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张利兵经典奇案中医治愈月经不调之月经过少

导读:月经过少是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平时正常经量的1/2,或少于2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又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

涂某,女,已婚,湖北武汉人,28岁,

主诉:月经量过少4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月经14岁初潮至婚前基本正常,偶尔伴有头昏。4年前结婚生子后(期间人流一次),从原来的量突然锐减过半,行经时间也不到二天,色淡,质稀,头昏加重,小腹隐痛(按或揉后痛减),整天无精打采,心烦不安,纳呆食减。医院就诊吃过益母草膏,自行到药店去买补血口服液效果不理想。一度准备放弃治疗,无意中进我中医门诊部咨询,经我诊断分析后,患者萌发用中药治疗的想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决定到我处调理。查体;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唇甲不荣。诊脉沉细弱,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

根据患者自诉和本人诊断后分析:由于生子和人流导致阳气亏虚,阳气不能鼓舞气血,加入后天脾胃虚弱,不能产生气血,二者结合气虚血少,冲任血海不足,致月经量少,经期缩短。量少,小腹隐痛喜按,唇甲不荣,舌淡,属于是血虚;神疲乏力,无精打采,属于气虚;气血不能上荣致头晕。

治则:益气养血,补阳调经。

拟方:温阳补血汤(自创方)

大熟地30克、当归15克、黄芪15克、

鸡血藤15克、川牛膝10克、巴戟天10克、

鹿茸片6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

炒白木10克、紫河车(研末吞服)9克、

菟丝子15克、制首乌15克、益母草15克、

香附10克、焦三仙各10克、砂仁10克(后下)

肉桂粉3(吞服)、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

服用上方20剂后复诊,自诉吃药期间来经一次,经量稍多些,行经时间由二天转量为4天,纳可,精神倍增。改方如下

附子10克、大熟地30克、当归15克、

鸡血藤15克、川牛膝10克、巴戟天10克、

鹿茸片6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

炒白木10克、紫河车(研末吞服)9克、

菟丝子15克、制首乌15克、阿胶9克(烊化)

香附10克、路路通10克、王不留10克、

肉桂粉3(吞服)、大云10克、黄芪10克

山药10克、

继服20剂,月经量倍增,行经时间为6日,面色红润,头昏消失。患者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后想要巩固疗效并为其定制中药丸3个月善后,随访月经至今稳定。

西医学中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出现的月经过少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请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精准用药。

结语:月经过少的辨证重在月经色、质的变化,并结合全身证候及舌脉,辨其虚、实、瘀。一般而言,月经过少,伴色暗淡、质稀,或兼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属肾虚;伴见色淡、质稀,或兼有头晕眼花、心悸怔忡等属血虚;伴见色紫暗、有血块,或兼有经行腹痛、舌紫暗或有瘀点等属血瘀;伴见色淡红、质黏腻如痰,或兼有形体肥胖、胸闷呕恶等属痰湿。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补肾养血,活血调经,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中医对月经过少主要是辨证论治,除了本人案例以外,还有下面3个证型。

1.肾虚证

主要证候:经量素少或渐少,色暗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证候分析:肾气亏虚,精血不足,冲任血海亏虚以致经量素少或渐少,且经色暗淡,质稀;肾虚腰膝失养,则腰膝酸软,足跟痛;精亏血少脑髓不充,故头晕耳鸣;胞系于肾,肾阳不足,胞失温煦,故小腹冷;肾虚膀胱之气不固,故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亦系肾气不足之象。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补肾调经汤加减

2.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证候分析:瘀血内停,冲任阻滞,故经行涩少,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则瘀滞稍通,故胀痛减轻。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为瘀血内停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化瘀通经汤加减

3.痰湿证

主要证候: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内停,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经量渐少,色淡质黏腻;痰湿内阻,中阳不振,则形体肥胖,胸闷呕恶;痰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而黏腻。舌淡,苔腻,脉滑,为痰湿内停之象。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化痰通经汤加减

张利兵本人对虫类药的临床经验应用心得和见解:

中医药界非常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和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用于恶性肿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病、结缔组织疾病、肝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诸多疑难杂症,使虫类药别开生面,大大地发展了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逐渐用出了体会,提高了疗效。虫类药的功用主治,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9个方面:

1、攻坚破积 机体的脏器发生病理变化,形成坚痞肿块,如内脏肿瘤、肝脾肿大等,宜用此法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宫颈癌、子宫肌瘤等;用全蝎、蜈蚣、治疗癌肿等。

2.活血祛瘀 机体的循环瘀滞或代谢障碍,出现血瘀征象,使用此法推陈致新,治疗热性病瘀热在里,其人如狂(精神错乱)的蓄血症;治产后血瘀内结,腹痛或有瘀块,血瘀经闭。

3.熄风定惊 肝风内动,出现昏倒、抽搐等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常用此法治疗昏迷抽搐等。

4.宣风泄热 热性病早期,邪热郁于肌表,症见发热,疹发不透等,宜用此法清热、化毒、透邪,治疗温热病,风热瘾疹等。

5.搜风解毒 所谓类风湿关节炎之类,可用此法治疗。

6.壮阳益肾 肾阳虚衰症见怯冷、阳痿不举、遗尿、小便失禁等,宜用此法治疗阳痿,慢性肾炎,前列腺炎等。

7、消痈散肿 毒邪壅结,导致痈肿、恶疽顽疮等,多用此法治疗足胫烂疮,治淋巴结核;顽疮久不收口等。

8.敛生肌 痈疽溃疡,久而不愈,需用收敛生肌之品,治疗一切诸疮,各种金疮或跌仆外伤出血。

9、补益培本 肺肾两虚之虚喘,以温肾纳气,而治其本。肾阳虚衰之阳痿、遗尿或小便失禁,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上述9个方面的主治功用不是虫类药所独有,其他有关中药也同样具备,不过虫类药在这方面的效用,比较直接可靠,参用以后,往往效果更为显著,得心应手。在此应该指出的,使用虫类药时,应辨证明确,选药精当,注意配伍、剂量、疗程,特别是对毒性较大的斑蝥、蟾酥等,使用应当谨慎,掌握“邪去而不伤正,效捷而不猛悍”的原则。虫类药其性多为辛平或甘温,但熄风搜风之药,其性多燥,宜配伍养血滋阴之品,如以地黄或石斛同用;攻坚破积之药多为咸寒,应伍以辛温养血之品,如当归、桂枝等,这样才能制其偏而增强疗效。虫类药应尽可能制成丸、膏,而便于服用。

请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dhzz/720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