜自己的五脏真精,不要乱用,一方面是说,人要吃五谷杂粮,这样才能补充后天之精,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有了精的内守,下面才有神的内守,精是神的物质保证。
精化为气,气形于神,这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人有精气神。精就好比汽油,神就是车的动力。加满了高质量的汽油,精足,才能提供充沛的动力,也就是神全。精足神全,一个人才能驰骋天下。神全,真气从之,人体的气机运行顺畅,反过来又会促进精的形成,精的质量才会高,才会足,这就是阴阳相济的道理。
精和神都内守住,不外泄,精足神全,正气充体,邪气便无从客身,或者说哪怕有邪气来犯,也会被人体正气打败,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十六个字的道理。
当你越深入了解华夏文化时,你越会深深的迷上她。当你真正的了解中医文化时,你会发现,中医,并不是简单的治病的学问。中医,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教人如何不生病的学问。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圣人治病治乱,从来都是防患于未然,追求的都是不病不乱,等到病了去吃药,乱了去治理,就像渴了才想到去打井,打仗了才想到去造兵器,是不是太晚了呢?
圣贤的追求是,希望我们华夏子孙千秋万代,子孙祭祀不辍,永不生病。千年后读来,依然耀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