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意
生
活
锦
溪
苑
开国功勋的晋城影像
晋城党史的经典发现
一张封尘73年的将帅照片
历史上,晋城所辖地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战略区之一,众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创建了太行、太岳根据地,为民族独立和全国解放做出了伟大贡献。然而,由于艰苦条件的限制,虽这里将星璀璨、业绩辉煌,却鲜有照片,特别是身容清晰的照片存世。近日,一张有聂真亲笔签名的,聂真和他的警卫排长樊孝玉孝合影的全身照片的发现,弥补了一点这个缺憾。
照片上,聂真和樊玉孝独立并排而立,两人英姿勃发,均身着四兜军服,腰扎皮带,下系绑腿,两手下垂,目视前方。照片上右侧首长聂真睿智扬眉,韬略在胸,器宇轩昂;左侧警卫樊玉孝颔首低眉,一如平时眼光警觉地向前扫视。照片上方有毛笔从左至右书写的汉隶“太岳被服厂留影”7字,下方为钢笔书写的“王延典摄”4字,在照片右边留白处有手写钢笔字“聂真”二字。
该照片拍摄于年春,长15厘米,宽10厘米,地点为室内,背景为风景绘画。照片使用当时罕见的干板摄影技术和材料,加之得到很好的保存,照片至今黑白层次分明,光影清晰明亮。纵观七十余年前战争条件下拍摄的照片,这一张可以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展现了珍贵的历史瞬间。
聂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革命领导干部,教育家,被称为没有授衔的开国将帅。他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聂真做为晋豫区、晋豫边区、太岳区主要领导,长期生活战斗在晋城。年2月,他担任在阳城县横河镇下寺坪成立的晋豫特委书记。年1月“土岭事件”后成立晋豫区党委,聂真任区党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年8月,三八六旅的十七团、十八团和决一旅的五十七团等三个团组成太岳南进支队,周希汉(开国上将)任司令员,聂真兼任政委。年1月,聂真和王新亭(开国大将)率十七团、十八团和区党委机关挺进中条地区,成立晋豫边区人民抗日联防区,刘忠(开国中将)任司令员,聂真兼任政委。5月,邓小平视察中条地区,他刚到达晋豫区党委所在地——阳城县暖辿村时,恰遇日军来“扫荡”,聂真、王新亭等保护邓小平上了析城山,摆脱了敌人。5月25日阳城上河村召开军队营级以上、区党委科级以上干部会议,聂真作工作报告,邓小平作重要讲话。10月21日,晋豫区与太岳区合并为太岳区革命根据地,由薄一波(新中国副总理)任太岳区党委书记,聂真任副书记。年8月,聂真代理太岳区党委书记,陈赓(开国大将)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年3月,在士敏县(今沁水县)郑庄召开的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参议会上,聂真被选为副议长。8月日本投降后,太岳区王新亭任司令员,四张聂真任区党委书记兼政委。年春,聂真调离太岳,从此离开了晋城。此间公开保存下来了的有他影像的照片,查百度仅有二张张。
樊玉孝,红军警卫排长,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年参加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年3月随军在苍溪城北鸳溪口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开始长征。经过了千佛山、绥崇丹懋、天芦名雅邛战役以及百团混战百丈关战斗,最后三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参加了三大主力会师。年8月樊玉孝所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师旅团,挺进晋城,对外称太岳纵队。年6月以其三个连为主扩编为17团,编入太岳南进支队,在阳城西南一带作战。樊玉孝做为主力部队的警卫人员,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在年5月邓小平视察中条区时担任警卫工作,在首长暖辿遇险、智出东峡等危急时刻,他都挺身而出,英勇保卫首长,成为一个传奇人物。其后专事聂真等我党高级干部的警卫工作。
王延典即王廷典,沁源人,年2月至年1月先后在太岳军区创办的纸厂、被服厂工作,职务为通讯员,做宣传工作。
时光再回到73年前的年,太岳军区部队刚脱下棉衣换上春装,区党委书记兼太岳军区政委聂真便出行视察工作,来到了位于阳城县的润城镇上庄军区供给部和设在这里的服装厂,警卫排长樊玉孝和几名战士贴身左右保卫首长的安全。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为了在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的同时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太岳军区部队不仅开荒种地自产自救,而且开办一些解决军需的厂矿商铺,被服厂即是其中之一。当聂真看到刚刚建立的服装厂已经初具规模开始了试生产时,非常高兴。当听汇报说建厂需要有革命战斗精神的干部参加,加强组织领导时,聂真便考虑到久经沙场然而伤病在身的警卫排长樊玉孝,他希望樊玉孝留下来参加被服厂的工作,也使他有一个疗伤修养的机会。樊玉孝长期在这一带生活战斗,和这片土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就答应转业了。在分别的时刻,聂真提议和自己的警卫排长合影留念。于是,被服厂的通讯员王廷典拿出不久前缴获日军的一架先进照相机为首长和战士,也是一对革命战友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洗印出来,王廷典找人写了上述一些字,交与樊玉孝。樊玉孝又拿着照片让首长签名,聂真取出钢笔写上自己的名字。从此,樊玉孝把这张包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的照片珍藏在身,保存了下来。
后来,聂真调任晋冀鲁豫中央局民运部长,参与领导全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离开了晋城老区。年7月,当横河人建立“晋豫边抗日纪念馆”时,已经重病在身的聂真亲笔书写了馆名,题名后9天他即去世。
王廷典则在年随被服厂迁至河南,后任四兵团供给部干事、第二野战军被服局参谋等职,年在西南重庆去世。
樊玉孝进太岳被服厂,做为领导干部,参加建厂管理和组织工作,具体分管生产,包括印染组、裁缝组、缝纫组和运输队,生产了前方急需的被服军装。在这里经组织安排与本地姑娘郭福多结婚。后来我军挥师南下,被服厂因战事发展而南迁,樊玉孝便退伍复员,被地方政府安排落户在横河镇受益村,分田分房,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期间不仅没有享受任何照顾,反而是在外乡独姓人的环境下凄苦生活,年在动乱时节中被人残害,卧床十日而亡,死未瞑目。
今日,樊玉孝的孙女樊丽婷大学毕业,开始整理祖上遗物,其母将老宅阁楼上封尘数十年的小木箱打开,这才使一批珍贵的历史革命文物重见天日,其中就有丽婷爷爷樊玉孝和他的首长聂真的合影。看着自己从未谋面的爷爷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她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正是:
青山威武壮群峰,
因有红军挺若松。
将帅四时纾国难,
士兵万里战倭凶。
民生业伟天般久,
战友情深血样浓。
烈烈硝烟难毁迹,
擦清泪眼见真容。
年10月27日于锦溪苑
点击图片,阅览往期精彩图文
由七贤祠里的李芗说开
一枝梨花春带雨
李莉歌谣(有声文学)
我的父亲我的母亲
锦
溪
苑
晋城文学爱好者栖息地、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