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某,男,35岁
一诊:失眠有年,平素头昏耳鸣,胃呆神乏,右胁隐痛,腰酸背痛,阳痿早泄。
脉细弦,舌红苔黄。心脾肾三经同病,阴阳不调,坎离失济。姑为安神定志。
潞党参9g,白蒺藜12g,炙远志4.5g,胡桃肉9g,龙齿15g,牡蛎12g,枣仁12g,首乌藤12g,柏子仁12g,辰茯苓9g,白芍6g,合欢花12g,高枕无忧丹6g(吞)。
二诊:药后睡眠较酣,他医因其阳痿早泄而改用柴胡龙牡汤,结果遗精反而频发。脉细,舌红苔薄。心脾肾不足之证,原当补益心脾,丸剂缓图。
归脾丸一日两次,每服10g。
患者平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血液耗损,不能养心,脾气不能化饮食为精微,致肾精不得补充,心脾肾三脏同病,阴阳不调故入夜不眠。治宜补益心脾,若误投疏泄之剂,有犯虚虚实实之弊。
一《餐芝轩医集》
心脾两虚证,因气血不足,心失所主,心神失养,故出现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正如张景岳所说:“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血虚不能上养头目,清窍功能失常而发眩晕。脾气虚损,运化功能失职,则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乏源,机能活动减退,则疲乏无力,神倦懒言。脾为后天之本,各脏腑均需脾来化精滋养,以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虚日久,肾久不得滋养,导致肾精亏虚,腰府失养则见腰酸背痛;肾虚不得藏精,故阳痿早泄。此患者总归是心脾肾三藏皆虚,治宜补养为主,勿以实证治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