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养生体操。现代研究证实,练习八段锦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改善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上周向大家介绍了八段锦的起势和前四式,本周分两期向大家介绍八段锦第五、六、七、八式及收式。让我们共同开启本期的战“疫”健身攻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与健康永相伴!八段锦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习练要诀
口诀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
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
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
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动作要领
两足分开,相距约三个足底的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作圆环形转摇,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摇。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
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功效:活动脊椎,强健腰腿;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易犯错误
??摇转时挺胸展腹,上体后仰
??上体侧倾与向下俯身时,下颚不要有意内收或上仰,颈椎部肌肉尽量放松伸长
??马步下蹲要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功法作用
心火者,思虑过度,内火旺盛。要降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可以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赤、便秘等等症候。
[名词解释]心火 ①生理学名词。心的代称。心在五行属火,故称。 ②病证名。心热火旺的病变。有虚火、实火之分。心火内炽为病证名,又称心火内焚。即心热过盛,心神受扰。症见心烦失眠,怔忡不安,甚则狂躁谵语,喜笑不休等。治宜清心泻火,辅以养心安神。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脚固肾腰习练要诀
口诀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
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
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
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
动作要领
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如碰不到,不必勉强),头略昂起。
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于腰椎两侧,上身缓缓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反复进行。本式采用自然呼吸。
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头部不宜垂得太低。
易犯错误
??两手向下摩运时低头,膝关节弯曲
功法作用
通过前屈后伸可以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病,达到固肾壮腰的目的。
通过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可有效发展躯干前、后伸屈脊柱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可以改善其功能,刺激其活动。
这一式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八段锦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习练要诀
口诀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
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
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
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
动作要领
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
右拳向前方缓缓击出,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
然后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左右交替进行。击拳时呼气,收拳时吸气。
可激发经气,加强血运,增强肌力。
易犯错误
??冲拳时上体前俯,端肩,掀肘。
??拳回收时旋腕不明显,抓握无力。
功法作用
本式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泻。有强健筋骨的作用。
两腿下蹲十趾抓地、双手攥拳、旋腕、手指逐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等;
同时,使全身肌肉、经脉受到静力牵张刺激,长期锻炼可使全身筋肉结实,气力增加。
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
对那些长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郁滞,尤为适宜。
攒拳怒目增气力”中的“攒拳怒目”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而起到强筋健骨的作用。
这段动作要求两腿下蹲脚趾用力抓地,拳头紧攒、旋腕、手指逐节强力抓握,全身用力,聚精会神,瞪眼怒目。
这些动作可激发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加强气血的运行。
此外,怒目有助于增强攒拳的气力,也是用力的表现,长期锻炼,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经脉的俞穴,调节肝胆之经气。
图文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审:体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