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您的位置:怔忡 > 痰火怔忡 > 中药之五味 >

中药之五味

白癜风哪治得好 http://m.39.net/pf/a_6983144.html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还有一些药物具有淡味和涩味。但是古代医家认为涩为酸味之变味,其作用与酸味相同,而淡味为甘味之余味,可附于甘味中,故仍称五味。药物的五味不同,因而也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与四气一样,也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酸味属木入肝,苦味属火入心,甘味属土入脾,辛味属金入肺,咸味属水入肾。五味之间也存在生克制化的关系,类比于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酸胜甘、甘胜咸、咸胜苦、苦胜辛、辛胜酸。关于五味的作用,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指出:“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详情如下: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多用于自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酸味药还有补肝和生津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吃酸的食物口中津液会增多,即为此理。中药举例如:白芍味酸,养血敛阴,柔肝平肝,用于肝血亏虚、眩晕心悸等;酸枣仁味酸,滋补肝血,宁心安神,用于心肝血虚、心神不安;乌梅味酸生津,可用于内热消渴。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热泻火、泄气降逆、通泄大便、破泄结聚、燥湿、坚阴等作用。其中破泄结聚又有破气散结、破血消癥的不同;燥湿又有苦温燥湿,苦寒燥湿的区分;坚阴即泻火存阴、火退阴足之意。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吐、呃逆、便秘、气结、癥瘕、寒湿、湿热、阴虚火旺等。中药举例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沉香、柿蒂降逆止呃,大黄、芦荟泻热通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坚阴。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正气虚弱、脾胃失和、身体疼痛等症,部分甘味药有解毒的功效。中药举例如:最典型代表为甘草,其味甘性平,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解毒、调和诸药;另有部分甘味药如茯苓、猪苓、薏苡仁等,可利水渗湿。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散结、通窍的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可用于表证及气滞血瘀。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有过体验,吃辣椒或食用其他辣的食物,会让人发汗;着凉感冒会鼻塞时,喝一碗姜汤,出一阵汗,效果立竿见影,即是此理。此外,《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肾苦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张景岳解释说:“肾为水,藏精者也,阴病者苦燥,故宜食辛以润之,盖能开腠理致津液者,以辛能通气,水中有真气,唯辛能达之,气至水亦至,故可以润肾之燥。”综上所述,辛以润之,不是直接通过滋阴生津来达到润燥的目的,而是通过辛味的宣通发散,调畅气机,使腠理开通,气化恢复正常,气行则水行,水津四布,燥证自除。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lei)疬(li)瘿(ying)瘤(liu)、癥(zheng)瘕(jia)痞块等;如芒硝,泻热通便,润下燥结,用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化痰消肿用治痰气互结、瘰疬瘿瘤等。此外,《素问宣明五气》还有咸走血之说,指咸味药还能入血分,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如玄参、大青叶、青黛、白薇等均能入血分,有清营凉血,解毒消斑之功。在药物炮制方面,为引药入肾,如杜仲、牛膝、菟丝子、补骨脂等要用盐炒即是此理。中草药品类繁多,很多药物一药兼有数味,治疗范围较为广泛。如:五味子,五味俱备,其功效为: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广泛用于久喘虚喘、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在具体用药时,要性味结合,互相参照,才能将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编辑:晨曦

点击下方名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dhzz/1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